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麥肯茲中國新能源研究團隊近期發布《放眼海外》(”looking overseas”)專題系列報告,解讀中國企業在海外風電、光伏及儲能市場的投資及制造業擴產戰略。系列報告包括:
·Looking overseas: China wind companies’ export tracker - H2 2023
《放眼海外:中國風電企業出海動態追蹤,2023年下半年》
·Looking overseas: Global reach of China’s solar industry
《放眼海外: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影響力》
·Look overseas: Global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energy storage companies
《放眼海外:中國儲能企業的全球機會》
本文基于上述風電研究報告,聚焦中國風電制造企業及投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動態,并著重探討中國企業未來的海外市場機遇及應對策略。在完整報告中,我們基于營商環境、中企投資傾向、市場潛力與市場準入四個維度,搭建市場吸引力評價模型,并針對六十余個海外市場進行量化分析,從項目投資端及制造出口端兩個角度,篩選出值得關注的目標市場,助力企業的國際化布局及戰略規劃。以下為主要內容摘要。
由于海外風電市場面臨供應短缺和成本壓力,中國風電供應鏈仍將保持較高的出口潛力
根據伍德麥肯茲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風電整機商累計海外裝機容量接近10GW。伴隨2022-2023年間,中國風電整機商收獲的16GW海外訂單的逐步交付,中國風電出口進入增長期。
根據伍德麥肯茲的最新預測,全球風電市場將于2024年迎來復蘇。未來十年,全球除中國大陸外的風電市場年均新增并網容量將達到85GW。但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上漲、地緣政治以及對風機產品質量的擔憂導致西方供應鏈企業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西方供應鏈企業面臨的盈利壓力也使得投資建設新產能變得較為困難。目前,除中國、印度以及南美區域外,其它區域的本土產能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就此,中國風電供應鏈或迎來出海機會窗口。
未來,中亞和東南亞、東歐和中東等新興市場仍然具有吸引力。一方面,當地政府明確了各國能源轉型目標,為未來風電市場的規模化增長提供相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國風電制造商可利用其成本優勢和歷史經驗,與國際玩家競爭。然而,隨著中國企業滲透率的提升,市場競爭將會逐步加劇,從而進一步考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考慮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風電制造企業對于進入歐美等成熟市場,仍持謹慎態度。然而,在歐洲海上風電市場面臨本土供應緊張及開發成本上漲的難題之時,中國海上風電供應鏈,特別是海工供應商,仍將有機會憑借成本及產能優勢,在歐洲海上風電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中企海外供應鏈布局加速,全球化趨勢凸顯
從全球范圍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施風電本地化率政策,或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和監管政策,以鼓勵本土生產。中國風電制造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海外布局突破點。目前,中企已經在印度和巴西投產了整機總裝、葉片以及齒輪箱的屬地化工廠。中東區域由于具有本地化率政策要求,加上較大的市場增量潛力,或將成為中企全球供應鏈布局的下一個樞紐點,并有望成為未來中國制造企業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制造中心。
中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好于西方同行,并受益于國內穩定的原材料價格及規模化的產業鏈布局,在進入存在本地化率要求但尚未建立成熟供應鏈的市場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中國出口風機在海外市場的價格比西方風機價格低20%-25%。海外制造的中國品牌風機,相較于國內生產且出口的風機,成本有所增加,但仍有望保持價格競爭力。與此同時,海外供應鏈的部署,意味著高額的初始投資與屬地化生產管理。因此,在投資決策時,企業應充分考慮是否已有足夠的訂單儲備,以及是否能以簡化的產品組合實現多樣化的項目需求。
中企海外風電項目投資進一步轉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根據伍德麥肯茲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企業持有的海外風電資產已接近10GW,其中接近一半位于歐洲市場。超過80%的海外風電資產通過收購行為實現,以規避開發及建設周期較長的風險。
伍德麥肯茲預計,隨著國家間合作的不斷深入,中國風電投資企業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更多的業務機會,并且依靠中國風電供應鏈的價格競爭力以及快速的交付能力,帶動產業鏈協同出海。對于成熟市場,直接收購仍然會是規避項目開發期風險、快速增加公司風電資產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