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蜂擁而至,再到爭論不斷,目前的儲能行業,似乎倒映著過去某些新興行業加速擴張,再加速退燒的影子。
儲能的發展在我國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2年,儲能電池擴產項目達26個,產能達到820GWh。2023年年1-8月,100多家儲能相關企業推出項目規劃,計劃投資金額超5700億元,儲能電池及系統集成項目規劃建設產能超1.5TWh。
“從業者只看到滿樹白花,卻未曾想過這是暴雪造就。”儲能產能的迅速擴大,為產能過剩與惡性競爭埋下了隱患。
一方面是產能過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儲能系統集成商現有產能已經增長到232GWh,規劃總產能超845GWh。但尷尬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儲能鋰電池累計出貨量僅127GWh。產能與出貨量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有行業人士透露:“去年一貨難求,大家拼命備貨,倉庫堆滿了,結果今年卻沒人要了。”另一方面,在供求矛盾之下,價格戰悄然興起。
2023年12月初,在廣東省能源集團某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設備采購中,投標價格再創新低。中車株洲所以投標單價0.638元/Wh的價格、廣州鵬輝以0.66401元/Wh的單價并列第一中標候選人,大儲采購價進入0.6元/Wh-0.7元/Wh的低價時代。
而在2022年同期,卻是全然另一番景象。據數據顯示,2022年的12月初,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的報價區間在1.61元/Wh-2.25元/Wh,均價1.93元/Wh。以最低價來看,短短一年內,儲能系統報價下降了62.73%,已不止于“腰斬”。
在如此亂象之下,是否意味儲能行業已經不被看好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儲能行業所經歷的,可能正是從亂到治的過程。目前,部分儲能頭部企業也在多方面積極嘗試,來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在技術先進性方面,儲能企業在儲能系統的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高效率方面不斷探索突破。技術之爭在儲能行業時刻進行著。
壽命與效率是各大企業“內卷”的主要賽道。2023年12月12日,海辰儲能發布MIC1130Ah儲能電池與儲能系統產品,儲能電池循環壽命高達15000次,系統壽命可達25年,儲能系統產品集成效率提升至35%,另外,億緯鋰能、蜂巢能源、中創新航、正力新能、遠景新能等儲能行業龍頭也在儲能電池壽命與效率上做出了積極突破。
隨著近兩年儲能事故頻發,儲能廠商更是在產品安全性上狠下功夫。例如2023年12月12日,比亞迪取得一項名為“儲能系統“的專利,該儲能系統在系統出現故障或需要停機維護等情況下,只需按下任一儲能裝置的第一急停開關使其斷開,使得多個儲能裝置停止運行,從而使整個系統聯動停機,能夠有效保護整個儲能系統,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國家與各地方在政策方面也不斷發力,以期提升儲能行業整體規范度。2022年1-11月,全國共發布國家層面儲能政策67條和地方層面儲能政策超450條。而在2023年11月,國家和地方層面共發布儲能相關政策54條。
為了促進儲能行業跨越周期,實現高質、規范發展,行業內的知名平臺與專家學者也進行著積極探索,新能智庫(NETT)與世紀新能源網主辦“2023國際儲能安全與創新大會”就將在12月27日舉行。本屆大會以“關注創新 注重安全”為主題,力邀儲能領域知名專家,共話儲能的技術創新、儲能安全預防與解決方案,以期提升儲能行業整體規范度,助推儲能行業縮短“從亂到治”的陣痛期,邁向發展新臺階。
以群力謀發展,以群智謀創新。2023中國國際儲能安全與創新大會將集結行業智慧,助力儲能真正打開萬億級潛在市場空間,繼續堅持以創新推動企業發展的理念,為推動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