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光伏研究機構Solarbuzz最新的《2011亞太地區光伏市場報告》顯示,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重要光伏市場,到2015年時約占全球需求比重25%,較2010年的11%大幅提升。這為上半年全產業鏈出現普跌的光伏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該報告稱,亞太地區的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2011年光伏市場需求總量預計將達3.3吉瓦(GW),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開始建設并網光伏發電市場,而中日兩國得益于其行業扶持新政,需求增長最為領先。
亞太光伏技術發展多樣化
Solarbuzz的報告預計,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規模最多可較上年擴張達174%。2010年中國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召開會議,會上公布首批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名單,同時指出我國2012年后邁入吉瓦級光伏裝機大國行列。
日本核能發電約占電力總量的30%,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呼聲漸強。但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看,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其太陽能和風力等發電只占總量的1%。如何實現光伏發電快速增長?軟銀公司社長孫正義有一個大膽設想:日本休耕農田有20萬公頃,放棄耕作土地有34萬公頃,如果其中20%土地上安裝太陽能面板,其發電能力就相當于東京電力公司全部發電量。這樣既能快速普及可再生能源,又能利用荒廢土地。
印度在光伏發電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每年大約有250天到300天擁有充足日照。只要完全利用其1%國土面積上接收的太陽能,即可滿足全國電力需求。印度政府于2009年啟動了尼赫魯國家太陽能計劃,將投資700億美元,力求使太陽能并網發電能力在2022年提高到20GW,相當于當前印度總發電量的1/8。根據國際會計事務所畢馬威印度公司不久前預測,印度太陽能發展將呈現井噴態勢,2022年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將達到68GW,是官方目標的3倍多。
韓國實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結合現有的強制上網電價政策,通過法規的形式在規定各種可再生能源在國家能源供應中的比例,其中包括太陽能的比例。
亞洲開發銀行區域和可持續發展局能源專家周愛明告訴本報記者,亞太地區光伏技術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也有自己的一些創新式的研發和專利。比如中國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就建立了世界級的研發中心,致力于薄膜光伏電池,即一項有助于減少未來光伏發電成本的前沿技術研究。但目前最先進的光伏技術還是在歐美國家。
目前,亞太地區的光伏電池生產能力很強,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比重為2/3左右,其中,中國和日本是光伏電池產量最高的兩個國家,在產量上基本平分秋色。
價格是光伏發展最大瓶頸
中國清華大學材料系任富建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國使用光伏發電價格約為3元/千瓦時,雖然中國的光伏產業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我國主要單晶體硅、多晶體硅材料的生產成本依然很高。舉例來說,一塊3英寸的單晶體硅片,進口的價格是60多元人民幣,相同產品的國內生產價格是100多元人民幣。
目前,印度光伏發電能力僅為0.04GW,主要困難是資金短缺。太陽能發電成本在印度每千瓦時約為12至14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遠高于煤電每千瓦時5盧比的成本。
可以說,光伏發電目前最大的瓶頸是價格問題。過高的價格影響了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技術創新對價格的影響還是小于多晶體硅成本下降的影響。而目前亞太地區光伏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成本跟電網平均電價比相對很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均采取了積極的扶持政策來支持太陽能項目的發展。
總體來說,亞太地區光伏產業鏈還是比較完整。今后幾年,并網式太陽能系統應該是主流,其次是屋頂太陽能系統,最后才是偏遠地區離網系統。
開發太陽能絕不能一哄而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亞太國家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光伏市場需求的主要份額在歐洲和美國市場,中國多晶體硅長期以來大量出口到歐洲市場,亞太地區在光伏發電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今后的增長空間很大。光伏產業所需資金量大,發展形勢與經濟周期一致。現在歐盟經濟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走向不明朗,其光伏市場在將來一段時間內發展都會比較緩慢。這給亞太光伏市場發展帶來了機遇。其次,日本核電站事故使得新能源技術受到重視,風能、太陽能等成為新能源發展方向。近年來,風電發展受技術、市場等影響,從前期快速增長期進入了整頓期,太陽能發電由此成為今后比較具有潛力的市場。中國政府對光伏市場的支持也相對較大。
周愛明也指出,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作為新科技的一種,其資源供應具有間歇性等特性,因此,對于太陽能在整個能源供應結構中的地位,各國應該有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亞洲許多國家幅員遼闊,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開發太陽能資源是大勢所趨,亞洲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但絕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資和不切實際地擴大規模。
亞太光伏技術發展多樣化
Solarbuzz的報告預計,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規模最多可較上年擴張達174%。2010年中國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召開會議,會上公布首批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名單,同時指出我國2012年后邁入吉瓦級光伏裝機大國行列。
日本核能發電約占電力總量的30%,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呼聲漸強。但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看,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其太陽能和風力等發電只占總量的1%。如何實現光伏發電快速增長?軟銀公司社長孫正義有一個大膽設想:日本休耕農田有20萬公頃,放棄耕作土地有34萬公頃,如果其中20%土地上安裝太陽能面板,其發電能力就相當于東京電力公司全部發電量。這樣既能快速普及可再生能源,又能利用荒廢土地。
印度在光伏發電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每年大約有250天到300天擁有充足日照。只要完全利用其1%國土面積上接收的太陽能,即可滿足全國電力需求。印度政府于2009年啟動了尼赫魯國家太陽能計劃,將投資700億美元,力求使太陽能并網發電能力在2022年提高到20GW,相當于當前印度總發電量的1/8。根據國際會計事務所畢馬威印度公司不久前預測,印度太陽能發展將呈現井噴態勢,2022年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將達到68GW,是官方目標的3倍多。
韓國實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結合現有的強制上網電價政策,通過法規的形式在規定各種可再生能源在國家能源供應中的比例,其中包括太陽能的比例。
亞洲開發銀行區域和可持續發展局能源專家周愛明告訴本報記者,亞太地區光伏技術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也有自己的一些創新式的研發和專利。比如中國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就建立了世界級的研發中心,致力于薄膜光伏電池,即一項有助于減少未來光伏發電成本的前沿技術研究。但目前最先進的光伏技術還是在歐美國家。
目前,亞太地區的光伏電池生產能力很強,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比重為2/3左右,其中,中國和日本是光伏電池產量最高的兩個國家,在產量上基本平分秋色。
價格是光伏發展最大瓶頸
中國清華大學材料系任富建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國使用光伏發電價格約為3元/千瓦時,雖然中國的光伏產業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我國主要單晶體硅、多晶體硅材料的生產成本依然很高。舉例來說,一塊3英寸的單晶體硅片,進口的價格是60多元人民幣,相同產品的國內生產價格是100多元人民幣。
目前,印度光伏發電能力僅為0.04GW,主要困難是資金短缺。太陽能發電成本在印度每千瓦時約為12至14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遠高于煤電每千瓦時5盧比的成本。
可以說,光伏發電目前最大的瓶頸是價格問題。過高的價格影響了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技術創新對價格的影響還是小于多晶體硅成本下降的影響。而目前亞太地區光伏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成本跟電網平均電價比相對很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均采取了積極的扶持政策來支持太陽能項目的發展。
總體來說,亞太地區光伏產業鏈還是比較完整。今后幾年,并網式太陽能系統應該是主流,其次是屋頂太陽能系統,最后才是偏遠地區離網系統。
開發太陽能絕不能一哄而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亞太國家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光伏市場需求的主要份額在歐洲和美國市場,中國多晶體硅長期以來大量出口到歐洲市場,亞太地區在光伏發電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今后的增長空間很大。光伏產業所需資金量大,發展形勢與經濟周期一致。現在歐盟經濟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走向不明朗,其光伏市場在將來一段時間內發展都會比較緩慢。這給亞太光伏市場發展帶來了機遇。其次,日本核電站事故使得新能源技術受到重視,風能、太陽能等成為新能源發展方向。近年來,風電發展受技術、市場等影響,從前期快速增長期進入了整頓期,太陽能發電由此成為今后比較具有潛力的市場。中國政府對光伏市場的支持也相對較大。
周愛明也指出,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作為新科技的一種,其資源供應具有間歇性等特性,因此,對于太陽能在整個能源供應結構中的地位,各國應該有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亞洲許多國家幅員遼闊,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開發太陽能資源是大勢所趨,亞洲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但絕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資和不切實際地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