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數據看,2023年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數據分別為5631輛和5791輛,同比增加55.3%和72%(2022年產銷數據為3626輛和3367輛)。至此,2015年至2023年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量和銷量分別是18494輛和18096輛。完成2025年5萬輛目標的36.19%。
但對比往年數據,2022年同比增加121.11%和138.90%,不難看出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整體回落,特別是2023年前兩個月和第三季度,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低迷。數據顯示,2023年9月,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甚至不增反降。
熱潮過后,行業開始回歸理性,不僅國內,全球的氫能產業都陷入低谷,2023上半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為8290輛,同比減少11.6%。有人指出,當前燃料電池行業出現應收賬款累積、融資困難現象,行業上方似籠罩一片陰云。
產業鏈車成本限制
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一直使限制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燃料電池成本已從1.6萬元/kW~2萬元/kW,降至4000元/kW,主流體系廠家均成本價格已降至3000元/kW以下,年均降幅為20%左右,且預計到2025可能降到1000元/kW。雖然前景美好,但當前產業鏈成本仍然過高,氫燃料電池汽車價格遠高于電動汽車和燃油車。拿49噸的燃料電池重卡舉例,其整車購置成本約為120萬~150萬元,而電動重卡只需75萬元,燃油車只需40萬元。
有專家指出,擴大產業規模對于推動成本下降有重要作用,進而可以形成市場良性循環。而成本降低,有助于打破對補貼的過分依賴,實現產業鏈自循環。
地方推廣不甚積極
自2022年《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印發后,各地氫能政策也相繼出臺,截至2022年底,各地方政府出臺的氫能政策已超過300項,去年12月各地出臺氫能政策就有40條。去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深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穩步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鼓勵地方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遠途、中重型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
相比2022年,在整體發展上,行業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態度更積極、更自信了。
但各地方對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推廣不甚積極,對燃料電池車的推廣穩中求進,如山西呂梁《呂梁市2022氫能產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暫行)》,投入1億元用于支持氫能重卡汽車的示范應用,并制定了以18噸氫能重卡汽車每輛補貼14萬元為基準,每增加1噸增加1萬元補貼的政策。但同時也給出限制條件“獲得資金補貼的氫能重卡汽車在呂梁市域內運行必須達4年以上,不達4年的根據運行時間比例扣減補助資金。
有專家指出,經濟財政壓力也使地方政府對氫能產業支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不妥同時也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氫氣價格有望不斷下降至更低水平,從而能夠形成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新模式。”
加氫站建設速度放緩
據數據統計,2023年我國共建成加氫站62座,截至2023年,加氫站總數已達407座,但從增長趨勢來看,2022年和2021年建站數均超100座,23年建站數量回落近50%。而更為嚴重的是,雖然我國加氫站數量已超400座,但實際運營的加氫站僅為少數。
雖然基礎設施在產業相當重要,但產業良性發展是保證基礎設施正常運行的基礎。氫能車輛運營率低也導致了部分加氫站長期處于“曬太陽”狀態。以廣東舉例,近年來,在《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政策的推動下,廣東省上牌投放的燃料電池汽車超過3000輛,但在營車輛占比低于40%;已建成加氫站50余座,在營站點占比也低于40%,平均單站加氫負荷率低于40%。除此之外,在宏觀經濟和地方財政緊張的大背景下,部分氫能項目遭到推遲。
但總體來看,雖然2023年加氫站建設速度放緩,但在目前政策環境逐漸變好,經濟逐漸恢復,商業模式修正的背景下,盈利問題有望得到解決,產業積極因素逐漸顯現,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市場也會逐漸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