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張掖市人民政府發布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
報告指出,儲能產業蓬勃發展,河西首座電解水制氫和民樂絲路網能、華能東樂北灘儲能電站一期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用,全國第二個重力儲能項目張掖能楹重力儲能開工建設,被確定為全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全市儲能規模達70.75萬千瓦。新材料產業提質增效,河西硅業20萬噸硅系新材料一期、維爾沃100噸硼同位素一期建成投產,惠臨實業凹凸棒石(石膏)綜合開發等項目加快推進。
新建續建招商引資項目253項,同比增加96項。引進3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2項,易事特年產2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綜合示范等203項新簽約入庫項目開工建設。
報告明確,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將全力打造集群化、全業態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盤道山、皇城抽蓄電站和易事特年產2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張掖能楹重力儲能等項目建設。
原文如下: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4年1月8日在張掖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張掖市人民政府市長 趙立香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接踵而至的困難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積極融入全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以實施“四強”行動為牽引,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全力以赴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質量、增強能量、做大總量,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發展答卷。
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促一方發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使命任務,負重自強、頑強拼搏,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三季度獲得全省高質量發展“進步獎”。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0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8.5%,達到34470元和20457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繼上年突破30億元后,達到34.9億元,增長11.54%。10件省委、省政府為民實事全部辦結,民生支出穩定增長,位列2023年全國地級市民生發展百強榜單第15名。干旱等自然災害應對有力有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和信訪問題整改扎實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持續改進和加強。扎實推進主動創穩,持續防范化解各領域風險,我市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強鏈條、促轉型。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重要指示,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綠色發展態勢良好。特色高效農業成色更足。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分別達321.06萬畝、153.12萬噸,超額完成省上下達任務。新建高標準農田28.98萬畝、戈壁設施農業2萬畝,玉米制種123.3萬畝,牛、羊、豬出欄量呈兩位數增長。甘州區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創建首批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示范基地,肅南縣列入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名錄。新創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2個,19個產品榮獲第22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西部)綠色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生態工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強工業和工業突破發展行動,新培育產值億元以上企業6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1戶,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25個月保持在30%以上。綜合能源產業提速增量,新建續建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項目70項,完成投資217.9億元,建成新能源裝機426萬千瓦、在建223.9萬千瓦,被確定為全省綠氫生產及綜合利用先行示范區;完成宏能煤業180萬噸產能核增、東水泉煤礦90萬噸擴能改造,煤炭產能達330萬噸,增長83.3%。儲能產業蓬勃發展,河西首座電解水制氫和民樂絲路網能、華能東樂北灘儲能電站一期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用,全國第二個重力儲能項目張掖能楹重力儲能開工建設,被確定為全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全市儲能規模達70.75萬千瓦。新材料產業提質增效,河西硅業20萬噸硅系新材料一期、維爾沃100噸硼同位素一期建成投產,惠臨實業凹凸棒石(石膏)綜合開發等項目加快推進。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9項,完成投資7.65億元。文旅融合持續推進。成功創建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城市,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全國地市級文化館“百館聯動”等節會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甘州區列入首批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甘泉文化旅游街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入選全省紅色旅游創新融合發展試點,民樂縣獲批創建全省鄉村旅游示范縣。推出特色旅游線路50多條,開發“一品丹霞”等系列文創產品40余種。全年接待游客3910.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1.3億元,分別增長155.7%、150.3%。現代服務業質效提升。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全省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張掖老街獲評省級示范步行街,評定市級商業示范街5條。農村快遞進村率達90%。
(二)千方百計擴投資、促消費。持續擴大投資、激活消費,加快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韌性不斷增強。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開展赴外招商活動351次,落實省外到位資金327.35億元,增長49.58%。新建續建招商引資項目253項,同比增加96項。引進3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2項,易事特年產2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綜合示范等203項新簽約入庫項目開工建設。堅持以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新建續建各類項目475項,完成投資360億元。落實專項債券資金31.1億元。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項目72項9.1億元,增長19.7%。“十四五”第一批6座330千伏匯集站和中能建制氫加氫一期、上海電氣高臺北部灘40萬千瓦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建成投用。建成農村公路341公里,G30元山子“開口子”工程建成運營,G569武仙高速肅南段、G30丹霞服務區、G213元白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河東水廠等73項水利“四抓一打通”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推進全省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編制實施《張掖市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出臺促進住房、汽車、文旅消費等政策措施,投入財政資金6000多萬元,拉動消費14億元。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6戶。入選2023年全省唯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新增倉儲能力12.5萬噸。
(三)矢志不渝守青山、護綠水。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根基持續夯實。生態建設不斷加強。祁連山國家公園進入設立程序,雪豹、白唇鹿等野生動物數量較2014年提高15%-20%,斑葉草、冬蟲夏草等重點保護植物分布區域不斷擴大,生態系統穩定性持續提升。“雙重”規劃、國家儲備林、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項目順利推進,投資3億元的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通過驗收評估。完成義務植樹350萬株、營造林32萬畝,治理退化草原253萬畝、沙化土地111萬畝。6縣區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和三北工程六期“核心攻堅區”,投資27.8億元的張掖三北工程納入國家總體規劃。出臺《深化拓展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不斷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1-11月空氣質量指數全省排名第四,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全國第四,土壤環境質量穩定安全,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項目順利推進,被生態環境部表彰為2022年度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市,被自然資源部確定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試點城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立。在全省率先發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成果,完成400萬畝草原碳匯項目開發交易,成為西北首個林業和草原碳匯項目均開發成功的市州。設立全省首個市級綠色產業發展基金,首期1.7億元掛牌首發。甘州、臨澤2個EOD項目順利推進。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入選生態環境部2022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有序推進。嚴格落實“反映問題全覆蓋,工作責任全落實,整改目標可實現,整改措施無死角,問責追責無遺漏”和“認、改、拆、處、建”要求,全力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高質高效辦理群眾舉報件,31批124件交辦件已全部辦結和階段性辦結。
(四)堅持不懈抓融合、促協調。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鄉村振興全省領先。鄉村振興考核連續四年全省排名第一,鄉村建設“5155”示范行動考核位居全省首位,建成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54個,創建省級和美鄉村7個。高標準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實施“四區一高地”項目104項,完成投資64億元。在全省首家投放鄉村發展投資基金、率先規劃建設全域導視系統。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8004戶,兩年來已有23153戶喬遷新居。農房抗震改造10826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鍵報貧”機制全面落實,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5.4%。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實施城建項目237項、完成投資95.61億元。改造老舊小區和棚戶區10615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778套,新改建市區道路29.9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3800個。新建5G基站772個,國家電信普遍服務項目順利實施。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小鎮6個。制定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一辦法兩意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通過省級評審,認定公布歷史建筑42處,實施文保項目21項。縣域經濟亮點紛呈。甘州、高臺、肅南榮獲202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臨澤、山丹分別獲評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先進縣。張掖經開區2022年國家級經開區考核排名提升53位,高臺、臨澤工業園區2022年度省級考核獲評優秀等次,民樂工業園區入選全國首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五)攻堅克難促改革、擴開放。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持續增強動力、激發活力,客商看好張掖的預期不斷向好。強科技行動加速提效。爭取各類科技專項資金6450萬元,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66項,創歷年新高。新認定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戶、高新技術企業87家。登記科技成果183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45.49億元。兌現強科技行動獎補資金931.4萬元。設立甘肅省分析測試中心張掖分中心,祁連山水涵院升級為國家級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首創首成,招標投標、勞動力市場監管、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等4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方陣。以數字政府助力營商環境優化,網上可辦率、全程網辦率、政務服務好評率分別達100%、99.88%、99.99%。全面推行“接訴即辦”改革,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通率和按期辦結率均達100%,滿意率達99.73%。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實現“一網通辦、一網交易”。新設立各類經營主體1.8萬戶,其中企業5123戶。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225.3億元,增長43.9%。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化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市發展投資集團、市農業發展投資集團組建運營,市山水文旅集團與省文旅集團股權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市級試點73個,實現收入4695萬元。張掖經開區與浙江溫州經開區、江蘇宜興經開區、肅南縣開展“飛地經濟”合作,建設飛地園區4100畝,承接落地產業項目9項,深化“三項改革”、推進“四項機制”被評為全國營商環境創新發展典型宣傳推廣案例。行政復議、醫藥衛生、財政體制和供銷社“三位一體”等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拓展。新增出口備案基地6個2.36萬畝。全年發運國際班列26列,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營進出口1.72億元,增長83%。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4.52億元,增長46%。
(六)用心用情辦實事、惠民生。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投資7.08億元實施教育項目120個,新增學(園)位4650個,完成市幼兒園擴建和市特殊教育學校異地新建,成立張掖職教集團,設立培黎技師學院。高考總錄取率達97.39%,連續12年位居全省第一。建成河西走廊(張掖)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河西區域醫療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高臺、民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完成國家級測評,臨澤、山丹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成全民健身補短板項目33個,舉辦體育賽事188項。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運營,全國市級融媒中心建設試點順利推進。《張掖古志(重刊本)》出版發行。建立市委書記、市長“每月一題”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物業管理難、停車難、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民生問題有效解決。就業創業持續加強。實施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發放創業擔保貸和隴原惠崗貸4.98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6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2.26萬人,5008名高校畢業生在張就業創業。輸轉城鄉勞動力29.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4.97億元。社會保障提質擴面。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4%、6%,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910元、605元。發放救助補助資金5.65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4.2萬人次。建成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2個、村級互助幸福院30個。實施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提升行動試點項目,建成家庭養老床位2525張。市醫療保障經辦服務工作列入全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基本醫保綜合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職工、居民、特殊人群住院政策范圍內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85%、73%、93%。
(七)多措并舉抓治理、保穩定。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推動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社會治理持續深化。深入實施社會治理“六大工程”,探索形成市域社會治理“12345”模式。臨澤縣綜治中心被評為全國“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高臺縣“四級七天調解法”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典型案例。肅南縣、市公安局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全市2家單位榮獲全國僑聯系統、全國宗教界先進集體稱號。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肅南縣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創建穩步推進。主動創穩縱深推進。探索建立源頭筑穩、底線守穩等13項工作機制,構建情報信息“五全”工作格局,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臺,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2%。扎實開展社會治安整治“祁連1號”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數明顯下降。實施“結對幫扶·愛心張掖”工程,10224名干部結對10714名幫扶對象,積極協調落實政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風險防范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五大體系”建設扎實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深入開展。金融領域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年度任務超額完成,保交樓項目住宅全部交付,張掖海升在全省率先完成司法重整,隱性債務“遏增化存”成效顯著。防震減災工作全省考核連續7年獲一等獎。弱水花海、祁連山滑雪場等10項重大項目歷史遺留問題完成化解任務。自然資源領域問題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扎實推進,整改率99.5%,位列全省第一。同時,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工作持續強化。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紅十字、老齡慈善、人防消防、外事、機關事務、檔案、氣象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八)馳而不息轉作風、抓落實。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推動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蔚然成風。大興調查研究,確定830個調研課題,深入“解剖麻雀”,形成了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建立“年初定賬、每月對賬、季度查賬、年底交賬”機制,每月分析調度,組織現場觀摩評比,形成高效閉環工作機制。健全重大項目專班推進和領導包抓機制,持續開展“冬日無閑·大抓項目”活動,強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設進度。嚴格落實“六必訪”“白名單”等制度,5470名領導干部包抓聯企業5587戶,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實行督考一體化考評機制,每季度約談排名靠后縣區和部門,倒逼責任落實、工作改進。同時,堅持嚴字當頭,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一崗雙責”全面履行,各類督察檢查審計反饋問題有效整改,“八五”普法深入實施。強化重點領域審計、財會、統計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79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111件政協提案辦復率和滿意度均達100%。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三公”經費下降6.3%。
各位代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過去一年,我們遇到的困難挑戰超出預期,但發展成效好于預期。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上下苦干實干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張單位、駐張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張掖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干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差距,運用系統思維守底線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的能力不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水平亟需提升。二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農產品仍以“原”字號、“初”字號為主,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較強支撐,文旅產業業態和產品開發不足,經濟持續向好基礎還不穩固。三是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還有不少短板,特別是普通高中擴招后校舍不足、師資緊張等問題進一步凸顯,教育資源整合、布局調整迫在眉睫。四是“缺錢辦事”問題仍然非常突出,財政自給率僅有17%左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債務風險依然較高,政府投資項目約束加大,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五是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明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多年積累問題集中凸顯,整改工作任務繁重;旱情影響仍將持續,全市水庫總蓄水量只有往年的60%,加之水資源約束趨緊,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將堅持新老問題一起改,治標治本統籌抓,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實更好。
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按照市委對經濟工作的部署,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高水平安全,加力實施“四強”行動,扎實做好“五量”文章,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著力擴投資、穩增長,著力護生態、筑屏障,著力強招商、育產業,著力調結構、促轉型,著力抓改革、增動能,著力固根本、惠民生,著力守底線、保穩定,全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張掖實踐新篇章。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6.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7.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用水總量等約束性指標控制在省上下達任務之內。
做好政府工作,我們將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張掖實踐,重點把握好以下6個方面:一要始終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二要始終堅持把高水平保護作為發展前提,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保護修復成果,集中攻堅黑河流域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保護和治理,聚焦“一總兩分”目標,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打造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書”“國家級博物館”和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新標桿,依靠高水平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三要始終堅持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市之基,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統籌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布局,打造鏈條完備、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支撐。四要始終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動力之源,注重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大力實施一批牽引性關鍵性標志性改革,充分發揮改革的疊加放大和整體裂變效應,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五要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價值追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住有宜居、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讓廣大群眾充分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六要始終堅持把統籌發展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縱深推進主動創安、主動創穩,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不碰紅線、守住底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重點抓好以下8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放大現代農業發展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擦亮農業“金字招牌”,一產增加值增長6%。一要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在315萬畝、150萬噸以上。實施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培育壯大玉米制種、綠色蔬菜、張掖肉牛、優質奶業、戈壁節水生態農業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玉米制種、綠色蔬菜、優質飼草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牛飼養量達到120萬頭以上。打造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1萬畝。按照“先立后破、有保有壓”原則,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與水資源承載力匹配度。二要加快現代生產體系建設。堅持“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和“接二連三”要求,推進華瑞農業北交所上市,引進培育龍頭企業15家,其中預制菜加工企業1家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1%。加強耕地保護,積極爭取全國全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試點,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5萬畝,優化農田林網布局,強化灌溉設施管理,夯實農業生產基礎。三要加快現代經營體系建設。培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五有”標準合作社占比達65%。加大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力度,制定“金張掖”農優品標準規范,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0個以上。推進“12225”市場體系建設,建立一個農產品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指導生產、引領銷售,破解“種什么”的難題;組建培育銷區采購商和產區經紀人兩支隊伍,破解“賣給誰”的難題;拓展銷區和產區兩大市場,破解“銷往哪”的難題;策劃開展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兩項活動,破解“賣好價”的難題;通過市場與生產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實現結構調優、市場拓展、品牌打響、銷量提升、農民致富五大目標。
提升新型工業整體能級。深入實施鏈條韌性培育鍛造、科技創新引領賦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實融合提質增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企業競爭力突破提升“六大行動”,新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0戶,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一要堅持綜合能源“發輸儲用造”全產業鏈布局,加快建設平山湖1號礦井,力爭開工建設青陽煤礦,推動丹霞、青龍溝、白楊河等5個抽蓄電站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第二通道(張掖基地)納入國家規劃。全力打造集群化、全業態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盤道山、皇城抽蓄電站和易事特年產2GWh新型儲能裝備制造、張掖能楹重力儲能等項目建設。推進全省綠氫生產及綜合利用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龍源張掖碳中和產業基地一期規模化制氫、華銳風電制氫合成氨一體化等項目。二要推動冶金建材產業延鏈補鏈,爭取祁連山水泥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黑河水電硅系材料綜合利用一期項目開工建設。三要培育壯大數據信息產業,提升大數據產業園運營水平,力爭百度人工智能數據標注產業服務基地建成投運,確保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張掖二級節點項目落地。四要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深入推進綠色化改造,加強綠色礦山建設,力爭成功申報全國區域性特殊危廢集中處置中心。提升4個化工園區承載能力,推動煤、鹽硝、硼等化工產業集群發展。
做靚文旅產業特色品牌。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緊盯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目標,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深度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章。推進彩色丘陵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七彩丹霞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馬蹄寺、平山湖大峽谷創建5A級旅游景區,確保丹霞文旅公司“新三板”成功掛牌。突出內涵式發展,分眾分層細化客戶群體需求,做精做優自然景觀旅游、文化遺產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智慧研學,大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式旅游,加快培育“文旅+”“+文旅”產業生態圈。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精心創排更具創意的演藝劇目,積極打造特色主題酒店,研發具有張掖地方標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留下來、能消費。力爭全年接待游客4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2億元以上。
拓展服務產業賦能領域。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促就業、帶百業乘數效應,深化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拓展電商供應鏈服務平臺和便民生活服務平臺、線上便民市場等智慧應用場景,提升張掖老街品牌知名度,豐富民樂古城等市級示范步行街經營業態。加快建設甘州中央政府煤炭儲備基地、山丹河西煤炭集散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和農村寄遞便民服務站。積極布局充電樁、換電站,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提升會展經濟專業化水平,讓張掖產品更受青睞、更聚人氣、更加搶手。
(二)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性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牽引力
推動招商引資提速提檔。大力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產業鏈鏈主骨干企業引培提升行動,圍繞12條重點產業鏈,制定資源招商圖譜、產業鏈招商圖譜、基金招商圖譜和招商引資工作清單、投資機會清單、產業政策清單,推動招商引資走深走實。緊盯3個“500強”、上市公司、大型央企、專精特新等目標企業,借助第30屆蘭洽會等平臺,集成推介資源要素、產業布局、政策措施,精準招引一批“填空式”企業,落地建設一批“補充型”項目。健全領導帶頭、分片包抓機制,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大力開展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園區招商、證券招商、金融招商,掀起新一輪大招商招大商熱潮,力爭省外到位資金增長25%以上。
推動項目建設提效提質。堅持擴投資、優結構、提效益,開復工各類建設項目480項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0億元以上。加快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建成G569武仙高速肅南段、G213元白公路、G30丹霞服務區等項目,力爭張掖機場改擴建、S18康樂至肅南縣城段、S301馬場段開工建設,推動蘭張三四線武威至張掖段、河西北部高速新通道張掖段、G0611扁都口至門源段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力推進“百庫千塘萬里渠”工程,加快臨澤小泉湖、民樂小堵麻水庫和甘州沿河、龍首調蓄池等水源工程進度,開工建設梨園河、大堵麻等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大力推進甘州750千伏第三臺主變、高臺750千伏輸變電前期工作,開工建設330千伏團結輸變電,建成投用民樂三墩灘330千伏匯集站、110千伏祁東線、紅山輸變電和黑開變間隔擴建工程。
推動營商環境提標提優。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力爭進入全國標桿城市行列。數字政府賦能營商環境,推進數據直達基層試點和電子證照跨領域互通互認,深化“甘快辦”應用,拓展“一件事一次辦”“證照免提交”“一網通辦”服務范圍。提升12345“接訴即辦”服務質效,推行“12345+網格化”聯動辦理機制,增設“隨手拍”等線上受理渠道,實現“隴商通”專席“一鍵響應”服務,企業訴求按期辦結率達到100%,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企業設立登記時間和用水用氣報裝全過程審批時限分別保持在0.5個、2個、2.5個工作日以內,建筑許可全流程審批時間由55個工作日壓減到50個工作日。
(三)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施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遵循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標準和“四上”企業統計標準,建立小微企業重點培育清單和重點企業培育庫“一單一庫”,加力推進各類經營主體擴總量增規模,力爭“自轉個”1000戶、“個轉企”420戶、“小升規”76戶,其中培育規上工業企業30戶、限上商貿企業30戶、規上服務業企業8戶、建筑業施工總承包資質企業8戶。一要大力實施“自轉個”,以存量自由從業人員和創業人員為基礎,以新增創業人員為重點,鼓勵引導有意愿的經營主體盡早轉型,做到“愿轉盡轉”。二要大力推進“個轉企”,從依法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中選擇經營良好、規模較大、未被標注為異常狀態、符合標準的個體工商戶,納入重點培育清單,對符合小微企業劃型下限的個體工商戶和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個體工商戶實施轉企,對達到微型企業劃型標準上限50%的個體工商戶和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管理的個體工商戶引導轉企。三要持續加強“小升規”,按照不低于發展預期數的1.5倍,建立規上工業、限上批零住餐業、規上服務業等重點企業培育庫,對達到“四上”標準而未納統企業行業,及時申報入庫;對達到升規標準50%的科技成長型企業,近3年退出統計調查單位庫但有望重返納統企業,新建并有望達產升規企業,幫助盡早達到升規標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細化審批綠色通道、中介服務、空間拓展、人才引培、科技創新、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獎勵扶持8個方面支持措施,打好“普惠式紓困+直達式支持+滴灌式幫扶”組合拳,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深化政銀企對接合作,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完善重大項目互保共建和企業互為市場機制,推動企業壯大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完善公平競爭機制。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領域。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規范審批行為。完善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推進“信用風險分類+雙隨機”智慧監管,推行行政處罰“首違不罰”和“兩輕一免”制度,讓企業家潛心強創新、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支持民營企業敢干、敢投、敢做大。
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完善與民營企業、商協會交流長效機制,健全常態化解決企業反映問題閉環反饋機制,以更大力度推進干部“包抓聯”、駐企幫扶等活動,推動“政策找企業、服務到家門”。堅持國企、民企一視同仁,本土企業、外來企業平等對待,對企業“有呼必應、無事不擾”,作出的承諾堅決兌現。創新“張掖企業家日”活動,真心實意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四)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全面徹底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堅持立行立改、依法整改、科學整改、分類整改,落實“一案一專班”要求,嚴格按照方案抓好問題整改。深入開展自然資源領域違規違法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年、水資源規范管理突破年、水權水價和用水管理體制改革年、干部法律素質提升年、干部紀律作風加強年活動,扎實開展打擊違法違規取水用水、毀林毀草開墾、亂占耕地3項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深化全員大學習,開展形勢政策大宣講,推進隱患大整治,推動結構大調整,啟動體制機制大改革,力推素質大提升,促進作風大轉變。堅持“四水四定”,嚴守水資源利用上限,推行水資源預算管理,深入開展全民節水行動,打好治水興水節水升級戰。加強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嚴控用水總量,壓減高耗水作物,大力削減超采量,縮小超采區面積。
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落實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美麗張掖建設的決定》,加快建設生態文明“七城三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科學制定國土綠化、三北防護林建設規劃和農田林網建設技術指導標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聚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加強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實施祁連山北麓林草生態修復治理、國家儲備林等重大項目,完成義務植樹350萬株、林草生態修復30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5%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0%以上。嚴格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空氣質量提升行動,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耕地污染源頭控制,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建設,再生水利用率達45%以上。深化生態環境“全鏈條”監管模式,全面提升“一庫一圖十二網九平臺”智慧張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應用效能,構建生態環境元數據庫、全景地圖、精細化管理監測網絡。
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實施節能降耗行動,深化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健全企業碳排放監管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申報林草碳匯地方標準1-2項,加快開發林業碳匯CCER項目,力爭碳匯項目可開發林地85萬畝、草地860萬畝。創建全省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區、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樣板區,不斷提高點綠成金、增值變現水平。
(五)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聚力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全面落實“13345”工作思路,統籌推進“五大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錨定“四區一高地”目標,實施項目115項以上。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深“土特產”文章,開發休閑農業、健康養老等新業態,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6個城鄉融合示范區、5個中心集鎮示范片區、4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和300個重點示范村建設,爭創省級和美鄉村7個、鄉村建設示范村50個。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87戶,有序改造農村土坯房。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統籌推進“八改”工程。
優化提升城市內涵品質。堅持建管并重,一手抓基礎設施補短板,一手抓常態管理提品質,聚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讓城市更美更靚更宜居。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開復工城建項目153項,新改建市政道路10公里,改造老舊小區990戶,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595套。加快熱電聯產二期供熱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強化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市區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分別達95%、98%以上。全面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推進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力爭實施馬蹄寺石窟群數字化保護二期等項目,加大文物、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力度,推動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延續城市文脈。
強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全力推動經濟強、產業強、園區強、村鎮強,確保6縣區在十強縣、先進縣、進步縣中奪得一席之地。突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張掖經開區打造1個先進制造產業集群,5個省級開發區至少建立1條完整產業鏈、建設1個生產加工基地、配套1個企業孵化平臺,做大做強園區載體。
(六)加大力度改革創新,持續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深入實施強科技行動,把創新驅動嵌入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形成崇尚創新、支持創造、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推進張掖、民樂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鞏固提升國家、省級創新縣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果,推動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創新平臺載體匯聚。健全完善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機制,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0家以上。大力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和經營團隊,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0億元。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抓實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不動產權屬統一登記和金融、供銷等領域改革,深化經開區“三項改革”“四項機制”。鞏固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成果,力爭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100%。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縣級試點,探索推進農村宅基地依法有償退出改革試點。
持續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不斷拓寬貿易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朋友圈”。拓展金張掖夏菜和中南亞海外倉自營出口,推動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力爭新增出口備案基地2萬畝、自營進出口實績企業3家以上。積極組織參加東南亞、歐盟、港澳臺等地區重點展會和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等大型展會,推動更多特色產品走出國門。
(七)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夯實共同富裕基礎
積極促進就業增收。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鞏固拓展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成果,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輸轉城鄉勞動力27.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1億元以上。持續推進高校畢業生留張來張就業創業專項行動,力爭留住高校畢業生4500人以上。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進一步鞏固“雙減”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爭臨澤、高臺創建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縣通過國家評估。加快教育資源布局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滿足80%中考學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支持張掖中學創建卓越高中。深化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支持河西學院、培黎職業學院高質量發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施市實驗中學異地新建、市體校危房改造、高臺一中綜合教學樓等項目。
優化提升醫療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創建“五大縣域醫學中心”“五大縣域救治中心”,優化DIP病種目錄體系,推進河西區域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深入開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支持醫療機構差異化發展,提升老年、兒科等專科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開展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規范門診慢特病管理,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和衛生應急能力建設。
扎實做好社會保障。持續開展“結對幫扶·愛心張掖”工程,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加快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縣級殯葬服務設施。
悉心關懷“一老一幼”。加大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級互助幸福院建設力度,實施老年助餐服務試點和特殊困難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63%以上,新建小區養老設施配建率達100%。加大生育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啟動每縣區一所公辦或規范化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建設,完善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讓“最柔軟群體”得到更優質照護。
加快發展文體事業。實施精品文藝創作工程,啟動建設百所高校張掖寫生基地、青少年美育空間,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非遺工坊等新型文化空間,開展非遺進校園、進景區活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大群眾體育設施建設力度,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努力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實施“體育+”融合發展行動,持續加大引賽入張力度,聚力打造絲綢之路戶外運動新高地、河西走廊體育賽事聚集區。
(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張掖,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強化政府債務管理,落實一攬子化債措施,完成年度化債任務。落實拿地即開工、現房銷售等舉措,嚴格保交樓屬地責任,推行住房全生命周期建設管理維護機制。加大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到5%以內。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快消化非法集資陳案積案,確保全部清零見底。強化系統觀念,全面排查化解歷史遺留問題。
全面提升整體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抓實“涉路、涉建、涉礦、涉危、涉眾、涉火、涉特、涉新”8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建設安全生產全面責任、隱患排查、監督管理、宣傳培訓、應急救援“五大體系”。以鄉鎮“七有”、村社“五有”為基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常態化組織開展全流程全要素實戰化演練,加大應急避難場所和偏遠鄉鎮物資儲備庫點建設力度,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示范社區。加快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持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健全完善綜治中心與法院訴調對接機制。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做好肅南70周年縣慶工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繁榮發展。健全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兩級責任制,不斷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申報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藥農環煙油”等違法犯罪行為,全力保障社會大局穩定。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將不負人民重托,以事不避難的擔當履行職責使命,以只爭朝夕的干勁推動工作落實,堅決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我們要始終做到忠誠為政。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主題,推動理論學習常態化長效化,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強化執行落實,及時校準偏差,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各項要求落地生根。
我們要始終做到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讓法治思維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建立健全府院聯動機制,主動接受監察、司法、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群眾謀福祉。
我們要始終做到擔當勤政。常態化開展“三抓三促”行動,保持趕超一流的追求、加速進位的姿態、爭當闖將的激情,帶頭挑重擔子、啃硬骨頭,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健全“謀劃—決策—執行—反饋”工作閉環,完善“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工作機制,干字當頭、實字托底,以最大努力爭取最好成績。
我們要始終做到聚智善政。運用貫穿黨的創新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家里手。強化系統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防范化解風險、創造性抓落實的能力。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讓“民之所望”成為“政之所向”。
我們要始終做到廉潔從政。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強化績效管理,守好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廉政底線。堅持習慣過緊日子,堅決取消不必要支出,壓減“三公”經費3%以上,騰出更多資源和財力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上。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樹牢正確政績觀,慎重決策、慎重用權,讓干凈干事在政府系統蔚然成風。
各位代表!千帆競發勇者勝,百舸爭流奮楫先。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保持緊弓滿弦、激情滿格的精神狀態,激揚趕超進位、奮勇爭先的豪情壯志,攻堅克難、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張掖實踐嶄新篇章!
注解:
1.一核三帶:“一核”是指建設以蘭州和蘭州新區為中心、以蘭白一體化為重點、輻射帶動定西臨夏的一小時核心經濟圈。“三帶”是建設以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農業為重點的河西走廊經濟帶、以綜合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為重點的隴東南經濟帶、以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為重點的黃河上游生態功能帶。
2.“四強”行動: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
3.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4.四抓一打通:抓續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用好現有水資源。
5.“雙重”規劃:是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我市列入國家“雙重”規劃項目的是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和石羊河中下游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綜合治理項目。
6.鄉村建設“5155”示范行動:省上確定張掖、蘭州等5個市(州)為鄉村建設省級示范市(州),確定10個鄉村建設省級示范縣(市、區),創建50個省級示范鄉鎮,新建500個省級示范村。
7.“四區一高地”目標:《張掖市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2023-2027年)》提出,建設全國知名、西北一流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宜居宜業、大美綠洲西北鄉村建設引領區,鄉風文明、和諧隴原西北善治和美鄉村示范區,全國馳名、西北率先共同富裕實踐區,全國聞名、西北領先農村改革試驗區。
8.一辦法兩意見:《張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意見》。
9.飛地經濟: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10.“三項改革”“四項機制”:張掖經開區實施“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統籌縣級園區發展、“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統籌推行“一張藍圖把控+區域評估”“標準地”供地、“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投資建設項目“承諾制”。
11.社會治理“六大工程”:平安精品工程、三中心(綜治中心、矛調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工程、智能化提升工程、行業治理工程、網格化服務管理工程、陽光關愛工程。
12.社會治理“12345”模式:“1”即“一核總攬”黨政齊抓,“2”即縱橫貫通的工作指揮體系和全程覆蓋的閉環落實體系,“3”即網格化治理、特色化提升、信息化支撐三化協同,“4”即矛盾調解110、便民服務110、政務服務110、合成作戰110四個110全時服務,“5”即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多元共治。
13.“五全”工作格局。即建立全域織密情報信息網絡、全時摸排報送情報信息、全面分析研判風險隱患、全力預警處置突發事件、全程提升情報信息質效的情報信息“五全”工作格局。
14.“六必訪”和“白名單”制度:企業創新孵化時必訪、企業經營困難時必訪、企業登記納統時必訪、企業戰略調整時必訪、企業增資擴產時必訪、企業籌備上市時必訪;市場信用好、生產經營規范的企業,可獲得優先進入市場便利。
15.“五有”標準合作社:是指有良種供給、有種養基地、有農機服務、有訂單銷售、有加工儲藏設施。
16.“四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內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17.兩輕一免:是指對輕微違法行為從輕處罰、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
18.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19.七城三區: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濕地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國家“零碳”城市、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全省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國家三北工程綜合示范區、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全省綠氫生產及綜合利用先行示范區。
20.一庫一圖十二網九平臺:一庫即全市生態環境元數據庫,一圖即全市生態環境全景地圖,十二網即祁連山生態環境監測網、黑河濕地保護區監測網、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網、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聲環境質量監測網、機動車尾氣監測網、核與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網、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監測網、重點區域大氣環境監測網、企業環保用電監測網、危廢企業產廢及轉移監測網,九平臺即祁連山和黑河濕地生態環境本底評估與動態監測平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及展示平臺、再生水循環利用管理平臺、生態環境綜合調度平臺、排污企業超級檔案管理平臺、生態環境執法管理平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平臺、生態環境智庫平臺、生態環境風險評估預警平臺。
21.“13345”工作思路:即錨定建設農業強市這一目標,堅決守牢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和水資源利用上限“三條紅線”,著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水平”,強化改革創新、項目支撐、政策集成、人才支持“四項措施”,實施底線任務鞏固、生態環境提升、現代產業提質、鄉村建設升級、鄉村治理強基“五大行動”,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張掖實踐。
22.DIP:按照“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組合作為付費單位,根據每年應支付的醫保基金總額確定每個病種的付費標準。
23.鄉鎮“七有”、村社“五有”:“七有”即有應急管理機構、有應急工作機制、有應急管理制度、有應急救援隊伍、有應急預案體系、有應急物資儲備、有應急指揮平臺,“五有”即有綜合應急隊伍、有應急避難場所、有應急保障物資、有叫應叫醒機制、有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