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中國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關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圍繞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支持磷石膏、錳渣、赤泥、煤矸石等大宗固體廢物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支持循環生產方式,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能力,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及報廢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原文如下: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中國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關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通知
各市(州)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貴陽市生態環境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市州分行,國家開發銀行省分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省分行,省農村信用聯社,各股份制商業銀行貴陽分行,各城市商業銀行,各農村商業銀行:
為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加大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支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力度,進一步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充分發揮綠色金融、轉型金融在調結構、轉方式、推動工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財〔2021〕159號)和工信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節〔2024〕26號)以及《2023年貴州省信貸政策指引》(貴銀辦發〔2023〕38號)要求,現就進一步做好綠色金融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工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堅持系統思維,積極改革創新,加強風險防范,建立完善多元化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引導和激勵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增強綠色金融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為工業綠色發展提供精準支撐,助力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支持方向
各金融機構參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貴州省化工、建材、有色行業轉型金融支持技術目錄(2024年版)》(見附件)《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等目錄、政策措施,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加大對相應領域企業、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制定與企業、項目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效果掛鉤的轉型金融支持方案。
(一)能效提升改造項目。
支持傳統制造業企業對標能效標桿水平和先進水平實施節能改造,重點支持煤電、鋼鐵、化工、建材、有色、冶金、紡織印染、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實施工藝技術及生產裝置綠色升級、燃煤鍋爐煤改氣、能量系統優化、淘汰落后機電設備、用能設備系統能效提升、余熱余壓高效回收利用、能源管理“智改數轉”升級改造,挖掘節能潛力,全流程系統化提升能效水平。
(二)能源利用低碳化改造。
引導企業大力提升工業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支持制造業企業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終端用能電氣化改造。完善工業節能管理制度,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園區推進工業綠色微電網、儲能、氫能等應用,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
(三)節水改造項目。
結合我省產業實際,圍繞白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鋼鐵,紡織印染,食品等高耗水行業,特別是圍繞全國重要白酒生產基地,實施工藝節水、廢水循環利用、中水回用等節水改造。
(四)資源節約高效利用項目。
圍繞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支持磷石膏、錳渣、赤泥、煤矸石等大宗固體廢物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支持循環生產方式,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能力,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及報廢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支持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綠色產業鏈供應鏈,打造一批大型綠色環保領軍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發展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促進節能節水服務向咨詢、管理、投融資等多領域、全周期的綜合服務延伸拓展。
(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行動,鼓勵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集成應用,推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支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支持企業開發生產綠色產品;支持現有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能效和水效“領跑者”等綠色低碳先進企業,持續推進資源利用節約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不斷提高綠色制造水平。
(七)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支持開展綠色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綠色制造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低碳、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開展減碳、零碳和負碳技術綜合性示范,加快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三、重點任務
鼓勵金融機構制定與企業、項目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效果掛鉤的轉型金融支持方案,對于以節能降碳改造為目的的升級改造,可對標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先進值或《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標桿水平,根據企業、項目的實際情況設計與能效水平掛鉤的金融產品、制定差異化金融支持方案,對于無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的,可參考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結合企業、項目的改進情況制定設計與能效水平掛鉤的金融產品、制定差異化金融支持方案。對于以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為目的的升級改造,可根據企業、項目是否明確了改造目標以及改造效果的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金融支持方案;對于目錄中符合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支持標準的項目,應積極給予綠色金融支持。
(一)摸排推介節能技改項目。
工信部門要深入實施《貴州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貴州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貴州省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總體實施方案》,組織企業對照《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一企一策”制定能效對標達標節能技改方案及實施計劃,摸排梳理能效水平現狀和能效提升技改項目兩張清單,定期向當地人民銀行及各金融機構推介本地區節能技改重點項目,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改造項目,深挖節能潛力。
(二)加大綠色融資支持力度。
人民銀行在黔分支機構要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轉型金融等加大支持力度,合理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鼓勵在黔銀行通過合理分配經濟資本、信貸資源等有效方式優先支持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支持銀行機構開辟綠色信貸研發、審批、推廣專項通道,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推動“兩高”項目綠色化改造,對工業綠色發展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三)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金融機構要加大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創新并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產品,開發針對煤電、鋼鐵、磷化工、煤化工、有色、建材、輕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綠色產品推廣等方面的金融產品,支持產能有序轉移、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等。積極開展“綠色+創新”和“綠色+高端制造”等綠色金融創新試點,探索綠色金融、轉型金融助推金融供給側改革、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碳達峰碳中和的新路徑、新模式。
(四)有效開展銀企對接服務。
持續推進構建綠色制造產業生態。組織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節能診斷,為企業提出節能降本增效建議方案。建立綠色制造名單培育庫,指導企業(園區)對照評價標準找差挖潛改造,全面提升綠色化水平。健全完善金融機構和企業溝通交流平臺,舉辦綠色低碳項目融資推介會,開展銀企“點對點”對接,鼓勵銀行機構為企業設計、提供專屬金融產品,為節能減排、綠色化轉型等項目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協調聯動。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人行貴州省分行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協調推動綠色金融促進制造業綠色轉型。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摸排儲備綠色低碳項目,向當地人民銀行推薦符合綠色發展方向,有融資需求企業和項目。人行貴州省分行及各市州分行負責整體協調、有序推進綠色金融、轉型金融工作,引導和督促各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轉型金融能力建設,推動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企業和項目提供更多金融資源和更好的金融服務。
(二)建立融資需求庫。
建立金融支持綠色企業(項目)名錄庫。工信部門向當地人民銀行及金融機構定期提供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和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能效和水效“領跑者”等綠色企業名單,及時通報國家最新產業政策、全省工業綠色發展情況。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通過“貸動黔行”銀企對接平臺,將省工信廳提供的綠色制造名單和節能低碳項目推送給金融機構,加強融資對接督導,強化部門協同,推動解決問題訴求。
(三)強化政策引領。
積極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探索制定轉型金融發展規劃,結合自身經營情況明確轉型金融發展目標和具體舉措,并從治理架構、績效考核、能力提升、文化建設等方面促進和保障轉型金融業務的落地實施。金融機構應重視企業轉型過程中涉及的公正轉型問題,鼓勵在轉型金融產品設計中加入公正轉型績效指標,包括但不限于企業轉型活動對就業、供應鏈等的潛在影響,促進企業平穩轉型。
(四)加強宣傳推廣。
積極組織開展工信系統與金融系統相關政策的宣貫培訓,打通工業與金融業之間的認知壁壘,推動金融助力工業綠色發展。各級工信部門、各市州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應及時總結提煉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的特色做法和先進經驗,大力推廣可復制、可借鑒、可操作的創新機制、模式和產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大對綠色金融、轉型金融亮點工作和突出成效的宣傳,提高社會關注度、認知度,營造良好氛圍。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中國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
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