“未來5年會進入理性增長階段,將由政策主導市轉成一個市場化的市場”。
第26期·六問光伏業
牛市論壇
主持人 早報記者 李躍群
嘉賓
吳達成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蘇維利 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瞿曉鏵 CSI阿特斯(CSIQ.nasdaq)總裁
王海生 華泰聯合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
早報記者 李躍群 實習生 王淵
2011年或許將成為中國光伏市場里程碑的一年。在8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業界期待已久的上網標桿電價,此舉被視為開啟中國光伏應用市場的關鍵性事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球光伏市場也出現倒春寒,安裝量增長緩慢,組件、硅片、多晶硅料價格持續下跌,國內不少光伏組件小廠出現停產乃至半停產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光伏遇冷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光伏市場是否進入了“下半場”?中國出臺光伏標桿上網電價有何意義?全球光伏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早報記者邀請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吳達成、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蘇維利、CSI阿特斯(CSIQ.nasdaq)總裁瞿曉鏵和華泰聯合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一起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今年是光伏市場的“小年”
東方早報(博客,微博):在你看來,2011年的光伏市場與往年有何不同?現在全球光伏市場是否處于景氣周期內?
吳達成:顯然2011年上半年的光伏市場跟往年相比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主要是歐洲經濟形勢和一些主要的光伏應用國家政策調整幅度加大,造成市場低迷。這使組件供應商的訂單大幅下降,利潤減少,甚至沒有利潤。因此,系統集成商就開始進行價格博弈,倒逼上游降低價格。
于是,上半年的整體情況就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價格都有一個下降的走勢。但到了下半年,又基本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衡,市場也在恢復之中。
我覺得今年下半年的行情與明年相比,可能還會更好一些。今年下半年,歐洲恢復起來會比較快,另外其他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光伏市場也在大規模啟動。
從基本面上看,出于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從光伏發電技術日益成熟等因素的考慮,我覺得未來市場發展的整體趨勢仍舊向好,不會出現一些顛覆性轉變。
瞿曉鏵:我覺得過去的2010年是太陽能行業少有的一年,因為2010年全球的安裝總量比2009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同時價格是往上走的,這個跟我們大家預料的不一樣,因為太陽能跟所有可再生能源一樣,要走進千家萬戶,它的價格要逐步往下走,這樣才能實現平價上網。所以2010年是非常不同的一年。在這個背景下,我覺得2011年是很正常的一年,因為太陽能行業恢復了原來應該有的場景,就是說市場有個合理的增長,但同時需要廠商從成本、技術、質量、服務方面努力,所以今年太陽能市場絕不會像2010年那么好賺錢。
蘇維利:今年的意大利類似2008年后西班牙的表現。之所以形成這種停滯狀態,是由于光伏發展過快,使市場一度飽和,政府財力供應不及。
另一重要的市場捷克早些時候也停頓了。所以這兩個在2009年與2010年都有不錯安裝量的國家,在2011年所能貢獻的容量相對有限。
另一個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德國,到6月30日才確定其下半年不下調補貼力度。在此之前,光伏運營商基本都是在等待,所以德國市場上半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由于上半年安裝量較小,德國便宣布到2011年底之前,不下調上網電價(FIT)。這種情況下,德國重新成為一個主力市場。接著7月份保加利亞公布其FIT政策20年不變,至此,保加利亞成了一個新興市場,取代了捷克之前在東歐市場地位。
此外,由于歐盟對希臘債務危機的救濟,希臘今年也將是光伏應用市場的重要補充。希臘今年改變了往年的補貼政策,使光伏項目的操作性增強。可以預見,今年的希臘市場會有不錯的增長。
綜上所述,德國下半年將恢復主力地位,保加利亞、希臘的興起對沖西班牙、捷克的下降,下半年的市場會好很多。
王海生:今年光伏市場的整體景氣度是歷史上較低的一年,市場量的增長超過20%,但組件價格下降了40%,所以今年的市場風格跟2009年具有可比性,是光伏市場的一個“小年”。
明年市場增長不會快
東方早報:光伏產業之前五年呈現高速增長,未來五年會怎樣?
吳達成:未來光伏市場的發展會相對理智一些。就光伏而言,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希望光伏行業快速增長。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的光伏市場最主要的推動力仍然是政策的激勵與扶持。要推廣光伏運用,就得補貼,就得拿出資金來,不管這個資金是從政府的財政資金出,還是從全網分攤機制里來消化,都得有足夠的錢來做這個事情。采用政府財政資金,如果市場發展過快,資金會有缺口,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采用全網分攤的話,發展過快,就需要提高電價,提高幅度過大則會對整個經濟產生較大副作用,所以要掌握一定的度。
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世界各國已總結出了控制光伏發展的經驗。比如,以德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提出上網電價要跟市場規模綁定,如果光伏運用增長迅猛,就加快削減補貼幅度,以這種方式來控制節奏。
我覺得光伏運用比例大幅度上升將會在一些時間節點發生,比如說用戶側乃至高壓側實現平價上網時。在此之前,光伏市場發展的速度主要還是受政策影響比較大。所以它會保持一定的增速,但不會是特別快。
瞿曉鏵:對于未來五年,很難做一個預料,五年對于太陽能行業來說是個短周期。我認為,在未來五年,光伏行業會經歷一個整合期,在這期間,對于企業來說,首先錢不會那么好賺。在兩三年以后,這個行業會更加有秩序,然后全世界會出現三到五家有長期戰略的大規模光伏企業,同時太陽能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應會繼續下降,使得它更容易實現平價上網。
蘇維利:之前的五年是政策主導的市場,未來5年的光伏市場是一個市場化的市場。在此期間市場將呈現以下特點:首先是光伏設備成本的下降,此外,未來5年有可能在不同局部市場實現平價上網。
王海生:我們對中期還是比較看好的,預計光伏市場的成本未來五年將達到與傳統能源相接近,這將引來一個爆發,但是未來的一年可能是比較困難的,市場需求增長仍然會比較慢,價格仍然會下降,這樣光伏發電成本才能更快地接近傳統能源。
東方早報:在你看來,全球哪些市場處于擴張階段,哪些市場開始萎縮?
瞿曉鏵:我覺得今年的德國市場是一個平穩的狀態。意大利市場沒有像很多人預期的那樣暴漲,但是跟去年相比,今年意大利市場也是增長的。美國市場跟去年相比,應該也還可以。日本市場受到此前地震的影響,中間有些中斷。整體全球市場跟去年相比,可能會是一個持平或略高的狀態。
王海生:現在比較明顯的是,歐洲的幾個主要市場,包括德國,意大利還有法國,明年都將實現非常顯著的下滑,未來幾年我們覺得歐洲市場一定會不好,組件價格一定會降下來,但是一些光伏應用市場上的新興國家像中國、美國,這兩個市場明年都會有明顯的上升,但這個上升和歐洲國家的下降基本抵消,所以我們覺得明年市場應該增長還是比較少的。
東方早報:前段時間,從多晶硅料到最終的組件,各環節的光伏產品價格都出現普跌,這會給光伏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海生:我們實際上看中的是度電成本的下降,整個系統價格的下滑才是最重要的,組件目前占系統成本60%左右,所以無論是從多晶硅料到電池組件這樣一個產業鏈的價格下降應該對降低度電成本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同時像逆變器、支架、施工這樣一些環節上面,我們覺得也還是有非常大的價格下降空間。
瞿曉鏵:我們阿特斯是一個縱向集成企業,但是偏重整個產業鏈的中后端,所以,原材料價格恢復理性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對整個太陽能行業我覺得都是有好處的。
吳達成:整體降價是正常的。不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來看,盡管市場容量在持續上升,但光伏產品降價的幅度并不特別明顯。此時就必然要有一些誘因,比如上一次大幅度降價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這輪的價格是因為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逆轉,由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
回顧以往的歷史,我們能發現,光伏運用需求發展比較快時,在上游往往會產生一個階段性的供不應求的局面,于是上游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這個環節的利潤率過高是不正常的,其向下傳導會造成終端產品的價格也居高不下。這樣的話對光伏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利的。上網固定電價法的設計初衷是基于通過擴大光伏產品的銷售與生產規模,并通過技術的進步與市場的競爭,使它的成本不斷下降,也就是通過補貼的機制促使平價上網時代的提前到來。我覺得只要不影響到企業的生存,成本應該能持續下降,否則的話就失去意義了。
標桿電價應考慮地區差異
東方早報:對于最新出臺的1.15元以及之后1元的上網標桿電價,你認為是否能開啟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對光伏制造業又有怎樣的意義?
瞿曉鏵:通過我們的測算,1元錢一度的上網電價在中國某些地方是可以有一定回報率的,但有些地方可能還無法盈利。所以我覺得,一方面國家以后需要對該補貼政策再做些調整,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地方,比如省一級的話,根據本省一些光照條件再做一些適當調整,同時對不同安裝類型,比如一般小型的分布式發電,屋頂系統它的造價會比大型的電量高一點,但是沒有輸電的損失和成本,這方面將來也值得做些調整,所以總的來講這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個非常正面的事件,但另外一方面,我也期待中央以及地方,針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政策上的調整,使得針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更加合理。
吳達成:最近國家發改委出臺的上網電價備受關注。我個人認為,這個上網電價的出臺不是太早了,而是有些晚了。遲遲沒有出臺主要的原因是擔心,光伏發電成本相對較高,國內經濟方面能否承受?光伏發電從能源結構來看應該排在哪一個位置?上網電價到底多少是合理的?不同地區的差異怎么來平衡?對于這些問題,相關部門一直在研究。通過特許權招標,一共進行了兩次,想要探索一個所謂的合理電價。但實際和結果往往還是有矛盾的地方,招標時企業測算的不光是投資回收這一經濟方面的原因,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這個事情與其久拖不決,不如現在先出臺的這么一個電價。這是有積極意義的,這個電價出臺后起碼能對光伏市場起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看到,這一政策在操作上可能還存在些細節問題。比如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問題。第二個沒有給出補貼的時間,包括按照幾年或者按照滿發多少小時計算。這期限沒給出的話對投資商來說顯然沒辦法測算出收益的。這些都要逐步完善。
東方早報:從多晶硅料到下游的組件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你認為這是否意味著行業內兼并重組機會的到來?
王海生:其實在海外光伏市場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因為國內這幾年它好了,大的企業有時候不容易一下子把產能擴得那么大,所以主要還是中游這塊,從買硅料,就是切硅片,做電池片做組件這幾個環節里面上了很多中小企業,這些目前完成上市的企業,我們覺得應該能夠比較好的存活下來,因為它們有個很好的資本平臺,尤其像A股上市的。目前還沒有上市的企業,可能會被擠掉。現在的光伏企業大概幾百家,我覺得最后幾十家還是會剩下來的。
瞿曉鏵:現在還沒看到很多,我也不想去要,應該兼并重組就像結婚一樣,要兩廂情愿,不是兩廂情愿就成了逼婚了,逼婚是最不好玩了,所以我覺得現在行業這樣一個變化也才剛剛開始,兩三個月時間,時間很短,過一段時間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