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答復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107號建議《關于促進我市新能源綜合利用的建議》。文件提出,積極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加快推動呼和浩特市綠電消納示范基地獨立共享儲能項目建設,鼓勵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租賃、購買儲能電站服務,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和商業化應用。
原文如下:
呼和浩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關于對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次會議第107號建議《關于促進我市新能源綜合利用的建議》的答復
呼工信提案字〔2024〕6 號
市發改委:
何江代表提出的《關于促進我市新能源綜合利用的建議》已收悉,現就我單位負責辦理的內容,答復如下:
按照自治區賦予首府“能源總部基地、氫能技術研發基地”的發展定位,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搶抓國家“雙碳”戰略、自治區“十四五”新能源發電裝機倍增計劃所帶來的重大市場機遇,積極打造國家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我局在儲能設備建設上,主要是保持住電池材料產業鏈高速發展勢頭,目前,我市已形成“鋰電池正極、負極、隔膜—電芯—鋰電池—新型儲能電站”的儲能產業鏈條,集聚贛鋒鋰業、中電儲能、圣釩科技、中鋰新材等10戶行業領軍企業,年產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0.5萬噸、鋰電池隔膜7.4億平方米、石墨負極材料4.4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芯10GWh、鈉離子電芯12GWh、儲能系統19.5GWh。2023年實現產值45.4億元。在建重點項目包括:江西贛鋒鋰電20GWH鋰電池項目、呼和浩特市潤雅鈉電12GWh動力、儲能PACK生產制造項目、內蒙古中電儲能技術有限公司3GW儲能裝備項目。
未來,首府儲能產業應著力研究新技術、利用新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尋找新出路。提高儲能實際效能,加快儲能技術應用與新能源、電網、負荷各環節深度融合,探索新能源+儲能、聚合儲能、光儲充一體化等新模式,提升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加強儲能與電力系統的銜接匹配。
下一步,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繼續抓好儲能裝置建設。
一是加快布局先進儲能裝備制造業。以配套50GW電池整裝產能為基礎,立足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形成電池材料、電池裝備制造、電池本體及系統集成、場景應用的完善產業鏈條。推動圣釩四期、中鋰三期、贛鋒鋰業鋰電池制造全產業鏈、中電儲能新型儲能系統研發制造、高登賽12GWh動力、儲能PACK生產制造等項目建設,引進先進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電磁儲能、儲熱蓄能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等項目。到2025年,儲能產業產能規模突破54GW/H,產值力爭突破300億。
二是打造全區儲能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推動圣釩、贛鋒、中材鋰膜、華電新能源、中電儲能等龍頭企業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專家團隊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研發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的新型儲能介質,重點突破固態儲能電池、氫燃料電池、儲能電站、數字儲能等領域關鍵技術。
三是積極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加快推動呼和浩特市綠電消納示范基地獨立共享儲能項目建設,鼓勵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租賃、購買儲能電站服務,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和商業化應用。發展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儲能、城市微網儲能,提高儲能的多元化和靈活性,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場景的儲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