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95%的消納紅線被解除,并全然交由市場力量進行資源配置時,盡管市場可以發揮強大的驅動力,但也有可能催生一系列復雜的挑戰與潛在的市場混亂現象。
(來源:微信公眾號“風電世界”)
消納紅線作為衡量電力系統接納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力的關鍵指標,在新能源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電網公司放開新能源消納紅線”傳說,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對《風電世界》表達了看法。
首先,關乎供需平衡與價格穩定性的挑戰。倘若完全依賴市場調節,新能源電力因其固有的間歇性和不確定性特征,可能在短期內導致供給與需求間的失衡。在缺乏強有力政策引導與調控措施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風光發電設備閑置、投資效能低下等情況;同時,極端氣候條件或季節性因素所引起的供電過剩或短缺,很可能觸發電價大幅波動,這對于電力市場的長期穩定運營構成威脅。
其次,市場競爭與公平準入問題。在全面市場化環境中,大型能源集團及其具備優質資源的新能源項目,可能憑借規模經濟和技術優勢形成市場壟斷,而中小型或者地方性新能源項目,則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劣勢,難以順利并入電網,由此導致市場份額分配失衡,抑制整個新能源行業健康、均衡的發展態勢。
再次,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的滯后性風險。徹底倚仗市場配置資源,可能弱化了對新能源并網及消納所需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的投資動力。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必要的政策扶持,輸電網絡擴展、儲能設施建設、智能電網技術研發等領域或將面臨投資不足的困境,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新能源電力大規模接入和有效消納的能力。
第四,風險規避與投資行為的變化。在純粹市場機制下,投資者會依據市場價格信號及對未來回報的預測做出投資決策。一旦消納保障力度減弱,加上市場規則尚不完善,投資者可能會擔憂新能源電力銷售受阻所帶來的風險,從而推遲或縮減相關投資,這對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繁榮構成了阻礙。
總之,盡管取消新能源95%消納紅線并全面運用市場配置資源有利于激活市場潛能,但在實際運作中也可能衍生出種種市場紊亂現象。因此,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以及行業參與者亟需聯手構建更為科學合理、兼具宏觀調控與微觀激勵的政策架構與市場規范,確保新能源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既能實現經濟效益,又能兼顧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