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搶抓能源轉型機遇 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
在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重點圍繞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生態議題提出建議。
張國強表示,近年來,我國在“政產學研用”資本等高效協同下,氫能產業發展明顯提速,但隨著氫能產業發展向縱深推進,產業發展也面臨新的問題和關鍵卡點。
目前氫能行業總體規模尚小,難以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此外,氫能在儲能、發電、冶金、化工等領域的應用,尚處于市場應用早期階段,未形成規模化,難以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張國強提出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的建議。具體建議包括三方面,一是推動氫能規模化應用,以規模帶動產業提質降本;二是打造低成本綠氫保障,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突破產業發展政策瓶頸,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張國強表示,建議以市場應用為牽引,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發電、冶金、化工等領域的應用,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規模化低成本“綠氫”供應體系至關重要。張國強建議系統構建規模化低成本“綠氫”供應財政支持政策,如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不易外送的區域,通過電價優惠,以及鼓勵光伏、風電等主體與周邊用戶直接交易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
此外,張國強認為,還可通過碳市場賦能,推進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議組織研究機構和行業監管部門,盡快制定氫能產業碳排放行業基準及相關方法學開發,將“綠氫”的減排量納入全國碳市場中,以推動其降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加強國際的碳排放標準合作,為未來發展國際氫氣貿易及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國外碳市場政策影響奠定基礎。
氫能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革新和支撐。基于此,張國強建議,國家層面統籌建立氫能發展組織協調機制與跨部門聯席機制,及時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項重大問題,研究制定國家層面統一的氫能管理制度,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穩步開展試點示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學科帶頭人郭建增:打通全產業鏈條 推動海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學科帶頭人郭建增
加快推進我國海洋氫能產業發展,一直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學科帶頭人郭建增最為關注的話題。去年,他就提出有關加快推動海洋氫能建設、打通全產業鏈條的建議。
“今年,我還要提與海洋氫能產業發展直接相關的建議。”日前,郭建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在郭建增看來,海洋氫能是氫能產業的重要領域和未來潛力所在,在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持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優勢資源攻關,對于快速搶占海洋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海洋氫能產業有利于深入推進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解決海上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問題,應對國際綠色航運要求以及實現氫能全產業鏈技術裝備自主可控。
郭建增表示,當前英國、德國等紛紛聚焦海洋氫能產業賽道,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重大裝備自主化研制開展激烈角逐,謀求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我國海洋氫能產業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頂層設計缺乏、裝備技術發展緩慢、項目經驗不足、商業模式不清晰、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亟需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優勢資源攻關,統籌推進海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郭建增提出四條建議:
第一,加快出臺海洋氫能發展總體實施方案。加強頂層規劃,立足新發展格局,統籌考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和《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部署,落實海洋強國建設戰略,聚焦海洋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大問題,圍繞規范運營管理、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創新、氫能產業多元應用試點示范、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研究,確立海洋氫能產業發展定位、技術和產業發展路徑,健全海洋氫能配套制度建設,盡快出臺海洋氫能發展的總體實施方案。
第二,組建海洋氫能產業發展國家隊。一是以我國相關領域重點央企為核心,聯合上下游企業與相關科研院所,組建海洋氫能產業發展聯合體,集聚優勢資源、強化協同攻關、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共同推動我國海洋氫能快速發展;二是加快行業領軍人才、高端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覆蓋全流程的海洋氫能產業人才隊伍,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承擔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建設。
第三,多渠道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對裝備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的支持力度,相關國家部門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對海洋氫能制儲應用全產業鏈裝備關鍵共性基礎技術攻關、核心系統與設備研制、研發保障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和典型裝備示范應用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二是設立市場化運作為主的海洋氫能經濟創新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運營海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完善海洋氫能產業融資風險分擔機制。
第四,積極開展海洋氫能應用示范。一是在山東、海南、廣東等有條件地區選取海上風電制氫、海上輸運氫、海上加氫、海上能源島等海洋氫能典型場景穩步開展試點示范,建立事中事后監管和考核機制,確保試點示范工作取得實效,推動可復制、可推廣的海洋氫能示范工程落地;二是以示范帶科研,對裝備進行充分驗證并擇機推動應用落地,通過裝備研制、演示驗證、示范應用,充分測試完善海上制備和儲運氫能關鍵技術、核心系統及設備材料的研制成果,推動形成國內自主化、可持續、可擴展的發展模式,為海洋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多舉措加強氫能國際合作 提升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
全國政協委員、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背景下,全球興起了氫能經濟熱潮,中國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氫能戰略規劃,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考慮到我國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仍面臨許多問題,建議多舉措加強氫能國際合作。
李國華說,隨著《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出爐,我國氫能發展步入快車道,取得了一些領先世界的成果。然而,我國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仍面臨許多問題,表現為:制氫、儲氫、運氫等氫能產業鏈效率還有待提升,氫能領域技術專利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氫能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還有待突破。
“我國規模以下的‘光伏+電解’技術制氫的全鏈能量轉化效率僅為15%左右,對應成本為12美元/千克至18美元/千克,是天然氣重整制氫成本的近10倍。”李國華說,在氫能領域,許多關鍵設備、儲罐材料、催化劑材料如燃料電池離子交換膜、電解槽新型涂層材料等都依賴進口,屬于“卡脖子”問題。為此,他建議:
一是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積極加入國際組織。鼓勵推動更多企業加入SBT、RE100、TCFD等國際減碳組織,通過申請在中國成立工作組、邀請設立在華機構等方式,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際能源機構、東盟等國際組織廣泛開展雙邊合作,促進國內外技術和政策的交流,不斷提升氫能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是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合作。絕大多數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屬于典型的自然資源和氫能出口地帶,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亟需同中國加強可再生能源制氫基地、加氫站、輸氫管道等領域合作。我國應把握技術與戰略優勢,開展氫能全技術鏈的產學研應用等合作,提升技術發展水平,建立氫能同盟關系。
三是立足國際視角,加強技術研究和專利技術保護。立足全球視角,密切跟蹤國內外氫能技術專利的發展動態,挖掘氫能領域潛在應用技術和專利空白技術。積極與氫能技術水平發達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加強互動交流,集聚全球氫能技術、資本、人才和創新主體,著力從氫能源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工藝等領域突破。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目前,國際社會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氫能標準,其中僅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就有55項相關標準。積極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組織等相關國際機構內申請建立氫能標準工作下屬部門或工作組,開展國際相關規則、標準的制定,吸納國內外權威氫能機構與龍頭企業,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氫多碳少的特點,與碳多氫少的煤炭合成氣能夠很好地適配耦合,合成化工產品,提高碳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今年,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除了繼續關注塑料制品的“白色污染”外,還關注降低碳排放的問題。
他建議,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支持綠氫技術開發和項目建設,降低綠氫成本,同時因地制宜支持煤化工產業與天然氣耦合發展,提升煤化工產業整體綠色發展水平。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稟賦的基本特征。近年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迅猛,積極探索以煤炭為原料向下游延伸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煤炭資源轉化途徑之一。”鄭月明介紹,在“雙碳”目標下,煤化工產業積極實施減碳降碳舉措。從化學角度來看,碳元素只能轉化,不能消除。煤化工合成化學品過程中普遍存在“碳多氫少”、碳氫比不匹配的問題,導致碳排放量較大。例如煤制甲醇過程中,甲醇合成氣要求的氫碳比約為2.05至2.15,但由于煤炭氣化后一氧化碳含量較高,氫氣含量較低,合成氣必須經過變換調整碳氫比,多余的碳無法參加反應,最終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要減少碳排放,需要向反應體系中補充氫元素。
除氫氣外,天然氣是常見易得的富氫原料。鄭月明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綠氫多為電解水制氫,能源主要依靠風電、光伏,制備成本較高,供應有限,產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有較強的地域限制。此外,我國天然氣整體資源不足,優先作為城市燃氣、工業燃料使用,政策上限制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料。
針對以上問題,鄭月明建議:一方面,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耦合發展,支持綠氫技術開發和項目建設,降低綠氫成本,提高供給能力;另一方面,支持煤化工產業與天然氣耦合發展,提升煤化工產業整體綠色發展水平。在國家規劃的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煤化工企業根據所在區域能源特點,因地制宜探索減碳方式。在天然氣供應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現有煤化工企業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與天然氣耦合技術,實施技術改造,降低碳排放。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推動示范城市群擴容 加快氫能規模化應用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今年將提交《關于加快氫能規模化應用進程,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建議》。
在擬提交的相關建議中,張天任指出,當前制約氫能發展的因素包括示范區域的代表性和產業推廣助力不夠強、地方性氫能產業規劃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氫能行業標準的制訂存在較大的滯后性。
張天任表示,目前五大示范城市群氫能示范應用指標完成情況一般,相關區域在氫氣資源稟賦及運營場景需求上,存在一定短板。相反,在一些擁有氫氣資源及應用場景需求的區域,卻因為沒有相關補貼,高昂的購置費用導致在非示范城市群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示范應用。
“隨著國家氫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公布,各省市及地方均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氫能產業規劃及扶持政策,然而縱觀全國,氫能產業規劃及補貼政策基本尚未完全落地實行。尤其在應用端,受制于氫氣消費與生產逆向分布的現狀,絕大多數地方的氫能應用規劃及政策的落實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張天任表示,“氫能行業標準的制定存在較大的滯后性。氫能技術標準不完善,涉及氫氣品質、儲運、制加氫站和安全等內容的技術標準較少,導致在示范應用項目推進中,相關工作缺少技術標準支持。”
如何破解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張天任建議,推動示范城市群擴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礎上,推動示范城市群擴容,加快推進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報及審批相關工作。“尤其在擁有資源稟賦、運營場景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基礎的區域應加大力度,推動國家‘以獎代補’落地,從而進一步加快氫能規模化應用的進程。”
張天任還建議,在已有明確規劃及補貼政策的區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區域),按照已有規劃與政策,全力推進氫能在各場景的應用,并全力保障相關補貼能夠及時落地,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減輕企業研發負擔。
對于氫能行業的相關標準制定,張天任建議,國家層面應圍繞整條產業鏈加快推動各類國家標準的制定和發布,還應組織行業頭部企業的有關專家組成相應的聯盟及標委會,積極制定及發布行業標準,以此保障氫能行業市場的健康發展,加速推動氫能行業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投吉電股份白山吉電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設備部副主任李文輝:為新能源產業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投吉電股份白山吉電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設備部副主任李文輝
“作為人民代表,不僅要為自己從事的行業發聲,還要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投吉電股份白山吉電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設備部副主任李文輝說。
近年來,吉林省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全力打造“陸上風光三峽”“山水蓄能三峽”“氫動吉林”等重大能源產業項目,建設清潔能源全鏈條體系。2023年底,吉林省新能源裝機容量已超過煤電,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
“我是從事能源行業,比較關注能源前沿技術創新應用轉變。”李文輝今年提交《關于“推動東北振興,加快吉林省‘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建設”的建議》,希望通過這個建議能夠加快煤電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氫能、儲能、綠色交通等新業態,不斷提高清潔能源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