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其地理原因搞光伏得天獨厚——因為它幾乎完全位于太陽能帶上(南緯40°至北緯40°),年日照時間為2600至3200小時。特別是西部干旱地區的年日照量超過5kWh /㎡/天。而這些具有可行潛力的地區構成了覆蓋印度近189萬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熱點。
近年來,印度政府已多次表示將大力推動綠色轉型。2023年,印度政府發布2022-2032年國家電力計劃(National Electricity Plan, NEP),預計2026-2027年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達到337 GW,其中光伏為186 GW,并宣布2031年至2032年期間要達到365GW的光伏裝機目標。
同時,印度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包括興建大規模太陽能園區、實施稅費免除、土地和融資優惠、補貼計劃等等。
在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23年年底發布的最新國際能源展望系列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印度將成為“遙遙領先”的全球光伏裝機第一大國。
該報告估算,2022年至2050年期間,印度的光伏裝機容量將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長,增速超過其他所有國家。而到了2050年,印度光伏裝機總量裝機總量將達到1.1TW,是歐洲和歐亞大陸的2倍多,也是全球唯一裝機量超過1TW的國家。
印度光伏,問題層出不窮
雖然印度國內市場需求龐大,但是印度本土光伏產能卻明顯不足,由于印度工業實力的限制,導致其光伏設備對外依賴十分嚴重。自2015年以來,中國向印度供應了80%的進口電池和組件,印度為此每年向中國支付大約1760億印度盧比(合24億美元)。
印度,曾經一度是中國光伏組件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17年,中國累計出口組件約37.9GW,其中出口印度的組件總量為9.46GW,占出口總量的24.96%。
但是,隨著光伏制造端國際競爭加劇,受市場內生需求與本土制造業激勵、貿易壁壘政策共同驅動,中國光伏企業對印出口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2022年4月開始,印度對從我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征收25%的基本關稅,對光伏組件則征收40%的基本關稅。這導致中國對印度光伏產品出口由此銳減——印度在2022年上半年還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到了2023年上半年,已經下滑到第五名。在組件端,2023年我國對印度出口22億美元,比上年下滑5億美元。
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在印度建廠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印度光伏,“藍海”中的“百慕大”
近些年,光伏制造端國際競爭加劇,而經濟極速發展、國土面積廣闊、光照條件優越又有龐大人口紅利的印度成為光伏投資的熱土。2024年1月11日,美國First Solar宣布,其將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建設組件工廠。此前,中國的正信光電、中電科、阿特斯、海潤光伏等光伏企業已經在印度建廠。
但是,印度本身的營商環境卻實在一言難盡。這些年,印度的國際招商政策最知名的就是“殺豬盤”,具體來說就是先用優厚的條件將別人的東西引來,一旦養肥了,就把利用價值榨干,再以各種理由把他們趕出去。這個套路操作,出現在了印度的各行各業。對中國企業而言,最知名的莫過于小米、VIVO、OPPO等手機廠商與印度的恩怨情仇。
對于外資而言,印度既是一個巨大磁場,但也可能是一個巨大墳場。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期待成為“世界工廠”的印度被認為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根據印度官方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退出印度的外國公司數量就已經超過了新進入印度的公司數量。2018年至2022年期間,近470名新的國外投資者在印度設立業務,但同期有550多家海外公司停止了在印度的公司運營。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表示,那些將印度視為有前景的投資市場、想要在印度拓展的企業,對于印方各種違反國際市場規則甚至突破下限的行為千萬不要低估。中國光伏企業在印建廠,面對的確是一片發展前景廣闊的藍海,但如何能在這片藍海中不莫名其妙的迷失和折戟,也是一個需要多方思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