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推進電力高質量發展”的2024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會議同時進行線上直播。
據中電聯預測,2024年全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13億千瓦左右,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
多位與會專家提到,隨著能源轉型不斷提速,電力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消納困難和系統調節能力不足已在部分區域同步顯現,新能源系統消納成本將不斷上升,市場機制設計需要持續“升級”。
01、2024全國電力供需展望:總體緊平衡
中電聯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主旨報告中提到,中電聯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全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將達到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次超過3億千瓦。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預計達18.6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
“預計2024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左右,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楊昆說,“這意味著將提前實現2030年風光總裝機12億千瓦的目標。”
根據中電聯秘書長郝英杰在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2023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超過50%,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2024年1-2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1.5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總體呈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呈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鐘聲認為,經濟復蘇前景向好,2024年南方區域電力需求還會穩步增長。
截至2024年3月21日,南方區域累計統調發受電量29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延續高增長。預計2024年南方區域最高統調負荷2.6億千瓦,同比增長9.8%;統調發受電量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預計到2024年底,南方區域統調裝機5.02億千瓦,同比將增長12%,約占全國15.5%。
02、消納困難和系統調節能力不足同步顯現
楊昆認為,近年來,我國基本建成了以省、區域市場為基礎,跨省跨區市場為重要支撐的電力市場體系,隨著能源轉型不斷提速,電力體制改革也進入深水區。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正在由大向強、由全向優轉變。”楊昆指出,各地新能源入市的節奏還缺乏統籌,跨省區電力交易壁壘仍然存在,中長期與現貨交易有待進一步銜接,批發市場價格信號沒有真正向零售用戶傳導,輔助服務成本科學分攤和疏導的難度仍然很大。此外,新能源的綠色價值,氣電、新型儲能的靈活調節價值目前還沒有得到合理體現。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書記、副總經理謝開介紹,2023年國網經營區大型風光基地開始并網送電,本地消納與跨省跨區消納并重。國網經營區域內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達2.3億千瓦,占光伏裝機一半,對部分省份電力平衡影響已從量變走向質變。
受光伏電源“午間大發、晚峰為零”特性影響,2023年國網經營區域光伏發電日內最大波動2.59億千瓦。特別是度夏、度冬期間,降溫、取暖負荷激增,最高約3億千瓦,最高負荷增速持續高于用電量增速,電力平衡保障難度進一步增加。
隨著光伏裝機大規模增長和發電同質化特征凸顯,各地午間調峰能力普遍不足,光伏消納困難和系統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步顯現。
謝開指出,物理空間上,省間通道在滿足優先計劃后,剩余通道空間不足,導致西北新能源消納困難與東部綠電購買困難同時出現。市場空間上,新能源保障性收購與綠電市場化需求不匹配。當前,綠電需求較為旺盛的中東部地區,新能源主要作為優先發電計劃保障性收購,用于保障優先購電等無綠電消費需求用戶的電力消費,卻難以滿足市場化用戶的綠電購買需求。
相關研究表明,新能源電量占比超過15%后,消納成本將隨新能源滲透率提高而快速增長。
“隨著新能源系統消納成本上升,更需要市場機制予以疏導。”謝開說。
03、推動市場向時、空兩個維度雙向延伸
謝開認為,當下我國能源投資和運行邊際成本呈下降趨勢,煤價逐步進入合理區間,但電價調整相對滯后;光伏、儲能成本快速下探,為后續電能量價格下降打開空間,需要長期合同穩定預期。“要推動電力市場向時、空兩個維度雙向延伸。”
向更大空間延伸方面,需要進一步統籌全網電力供應保障和靈活調節能力,依托大電網、大市場,通過省間靈活交易,實現電能量和調峰、備用等資源的大范圍余缺互濟。具體措施包括:推動建立大型風光基地與火電、儲能等打捆參與市場的新型交易模式;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輸配電價體系機制,探索引入兩部制電價機制。
向更小空間延伸方面,要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明確入市路徑和關鍵機制。逐步引導分布式光伏參與市場,做好“身份”甄別認定,有效區分自然人和商業開發用戶,推動分布式光伏以聚合或直接的方式參與電力交易或接受市場價格,合理承擔輔助服務或配儲等消納成本,打通分布式電源參與綠電交易通道。
向更長周期延伸方面,鎖定遠期收益,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借鑒國外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購電協議)的設計思路,建立風電、光伏項目通過PPA參與綠電交易機制,設計適用于我國國情的可再生能源PPA交易機制。探索新能源政府授權差價合約機制,銜接現行新能源保障性收購政策與市場化交易的過渡。
向更短周期延伸方面,推動用戶和新能源參與現貨報價,加快建設符合雙邊交易模式的現貨市場,擴大現貨市場覆蓋范圍;通過中長期交易連續運營加現貨市場全覆蓋,推進交易結果與實際運行曲線不斷貼合,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分時價格信號,引導供需平衡。
為破解“保供應”和“促消納”交織局面,鐘聲指出,首先要發揮中長期交易壓艙石作用,守好保供穩價基本盤。2024年南方區域全區域年度簽約總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再創新高,其中省間中長期交易電量2179億千瓦時,同比上升3.9%,省內6006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8.6%。要構建優先發電計劃靈活調整機制和省間、省內中長期連續交易“2個機制”,推動中長期合約靈活匹配供需變化。
其次要加強跨區跨省合作,西電東送方面鞏固優先發電計劃分電到廠機制,南北互聯方面充分利用跨區通道,靈活開展余缺互濟。
再次是創新“預招標+現貨”交易模式,采用“事前定價、事后定量”的方式,破解新能源“事前定量難、曲線預測難、供需匹配難”難題。
04、南方區域市場進入“真金白銀”階段
鐘聲介紹,2023年南方區域電力市場成功實現了6次調電及2次結算試運行,市場活躍,電網穩定,出清價格與供需走勢基本一致。市場機制促進電力保供作用明顯,結算試運行期間云南、貴州煤電非停減出力減少90%以上。大市場、新機制促消納效果突出,風光優先出清釋放出了更多消納空間。“短周期結算試運行期間,自然出現了廣西送廣東、廣東送海南的新送電方向,充分利用了電網富余能力,展現了大市場優勢。”
鐘聲指出,2024年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建設進入市場化改革“深水期”、西電東送可持續發展“關鍵期”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期”的“三期疊加”。“南方區域市場進入‘真金白銀’階段,2024年將按月結算運行,為2025年實現連續運行做準備。”
預計未來三年,南方區域將新增電力裝機1.95億千瓦,其中新能源1.06億千瓦,占比54%;到2026年底,南方區域電源總裝機將達6.5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達35%,將成為第一大能源。
鐘聲認為,區域市場建設孕育著無限商機,火電企業要由“要電量”向“要利潤”轉變;新能源企業要由“靠補貼”向“靠市場”轉變;售電公司要由“賺價差”向“做服務”轉變;電力用戶要由“按需用電”向“按價用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