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賀賢漢
2004年,我們開始關注以太陽能產業為代表的綠色能源。我相信新興能源產業整體提升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是不可估量的。
為了在新能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實現太陽能發電配套設備制造的專業化,2005年3月我們成立了上海漢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可以說,我們是從半導體制造業的后臺走向了光伏產品設備制造的前臺。
盡管我們在太陽能裝備制造行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太陽能制造公司依舊沿襲著改革開放初的“三來一補”發展模式。
以太陽能電池片為例,幾年前,從原材料到生產設備全部依賴進口,而最終產品全部用于出口。即使是現在,我國太陽能國產化裝備和原材料供應也只占到一半左右,生產的太陽能電池90%以上用于出口。我想中國太陽能產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首先是太陽能裝備制造的大與強。中國太陽能產業大而不強,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利潤無可避免地被世界先進設備廠商“盤剝”。
所以經過這些年的思考,從我們導入先進技術到引領行業發展的發展實踐來看,都指向著一條要制造更要創造的道路。
而這條道路也并非坦途。盡管我們原來從事的半導體行業與光伏行業有一定的關聯,但是畢竟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此前,我們的設備(如線切割機)也曾經歷過上馬之后又被迫下馬的事情。來我們企業進行測評的專家認為,產品的技術參數難以達到相應要求,如果匆匆投入生產,結果可想而知,于是重新再來成了迫不得已的事。為此我們也砸進去了不少錢。
所以,對于我們這種轉型企業來說,從原有制造走向太陽能光伏設備制造,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我堅信,中國太陽能產業雖然經過幾年快速發展,但仍處于上升通道并有非常巨大的發展前景。
目前,國內太陽能發電的應用正在提速,中國太陽能電池最大的生產商無錫尚德、常州天合、蘇州阿特斯、浙江昱輝、江西LDK等“五朵金花”,未來還將增加產能,市場推廣前景十分看好,這也為上海漢虹提供了巨大商機。當中國太陽能產業準備“彎道超車”的時候,我們將鼎力支持太陽能產業,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應該大力扶持知名企業
文 高紀凡
當年受到國外太陽能光伏行業蓬勃發展影響,尤其是看到《京都議定書》的簽訂以及美國政府“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的推出,我與幾位科研人員于1997年成立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因為我相信這種趨勢也必將有益于中國。我們始終以提升太陽能行業的競爭力和能源的效率為己任,致力于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光伏產業。
在我看來,未來5年光伏產業平均增長會在20%~30%,2015到2020年增幅在百分之十幾,基本呈平滑的下降趨勢,但總的來看,還是處在一個成長期。至于說政府補貼的持續下降,這是兩碼事兒。德國自2004年開始,補貼每年都在下降。補貼下降不是去年開始的,而是整個光伏行業必然趨勢。
未來發展光伏太陽能有什么危機或者挑戰?首先是耗能污染的問題,我希望業界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關于能耗,整個太陽能晶體硅產業鏈,從石英礦的開采,到太陽能電站安裝的完畢,包括材料的生產、運輸中間、裝完電站所有的能耗加進去都是有限的。像甘肅這樣的西部省份,兩年半時間就可把太陽能發電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如電站安裝等所有能耗全部收回,電站的發電壽命年限是25~30年。
從能源的角度看,是一分的投入10倍的產出,所以說高耗能是種誤讀。
另外,今年我們已經在公司的屋頂上建立了一個兩兆瓦的太陽能電站,希望逐步地使用太陽能發的電來生產我們的產品。我想隨著未來條件的許可和技術創新成本的降低,用更多的太陽能發電來生產我們的太陽能,我相信有一天當然包括儲能電池技術的成熟,全部用太陽能生產太陽能,這個都可以實現。嚴格講,太陽能是高耗能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2008年,因為個別廠家急于求成,在價格很貴的情況下,清潔項目還沒上馬就開始做,結果被《紐約時報》報道其有一定的污染排放。這是個別廠家的階段性行為,實際上多晶硅可以做到污染接近于零排放的情況。
多晶硅在中國沒有興起以前,主要在美國、日本、德國生產,這三個國家是一個污染企業容易存在的國家嗎?肯定不是。另外,2008年以后,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下調,外國管制的環境以及企業本身的質量要求,我相信絕大多數企業已經能夠達到對環境無污染的情況。從硅片到電池組件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本身都非常好,所以整體來講,高耗能污染的概念應該給它重新正名。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儲能要是跟不上的話,它的發展將會受阻。所以在發展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同時,要非常重視儲能技術的發展,這樣太陽能發電才能在第一階段成為能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儲能電池的發展,并不是汽車鋰電池的概念,它是更大容量電池的發展,勢必將影響太陽能的持續發展。當然,影響時間可能在2020年左右。2020年后首先必須解決儲能的問題,如果有儲能的話,光伏產業還可以繼續往前走。
要特別注意的是,光伏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是通過科技創新為人類創造價值,但有些企業為了個人、企業的利益,通過違法手段制作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應該徹底打擊。因為它不僅對中國的光伏產業有害,甚至對全球的光伏產業都有害。這些產品不管是在中國用,還是在外國用,在它20年的保質期內,如果出了大的質量問題,影響的將是中國光伏行業的聲譽。
此外,建議政府大力培育行業里具有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像日本20世紀70年代,在家電行業全球領先的企業,像韓國在半導體行業領先的企業。光伏產業要成為中國產業的驕傲,一定要有這樣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