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儲能市場的沉沉浮浮,讓更多新型儲能技術來了到臺前。如果說2023年個別技術路線還只是市場的小試牛刀,2024年的新型儲能更有潛力“一遇風云便化龍”。而那些在風口上布局的城市,也會獲得更大增長動能。
鋰電池搶盡風頭之后,經歷幾年的蟄伏,諸如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也站到了聚光燈下。
2023年的新型儲能有多火?可以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了86.5GW,同比增長了45%。而在這其中,新型儲能的占比從2022年的21%增長到了2023年的將近40%。
從規模上看,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4.5吉瓦/74.5吉瓦時,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50%。其中,2023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21.5吉瓦/46.6吉瓦時,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
從資本市場看,新型儲能同樣炙手可熱。
據CNESA Datalink2023全球儲能數據庫顯示,2023年以來,多起融資事件金額在億元以上,融資總額達534億元,涉及領域包括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PCS、便攜式/戶儲系統、儲能安全、電池回收、智能制造、虛擬電廠、AI數字化等,遠超2022年行業融資總額。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定義,新型儲能其實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所有新型儲能技術統稱,按照技術類別可以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熱儲能和氫儲能。
目前,鋰離子電池和抽水蓄能在市場的主導地位明顯。但隨著清潔能源規模的不斷發展,一套理想的低碳電力系統還是需要一套多樣化的長時儲能解決方案。
在目前的各種技術路線中,可以實現長時間、大規模儲能的新型儲能技術尤其被關注,比如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及重力儲能。
另外,像固態鋰電、鈉離子電池、水系電池等潛在鋰電替代技術也如同冉冉升起的新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可以說,在2024年,新型儲能已經來到了下一個賽點。
如果說2023年一些新型儲能技術還僅僅只是資本的小試牛刀,2024年新型儲能中亮眼的技術路線更有潛力“一遇風云便化龍”。
2022年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而2025年就在眼前。
在政策指引和資本選擇的加持下,全國已有多個省份和地級市決定因地制宜搶占新型儲能高地或“新型儲能之都”,獲取新的增長動能。
在鋰電“式微”的背景下,這些城市另辟蹊徑,往更“小眾”的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上發力。
除了《環球零碳》曾詳細分析過的押寶液流電池的江蘇宿遷之外,四川攀枝花和宜賓、山東泰安、湖南長沙、遼寧沈陽,都提出儲能戰略,各自表現也格外亮眼。
01 四川:攀枝花與宜賓如何錯位競爭
四川的目標是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200萬千瓦。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四川是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生態體系最完整、配套協作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現已形成以宜賓為主導,成都、遂寧、眉山、甘孜、阿壩等協同發展的格局。
據中新網報道,日前,宜賓市新型儲能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兩天時間里集中簽約35個項目,總投資132億元,涵蓋了鋰電、全釩液流、壓縮空氣等多種技術路線。
四川目前擁有釩電池生產基地7個,其中,攀枝花市2個,成都市、樂山市、涼山彝族自治州、內江市、雅安市各1個。
由于攀枝花市釩資源豐富,也為稱為“釩鈦之都”。位于攀枝花的攀鋼釩鈦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氧化釩提供商。
在全釩液流電池備受關注的背景下,四川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和世界級的釩鈦新材料集群,產值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釩電池系統集成達1GW/年。
為了提升攀枝花市釩資源在非鋼領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動全釩液流電池產業化、商業化快速發展,上市26年的“攀鋼釩鈦”甚至專門改了名叫“釩鈦股份”,來更新自身的定位。
而攀枝花政府更是大力推進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試點項目的建設與應用,致力于由“釩鈦之都”轉變為“中國釩電之都”。
根據GGII高工產研的預測,2024年液流電池還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期待。
2022-2023年以全釩為主的液流電池累計中標超3GW,因電池產能及電解液供應受限等原因推遲交付,隨著產業鏈產能的釋放,預計2024年液流電池出貨量將突破1GW。
而液流電池(全釩、鋅鐵、鉻鐵等)產能將擴產到10GW,同時其電解液核心材料五氧化二釩將釋放約4萬噸產能,其中石煤提釩產能釋放約0.5萬噸。
這對于自然稟賦得天獨厚的攀枝花來說,不可謂不是等待已久的那陣“東風”。
宜賓有著“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的美譽,發展儲能產業,宜賓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宜賓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等“一藍一綠”產業集群集聚,連續三年邁入中國GDP百強城市并持續進位,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
擁有集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于一體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基于儲能產業鏈與動力電池產業鏈高度重合,宜賓目前正積極布局建設千億級儲能產業基地。
1月10日至11日,宜賓市相繼舉行新型儲能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儲能產業園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大力進軍新型儲能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構建儲能全產業鏈集群,提出要打造“中國儲能產業新高地”。
02 山東泰安:低調的長時儲能王者
早在2022年7月,山東就率先出臺了全國首個長時儲能專項支持政策,提出優先列入新型儲能項目庫、強化科技創新支持、細化輸配電價政策等支持措施,加大容量補償力度、提升容量租賃比例,并支持參與電力現貨市場。
截至2023年底,山東新型儲能總規模達到375萬千瓦,位居全國首位。
上周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2024年省重大項目名單》。其中,中能建山東泰安350MW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中電建肥城2×300MW(一期)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等555個項目列入2024年省重大實施類項目名單。
壓縮空氣儲能具有容量大、壽命長、清潔無污染、安全可靠等優勢,被認為是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大規模儲能技術。
泰安大汶口盆地鹽礦面積50多平方公里,儲量達75億噸,經過30余年的開采形成了70余對密閉的鹽腔,極為適合建設儲能儲氣工程。
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泰安規劃布局了肥城市、岱岳區鹽穴儲能儲氣基地,形成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
上個月,中國電建2×300MW、中國能建35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開工儀式暨儲能裝備制造項目簽約儀式在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舉行。
據了解,中國電建2×30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世界上首創“基于沉渣空隙鹽穴儲氣庫的寬工況、大規模中溫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路線,也是國內首個建設高溫熱媒水球形儲罐的項目。
而中國能建山東泰安350MW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采用中國能建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建成后將成為單機容量世界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以于上月完成主體建設的泰安市中儲國能300MW/1800MWh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還在近日入選了國家能源局公示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根據已建成和在建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測算,預計到2025年,泰安鹽穴儲能規模達到150萬千瓦;到2030年將達到300萬千瓦。
這也是為什么泰安敢于提出建設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的信心來源之一。
03 湖南長沙:打造“鈉電之都”
長沙是國內第一個提出要打造“鈉電之都”的城市。
2022年6月,湖南省電池行業協會、中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中偉新能源、立方新能源、鈉邦新能源等20家成員單位組成“長沙鈉離子電池創新聯合體”,正是為了助力長沙這一目標的實現。
湖南省電池行業協會會長、中南大學教授唐有根表示,在一些小動力市場,如兩輪車、三輪車以及A0級乘用車等短程電力,鈉電池將會率先得到一些應用。
此外,鈉電池未來在儲能上面會有很大的潛力,如大型工業儲能的應用領域。
近年來,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2022年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全行業產值首次跨過1000億元大關,其中湖南中偉新能源成為產業鏈上首家產值過100億元企業。
根據《長沙市“十四五”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長沙先進儲能材料全行業將實現產值1500億元,·并成功創建國家級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
長沙省工信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鈉離子正極材料項目已被列為長沙市十大揭榜掛帥重大項目,有望成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持續發展的增長極。
去年年底,湖南首條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千噸級生產線進入調試安裝階段,鈉離子電池材料生產也即將進入實質性生產階段。
而在三日前,據長沙晚報報道,全省首條千噸級鈉電負極材料生產線和年產1萬噸負極材料連續化自動化生產線也相繼在長沙點火投產,分別由湖南鈉科和湖南阿斯米承建。
根據GGII的預測,2024年鈉離子電池將在戶用儲能、電動二輪車、A00級乘用車、基站儲能等領域率先商業化應用。
同時,在規模化、制造工藝不斷完善等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價格持續將穩步下降,驅動其在工商業儲能等更多領域規模化應用。
這次長沙也穩穩地踩在了風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