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江蘇南京: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

   2024-06-17 國際能源網15640
核心提示:加強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

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文件指出,推動太陽能多場景利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有序推進集中式光伏復合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確保達到150萬千瓦,力爭180萬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

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加強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

原文如下:

市政府關于印發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江北新區管委會,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全市碳達峰行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核心,以高能耗行業低碳轉型為關鍵,以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為支撐,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變革,建設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推動美麗南京高質量發展,打造“低碳創新策源城市、低碳產業引領城市、低碳生態示范城市”,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中走在前列,確保如期實現全市碳達峰目標。

(二)基本原則

統籌謀劃、穩妥推進。加強全局統籌,堅持全市一盤棋,協調處理好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切實保障全市能源資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穩妥推動各板塊、各領域、各行業碳達峰行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聚焦重點、創新驅動。堅持保安全、調結構、提質量的戰略導向,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建立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入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營造一流創新生態,聚焦低碳前沿領域,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應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深化落實投資、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形成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場機制。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加強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加快形成節能降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

全民參與、試點先行。著力抓好全社會各領域節能降碳,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園區、企業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探索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推動多元主體廣泛參與,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機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麗南京建設初顯成效。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林木覆蓋率穩定在25%以上,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全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實現突破,減污降碳協同管理體系更加完善,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美麗南京建設繼續深入。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升,林木覆蓋率保持穩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為實現碳中和提供強有力支撐。

三、重點任務

堅持將碳達峰貫穿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推動傳統高耗能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把節能增效和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擺在當前碳達峰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全市實際,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深入實施“碳達峰八大行動”。

(一)產業提質培育行動

1.力爭鋼鐵行業提前達峰。

加強源頭控碳,嚴禁新增產能,合理控制粗鋼產量規模,推進存量優化,對標行業標桿水平,著力提升能效,降低產品單耗及工序能耗,推動南鋼、梅鋼制定并落實雙碳行動計劃。實施過程減碳,著力優化能源結構(鼓勵可再生能源利用)、調整工藝結構(鼓勵提高電爐鋼比例)、改善原料結構(提高廢鋼比和球團比)。鼓勵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加強對氫能冶煉、非高爐煉鐵、高效軋制及碳捕集與利用等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協同減污降碳,實施工藝全流程深度治理,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深化氮氧化物減排,強化脫硝設施運行管理,推進一氧化碳深度治理,完善煤氣治理回收設施建設。開展末端固碳,加快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以下簡稱“CCUS”)在鋼鐵行業的研發與工業化應用。推動南鋼、梅鋼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科技局等部門以及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2.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盡早達峰。

加快轉型升級,按照“減油增化”原則,瞄準先進化工新材料,加快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延伸石化產業鏈,持續提高基礎化工產品深加工水平與精細化率,建設循環化工產業體系,加快石化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深化節能增效,開展重點企業能效和碳排放水平對標行動,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和碳排放。推動行業設施共建共享、資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鼓勵先行先試,組織開展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化工新材料、化工副產品制氫等技術攻關,打造國內重要的化工裝備研發生產基地。重點石化化工企業制定并落實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建材行業持續減碳。

壓減低效產能,加快建材行業低效產能退出,引導建材產品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進一步提升綠色建材、特種玻璃等高端品種比重,加快推進中國水泥廠轉型升級工作。推動技術創新,鼓勵水泥行業、玻璃行業、陶瓷行業積極開展窯爐節能改造、中水回用、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和用能信息化管理。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燒成、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等節能技術裝備,加強建材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廣水泥行業碳排放實時監測技術體系,實現水泥行業從能源管理向碳管理跨越。積極開展CCUS技術在水泥行業的研究應用。強化原料、燃料低碳替代,提升建材行業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利用生活垃圾、污泥、生物質燃料等可燃廢棄物高比例替代燃煤,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大幅度提高化石燃料替代水平。(市工信局牽頭,棲霞區政府、南京經開區管委會、南京新工投資集團、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科技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數字基礎設施降碳。

優化空間及功能布局,優先支持服務全市產業應用、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5G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有序推進算力中心發展,加快南京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推動算力中心集群網絡鏈路互聯互通。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落地和產業生態培育,推進算力賦能產業發展。強化城市云計算資源池建設,加快建設云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云網融合設施等基礎設施,推動云資源池開放共享,促進云計算資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益產出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單項目電能利用效率(PUE)低于1.25。提高數據中心能效、碳效、水效,支持現有數據中心改建為算力達到一定規模的綠色低碳智能算力中心。創新節能技術及模式,支持碳化硅射頻器件等高效節能技術攻關,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案,降低基站設備能耗。推廣使用整機柜服務器、AI服務器、液冷服務器等高效IT設備,采用液冷、蒸發冷卻、近端制冷、冷板式液冷等制冷技術,降低數據中心能耗。鼓勵在數據中心和5G網絡管理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智能符號靜默、深度休眠、通道靜默等技術在5G網絡中的應用。推廣綠色能源利用,統籌5G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布局,鼓勵基站采用儲能加可再生能源的供能模式。支持數據中心和基站結合采用儲能、氫能等技術,擬建項目應合理選用液冷、分布式供電等技術,并通過自建可再生能源設施、綠色電力交易等方式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進公共算力服務綠色發展,推廣綠色能源租賃模式,增強公共算力服務的綠色節能性。(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科技局、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強化源頭管控,嚴格落實國家、省產能控制政策,對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新上的新建擴建高耗能項目能效水平需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提升能耗準入標準,加強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強化長效管理,推進高耗能行業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對鋼鐵、水泥、煉油、乙烯、合成氨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組織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落后產品,大幅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按照國家、省“兩高”項目管理規定,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建立完善能耗定期調度及預警機制。“兩高”項目建成后,要切實依規做好項目的節能審查驗收工作,確保達到相關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

加快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等產業集群的培育壯大,強化技術攻關和試點示范。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工廠、園區、供應鏈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融合應用,積極創建綠色工廠、智能工廠、5G全連接工廠。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龍頭保鏈工程。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訊、儲能與氫能,搶占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新賽道。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4.5%,在綠色新興產業領域力爭培育1—2家百億級龍頭企業。(市發改委、工信局牽頭,市商務局、科技局、投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

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優化發展以軟件信息、金融科技、現代物流、商務商貿、文旅健康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需求和關鍵場景,推動5G、工業互聯網標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健全節能環保服務體系,重點發展節能服務、環保服務、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等,培育一批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提升對高端要素的集聚力、對高端產業的承載力,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加快發展碳排放權交易、綠色認證等新興綠色服務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規模量級、結構效益、集聚程度、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30年,建設成為更高能級、引領帶動效應較強的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商務局、科技局、文旅局、農業農村局、市委金融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能源綠色轉型行動

1.著力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推動太陽能多場景利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有序推進集中式光伏復合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確保達到150萬千瓦,力爭180萬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鼓勵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實施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專項行動。拓展綠電多渠道入寧,謀劃綠電過江通道,實現9條電力過江通道有效落地,持續提升電力過江通道的輸電能力。積極謀劃電纜隨公路、地鐵等過江通道同步敷設,打通新能源過江主干道。拓寬綠色能源利用方式,加快推動氫能研究與推廣應用。(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建委、科技局、規劃資源局、城管局、南京供電公司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

嚴控煤炭消費和新增耗煤項目,有序淘汰煤電落后產能,嚴禁新增自備煤電機組。抓好煤炭清潔利用,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到2025年,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到50%左右,煤電機組供電煤耗較2020年下降2克標準煤/千瓦時左右。嚴格控制油品消費,優化原油資源配置,保障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等煉油企業原油持續穩定供應。加快實施煉油企業油品質量升級,提升油品油質,強化清潔油品資源保供能力。大力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替代傳統燃油,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保持天然氣適度增長,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有序推進煤改氣、油改氣工作,優化拓展天然氣應用領域,加快實施大唐南電二期燃氣輪機創新示范項目。(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建委、商務局、東部機場集團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能源安全保障。

科學做好化石能源對能源的保障兜底,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實現傳統能源逐步退出,積極推進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調節性電源轉型,強化民生用能保障。加快油氣管網及儲備能力建設,積極發揮濱江LNG等重點儲配站應急調峰作用,統籌濱江二期及其它城市應急調峰儲罐、小型LNG調峰站等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管網互聯互通和安全智慧管網建設。做好應對極端天氣、尖峰負荷等情況下的應急保供預案,提高電力系統應急處置和抗災能力。(市發改委牽頭,南京供電公司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以智能電網為中樞,建設面向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狠抓新能源消納能力建設。加快電力系統構建和安全穩定運行控制等技術研發,推進虛擬電廠、新能源主動支撐等技術進步和應用。推進新型儲能科學布局、有序發展,提升地區供電裕度。優化煤電功能定位,提升電力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能力。推廣以電為核心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服務,鼓勵增量配電網、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引導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在終端能源服務環節推行電、冷、熱、氣等多能源品種一體化投資經營模式。培育發展節能與電力負荷管理相結合,咨詢、設計、生產、運維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商,創新多能源協同互濟發展。(市發改委、南京供電公司牽頭,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入推進終端電力應用。

持續推進終端消費電氣化,支持“電代油”“電代氣”,重點在工業、交通、建筑、農業等領域推廣高效節能、靈活互動的電能替代新技術、新模式。深挖工業生產窯爐、鍋爐電氣化替代潛力,重點提高鋼鐵行業電弧爐使用比例,加大移動機械電力替代。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進一步提高岸電設施覆蓋率。推動開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鼓勵既有建筑加裝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全面推廣全電廚房、全電民宿等應用,盡早實現綠色低碳“全電景區”全覆蓋。推廣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干、農業溫室大棚熱泵等技術,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到2025年,電能消費比重力爭達到40%左右;到2030年電能消費比重達到45%左右。(市發改委、工信局、交通運輸局、建委、農業農村局牽頭,市房產局、文旅局、南京海事局、南京供電公司、南京地鐵集團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1.落實能耗雙控制度。

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強化能耗強度剛性約束,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落實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雙控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核。探索實施用能預算管理,推動能源要素優化配置,加強節能形勢分析預警,嚴格責任落實和評價考核。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強化節能降碳管理,強化節能審查,加強能效管理和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完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鼓勵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建立跨部門聯動的跟蹤節能監察體系,深入組織開展專項節能監察行動,綜合運用信用懲戒、差別化電價手段倒逼節能增效。(市發改委、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商務局、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重點領域能效提升。

大力實施節能降碳工程,持續推廣節能產品,深入挖掘各領域節能潛力,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強化工業能效水平監督管理,加快淘汰低效設備,推動設施設備更新。深化重點行業節能增效,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達標行動,推動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改造;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鼓勵企業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促進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協同發展;強化石化化工行業煉廠干氣、液化氣、氫氣和鋼鐵行業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推動高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強新型業態節能管理,加快推動算力中心、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合理配置、布局優化和綠色運行,構筑現代水網,推動電子信息產品綠色制造和使用。推動數字科技企業零碳發展,打造一批智慧零碳工廠、(近)零碳產業園。(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

聚焦鋼鐵、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電子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廣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嚴格落實能耗、排放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用能設備生產、經營、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以高耗能行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開展合同碳管理。(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循環經濟助力行動

1.推進產業園區循環發展。

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園區能源和資源產出率。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鼓勵以制造業為主的開發區,加強產業集群工藝流程中的源頭減量化、生產循環化、末端資源化的全過程管理,做到“吃干榨凈”,推進“無廢園區”建設。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優化完善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發展定位、規劃布局及基礎設施,集聚餐廚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產業,打造“靜脈產業園”。支持六合區探索開展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推動江寧開發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到2025年,力爭創建2—3家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培育1—2條綠色低碳循環示范產業鏈。(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城管局、商務局、科技局、規劃資源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清運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進度,推廣應用“互聯網+廢物回收”的新型商業模式。以電器電子、汽車、動力電池等產品為重點,落實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導生產企業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建設“無廢城市”,依托屬地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加強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加強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加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力度,實施污水回收循環高效利用工程,提升雨水、再生水利用占比。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拆建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8%,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率達到25%。(市發改委、商務局牽頭,市工信局、城管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建委、郵政管理局、財政局、規劃資源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科技創新賦能行動

1.培育低碳創新平臺載體。

以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依托在寧高校、科研院所、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長三角碳研院、南化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與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圍繞清潔低碳能源、生物固碳、零碳工業等領域,培養一批低碳領域人才,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低碳創新策源地,建立完善綠色低碳企業孵育體系,孵化一批掌握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節能降碳、綠色制造、新型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引進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打造綠色低碳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揚子石化、南化等脫碳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聯合體。(市科技局牽頭,市教育局、發改委、工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低碳關鍵技術攻關。

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零碳負碳排放、CCUS、生態系統增匯等重點領域,超前部署實施一批前沿基礎研究項目。發展智慧能源新技術,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綠色電力、碳核算等領域應用。開展碳計量方法學、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在線監測等關鍵碳計量應用研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相關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技術攻關,重點支持揚子石化生物柴油、金陵石化氫能等開發利用,支持南鋼特殊鋼技術研究,聚力突破換電核心技術,力爭氫能系統催化劑、交換膜、電極材料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健全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完善綠色技術科技創新項目組織機制,圍繞重點科技項目,深入推行“揭榜掛帥”。完善綠色低碳創新企業培育機制,大力培育綠色低碳領域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建設綠色產業專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圍繞新型能源、減污降碳等領域,積極引進培育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持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完善綠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推進綠色低碳技術交易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綠色低碳成果轉化效率,構建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產業化應用的完整鏈條。(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低碳科技應用示范。

聚焦鋼鐵、石化等高耗能行業,實施一批零碳工藝示范工程。開展數字化轉型、氫能利用、源網荷儲等成熟技術的示范應用,創新實施“低碳科技創新+降碳場景應用”行動。支持南化研究院CCUS示范項目、南鋼及梅鋼低碳冶金技術、金陵石化二氧化碳尾氣回收利用、信寧原料減碳等碳回收和資源化利用以及南瑞集團智能微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建成溧水天山水泥碳計量碳管理項目,推動江北新區智慧能源物聯網示范區、溧水氫能產業示范園區等建設。(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城鄉建設降碳行動

1.推進城鄉建設低碳轉型。

推進城市建設綠色轉型,按照“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總體格局,優化城鄉建設空間布局,積極發展緊湊型城市。提升城市更新綠色低碳水平,有效杜絕“大拆大建”;提升建筑及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深化節水型城市及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打造綠色低碳居住社區,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探索(近)零碳社區建設,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深入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營造綠色宜人環境。推動建成一批美麗宜居示范居住區和綠色社區。打造綠色低碳鄉村,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綠色化水平,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及分類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推進綠色農房建設,持續提升農房設計水平和建造質量,改善農村住房條件。提高農村生活用能電氣化水平,推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綠色社區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力爭80%以上的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并達到要求。(市建委牽頭,市房產局、規劃資源局、綠化園林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高建筑低碳發展水平。

持續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開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倡導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維,大力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零碳建筑建設,推動政府投資項目率先示范。加快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對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建筑實行節能改造,推動超能耗限額的既有公共建筑開展綠色化改造,做到應改盡改。推廣低碳建造方式,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深入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探索建立建材碳排放數據庫,推進綠色施工,探索建立工程項目綠色施工動態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實施建筑垃圾減量化。到2025年,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按超低能耗標準設計建造,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比達60%,裝配化裝修建筑占同期新開工成品住房面積比達30%。到2025年,政府投資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進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一體化應用,鼓勵既有建筑加裝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在地熱資源富裕地區優先推廣地源熱泵技術。鼓勵發展產能型建筑和負碳建筑,重點提高新建工業廠房、新建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比例大于8%。(市建委、房產局牽頭,市發改委、規劃資源局、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公共機構節能降碳。

構建南京市公共機構能耗感知“一張網”,建立健全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推進機制,積極探索碳定額考核管理制度。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深化公共機構節能低碳示范單位創建活動,推廣新城大廈、市委黨校、秦淮區、棲霞區等公共機構建筑能源托管模式標桿項目,形成公共機構能源托管示范群,進一步提升公共機構能源托管覆蓋率。鼓勵公共機構優先采購綠色建材,率先采購使用節能低碳產品和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創建至少1家國家級、一批省級公共機構節能低碳示范單位以及一批省級能效領跑者。(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交通運輸減碳行動

1.優化交通運輸結構。

加快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以南京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為重點,整合公路、鐵路、水運、航空運輸資源,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加快構建低碳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做強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南京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鞏固全國鐵路樞紐地位。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公路、航道、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發展智能交通,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創建近零碳港口、近零碳服務區和近零碳樞紐場站。到2025年,水路運輸周轉量占比提高到89%;到2030年,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10%左右。(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發改委、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設綠色出行體系。

打造“一小時”通勤圈,優化公共交通網,推進常規公共交通與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最后一公里”接駁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交通需求管理,建設城市智慧交通網,強化城市交通堵點分級治理,減少城市擁堵。發展慢行交通和共享交通,構建“15分鐘生活圈”,引導公眾低碳出行。推進出租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繼續引導巡游車與網約車融合發展,探索“巡游+”“互聯網+出租”的營運方式。到2025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保持在75%以上。(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建委、發改委、公安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廣低碳運輸裝備。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配套,提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應用比例。集中規劃建設新能源貨車充換電站,引導在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穩妥開展加氫站建設,加強氫能在物流、交通客運等領域的發展應用。推廣建設“互通互換”型新能源重卡換電站、乘用車換電站,構建“同城同換”換電網絡。加快老舊船舶更新改造,推廣電動等新能源動力船舶;大力推進港口集疏運綠色升級,提升機場運行電氣化智能化水平,出臺岸電電價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岸電設施使用率。到2025年,除特殊用途外,新增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占比達100%,具備接岸電條件的船舶靠泊岸電使用率達90%左右,干散貨碼頭岸電覆蓋率及標準化改造率達到90%左右;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市交通運輸局、工信局、南京海事局牽頭,市規劃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城管局、南京供電公司、東部機場集團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1.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進一步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深化“碳普惠”機制建設,豐富“碳積分”應用場景,推行“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無紙化辦公”“垃圾分類”,在全社會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活動。大力推行綠色消費,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提升綠色產品在政府采購中的比例,國有企業率先全面執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市發改委、規劃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城管局、市場監管局、工信局、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局、國資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增強減污降碳協同處置,加快印發并實施《南京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聚焦污染物減排和碳減排的協同路徑,明確大氣、水、土壤、固廢等協同控制舉措。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有效地保護林業資源和生態空間,繼續加強“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行動,穩固“一帶十片兩環多廊”的市域生態構架,構建秦淮河、滁河水系廊道及高速公路沿線綠化防護生態廊道。貫徹落實綠美江蘇建設行動,持續加強長江防護林帶建設、濱江岸線復綠和長江濕地保護工程,嚴格保護長江水源地和新濟州、綠水灣等省級重要濕地,增強儲碳能力與固碳功效。到2025年,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累計完成森林撫育25萬畝,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市綠化園林局、農業農村局、規劃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全民綠色低碳意識。

強化領導干部培訓,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列入教學計劃,提高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水平。加強全民宣傳教育,依托南京市環境保護在線教育系統和生態文明教育館的資源優勢,開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全國生態日、節能宣傳周等綠色低碳主題宣傳。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綠色生活方式實踐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低碳校園建設探索行動,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教學活動、校園文化建設、課程資源開發、校園規劃建設、校園能源管理之中,推動建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雙碳”示范學校。開發低碳文創產品和公益廣告,將碳達峰、碳中和等綠色低碳理念有機融入主流文藝作品。引導企業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意識,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加強碳排放信息披露能力,重點領域國有企業和重點用能單位制定切實可行的碳達峰行動計劃,提升ESG能力和水平,樹立一批綠色低碳標桿。(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教育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國資委、市委黨校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政策保障

(一)構建政策支撐體系

1.健全低碳政策體系。

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低碳發展規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行動計劃等,制定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重點領域及12個板塊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達峰目標及實施路徑;重點開發區(園區)、企業制定碳達峰專項行動方案或計劃,全面構建“1+3+12+N”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市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建委、房產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商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探索協同管控制度。

探索落實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機制。探索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估與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的融合,推動碳排放指標要素優化配置。創新碳排放管理手段,建立健全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體系,推動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建設、核算、標識認證和應用場景開發,探索建設“雙碳智慧管理云平臺”。(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工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市場減排機制

1.充分發揮市場減排機制。

落實資源環境權益的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推進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交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企業節能降碳。創新碳普惠機制,制定市級碳普惠減排量核算方法并建立擴充機制,搭建南京市碳普惠綜合管理平臺,打造規則流程清晰、應用場景豐富、系統平臺完善和商業模式可持續的碳普惠生態。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區域碳排放占補平衡機制,推動綠電和碳匯的有償使用,鼓勵企業、項目通過購買綠證綠電進行可再生能源消費替代,完善生態補償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南京供電公司、綠化園林局、數據局、大數據集團、市委金融辦、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管理部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綠色貿易體系。

積極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從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出口。鼓勵支持外貿企業制定對外貿易應對提升方案,采取更加有效的降碳舉措。充分利用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政策優勢,加大體制機制改革與探索力度,在數字貿易發展、科技研發全球合作、自主可控產業體系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進行政策探索,爭創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進口貿易促進示范區。(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稅務局、金陵海關、新生圩海關、祿口機場海關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財稅金融制度

1.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推進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江北新區緊抓綠色金融試點機遇,建設引領性科創金融創新發展示范區,支持其它板塊申報省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鼓勵綠色金融特色機構建設,提升綠色金融產品設計和數字化服務水平。著力擴大綠色金融有效供給,引導機構不斷擴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規模。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業務,鼓勵開展碳金融業務,增強對低碳項目的投融資力度,重點加大對工業轉型升級、農業綠色發展和新興綠色技術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設立綠色領域產業投資基金,探索設立南京都市圈綠色與雙碳發展基金。(市委金融辦、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管理部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財稅價格政策。

整合現有節能環保、新能源、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大規模設備更新等領域財政政策,統籌安排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關的財政資金。落實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節能降耗、低碳能源等建設項目財稅支持政策。大力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落實懲罰性電價、差別化電價政策和峰谷電價政策,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形成有利于低碳發展的價格機制。(市財政局、工信局、發改委、稅務局、交通運輸局、生態環境局、建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低碳合作機制

深入落實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南京都市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低碳合作。發揮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區域內城市開展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CCUS等綠色低碳領域的聯合攻關與技術交流。充分借助各類多邊合作機制平臺,把握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機遇,推動低碳項目國際合作與海外投資。鼓勵引導企業推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管理,加大綠色低碳貿易主體支持培育力度,加強經驗復制推廣,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市發改委、外辦、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科技局、數據局、商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將黨的領導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加強全市碳達峰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及時研究重大問題、制定重大政策、推進重大工程、發布重要數據。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領導小組工作要求,扎實推進雙碳相關工作。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抓總,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做好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定期調度各板塊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工作進展。各板塊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保障機制與應急預案。(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責任落實。

市各板塊和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切實扛起責任,按照本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快建立市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著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確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各板塊要結合自身定位、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科學制定區級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督促落實。各相關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要按照省、市有關部署,積極發揮自身作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各板塊和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起理解低碳生活、支持綠色發展、推動達峰中和的良好氛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監督考核。

探索落實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機制,對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指標實行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市各板塊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根據本方案制定分年度目標任務和工作計劃,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跟蹤評價、督促推進。按照省統一部署,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成效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將相關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因地制宜推進考核工作,加強監督考核結果的應用,對未完成碳達峰年度目標任務的部門和板塊要加強問責,對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可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十大示范引領工程任務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口述|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av综合网男人的天堂|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 狠狠干狠狠爱|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美女胸又www又黄的网站| 98久9在线 | 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人人入人人爱|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欧美性猛交xxxxxxxx|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饥渴人妻欲求不满| 51看片免费视频在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有限|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熟女人毛毛耸耸多|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免费看少妇作爱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女高中生第一次破苞av|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