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光伏行業充斥著悲觀與焦慮。
產業鏈價格下跌,盈利能力下降,市值大幅下挫……,但不管怎么樣,光伏作為我國“新三樣”之一的明星產業,在產值、資產和市值上規模龐大,仍然可以釋放巨大的機遇和價值。
在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熱烈暢想下,面臨龐大的存量規模,關鍵是切換思路,深耕存量,提質增效,迎接新世代。
(來源:Mr蔣靜的資本圈 作者:Mr蔣靜)
01
“幾萬億”產值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我國光伏制造業(不含逆變器)的產值超過1.75萬億,如果算上逆變器、支架、EPC、運維、金融等配套產業產值,妥妥的“幾萬億”。
不僅規模龐大,還在快速增長,我國光伏制造業產值2022年同比增長100%,2023年同比增長17.1%。
這當中,主要包括大量組件、電池片、硅片、硅料企業,以及玻璃、膠膜、背板、銀漿、邊框等輔材企業,還有光伏設備、數字化及整線企業,等等。
光伏作為半導體屬性的產業,技術迭代和微創新不斷,“幾萬億”產值下的大量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研發投入巨大,技術指標不斷新高,也是光伏行業充滿活力的重要源泉。
“幾萬億”產值,不僅意味著企業的產出,同時意味著相應的稅收、就業和配套,養活了幾十萬級的光伏從業人員,經濟和社會意義突出。
為此,光伏行業也成為地方政府資本招商的香餑餑。
過去幾年,資本招商“狂飆”,讓光伏行業“幾萬億”產值迅速遍及全國,尤其是從長三角向西部進軍,并成就多個城市成為“光伏之都”,產業鏈聚集效應也相當明顯。
光伏行業“腰桿硬”,關鍵還是產值“底氣足”,這是GDP眼中的“大紅人”。
02
“幾萬億”資產
截至2023年底,國內光伏電站累計裝機610GW,同比增長55%,市場價值也是妥妥的“幾萬億”。
目前,這個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很快進入TW時代。
光伏電站不僅有能源國企主導的大型集中式電站,還有長尾效應突出的工商業分布式電站和戶用光伏電站,涉及龐大的工商業和家庭用戶,以及大量渠道商和服務商,社會影響廣泛。
本質上,光伏作為能源,制造業只是其上游環節,而能源就具有資產屬性或金融屬性,也就是前期投入大,后期投入小,現金流穩定,杠桿敏感,預期收益確定。
隨著光伏回歸本源,“資產屬性”會越來越強。
圍繞光伏電站的龐大資產,既可以衍生出清洗、運維、數字化等服務業務,還有融資、轉讓和評估等資產管理業務,也就是本公眾號此前一直強調的“資產管理”概念。
此外,光伏電站還跟儲能、氫能、充換電、電網、電動汽車等產業關系緊密,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產業外延廣闊。
03
“幾萬億”市值
目前,A股光伏設備板塊的總市值1.59萬億。
如果再算上光伏開發及電站領域的上市公司市值,以及涉及光伏業務的其他上市公司市值,光伏行業市值也是妥妥的“幾萬億”。
過去幾年,光伏行業大批企業上市實現“證券化”。
大量上市公司的形成,讓光伏行業發展更加規范和健康,不僅打開了股權融資大門,更撬高了債權融資的杠桿,成就了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迅猛發展。
“幾萬億”市值的形成,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還成就了VC/PE、投行、銀行等金融及中介服務機構,甚至連行業研究、證券研究及自媒體也跟著火了。
上市公司主體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方面促進產能擴張甚至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更多資金用于研發和創新,加快技術迭代及產業化步伐。
未來,上市公司主體還可以支撐行業的并購整合,優化光伏行業產能質量,提升行業盈利能力。
當前光伏行業整體估值較低,未來提升市值的關鍵還得依靠提升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這就需要推動行業從粗放式內卷走向高質量發展。
從“幾萬億”產值,到“幾萬億”資產,再到“幾萬億”市值,光伏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基礎,并且仍在快速增長。未來,在注重增量的同時,如何優化存量,是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的指引下,只有提高光伏行業的質量,才能提升整個產業的盈利和估值,才能進一步打開光伏的市值空間。
總之,3個“幾萬億”支撐了很多事情,也可以干很多事情,還可以衍生很多事情。一棵大樹,無論是新葉還是綠蔭,總能在生態繁衍中,溢出源源不斷的活力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