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潛力逐漸釋放
考慮到氫能的獨特優勢,我國多地出臺氫能產業支持政策。氫能制備、儲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氫能產業發展潛力逐漸釋放。目前,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的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我國掌握了一批電解水制氫裝置、儲運設備和燃料電池等先進技術,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華北和西北等地積極推進,電解水制氫成本穩中有降。
助力實現“氫進萬家”,減少碳排放
據相關機構預測,碳中和后,我國氫氣年需求量約1億噸,中低壓管輸及應用將會成為促進氫能規模化應用的重要手段。
國家能源局將純氫與摻氫管道示范作為“十四五”的重點任務。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均開展了純氫與摻氫管道示范規劃。氫氣規模化應用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當前,我國天然氣管網規模可觀,年輸運天然氣量接近4000億立方米,天然氣管道超過100萬公里,其中長輸天然氣管道接近10萬公里、城市燃氣輸配管道超過90萬公里。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發布《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及終端利用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增天然氣管道摻氫示范項目15~25個,摻氫比例3%~20%,年氫氣消納量15萬噸,總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其中,新增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示范項目2~5個,摻氫比例3%,年氫氣消納量10萬噸,總長度在800公里以上;新增城鎮燃氣摻氫示范項目10~20個,摻氫比例3%~20%,年氫氣消納量5萬噸,總長度在200公里以上。
與以氫氣、一氧化碳等為主的煤制氣、焦爐氣等相比,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摻氫燃氣對管材的長周期、寬壓力作用還需進一步明確。我國首座城鎮燃氣摻氫綜合實驗平臺的投用,能更準確地對現役燃氣基礎設施進行適應性評價,并形成標準體系,推進“氫進萬家”產業體系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實現“氫進萬家”還需更加努力
從目前運行情況來看,實現摻氫燃氣的寬壓力、長周期、規模化應用是可行的。未來還需對此進行長周期實驗,更準確地對現役燃氣基礎設施進行適應性評價并形成標準體系。該平臺的投用只是大規模推廣摻氫天然氣的開始,還要各大城燃企業一起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來開展實驗測試研究,形成相應的標準和評價體系。從產業鏈角度而言,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氫氣來源、下游燃器具適應性等相關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
可預見的是,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氫能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通過利用光伏、風電等制綠氫,可以為摻氫平臺提供穩定、廉價的氫源。隨著氫能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技術進步,摻氫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
總之,我國首座城鎮燃氣摻氫綜合實驗平臺的投用,有望推動氫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