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光伏圈,被接踵而至的利空和悲觀情緒籠罩……
硅料價格的持續下跌成為產業下行周期的導火索,引發了全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在硅料企業之間,價格戰愈演愈烈,硅料成交價已經跌破許多企業的成本價,這使得眾多二三線硅企陷入困境。部分企業不得不選擇停產、檢修設備、延期達產的方式避免虧損。只有少數硅企,憑借優秀的成本控制,在殘酷價格戰中盈利運營。
價格戰的影響逐漸向下游傳遞,硅片環節受到沖擊,電池片也陷入困境,組件的競標價格已經跌破1元,這無疑加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壓力。
然而,光伏企業的舉動各有想法。有的選擇擴大產能,有的則致力于完善垂直一體化。這些擴產涉及資金巨大,從數十億到幾百億不等。身為工業硅、有機硅雙巨頭的合盛硅業,更是將跨界將發展觸角延伸到光伏全產業鏈各主要環節,目的為何?勝算幾何?
【激進】工業硅巨頭狂砸616億
打造光伏一體化產業鏈
2021-2022年,光伏行業猶如搭上直升機一般,全球裝機量攀升、業績飄紅,各企業盈利頗豐,行業景氣上行。
光伏產業鏈條,自晶硅開始,全線產品需求提升,產銷兩旺。
作為晶硅生產重要原材料的化工產品工業硅,也隨著光伏產業鏈的升溫,提高產量,向光伏產業鏈持續供應工業硅。身為工業硅大佬的合盛硅業,也嘗到了甜頭。
回顧合盛硅業歷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不難看出,2021-2022年,合盛硅業的營業收入有了明顯的提升。
2017-2020年區間,合盛硅業的平均凈利潤為17.08億元,而2021年飆升到82.22億,同比增長484.74%,可謂是收獲頗豐。
2022年,合盛集團雖然營業收入繼續上升,達到了236.57億元,同比提高10.62%,但凈利潤卻下滑至51.48億元,同比下降37.39%。
對此,合盛在企業年報里是這樣解釋的:主要系報告期內主要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及原料價格上漲導致利潤減少。
翻看合盛硅業營業收入主要組成部分,就可以清晰看出工業硅和有機硅兩個主營業務在其營業收入中的占比。
在工業硅、有機硅營業收入雙雙提升的前提下,利潤反而下滑,合盛硅業需要打開一個新的盈利突破口。
在高景氣之下,各光伏企業密集拋出擴產計劃,隨后便是一波急過一波的募資操作。此類新聞似乎已經成為光伏圈常態,很難再令已經高度“審美疲勞”的受眾提起興趣。
但合盛硅業拋出的“素質五連”操作,猶如平地驚雷一般,令本就硝煙濃密的光伏戰場,更加撲朔迷離。
1.中部合盛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2022年2月20日,合盛硅業推出“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甘泉堡),實施主體為合盛硅業全資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預估投資金額為175.31億元,2022年完成40%建設,預計2023年3季度完工。
嚴格來講,合盛硅業并不是首次踩進光伏圈的多晶硅生產環節。
在2022年股東大會現場,合盛硅業董事長羅立國曾提到:“多年前,合盛硅業曾建設2000噸/年多晶硅產能,并且生產了5年。然而最后賣出去的價格,每噸只有5-6萬元左右。沒錢賺,環保要求又高,加上設備老化,因此在2014年左右直接將產線關停。”在羅立國看來,合盛硅業擁有多晶硅相關技術,未來一片光明。
2.光伏垂直一體化項目+東部合盛20萬噸高純多晶硅
如果說之前的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甘泉堡)是合盛硅業重進光伏圈的標志,那么2023年4月20日,合盛硅業發布的投資公告,則宣布合盛硅業將要全面進入光伏垂直一體化梯隊。本次擴張,是“素質五連”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體量最大的一環,由三部分組成。
(1)擬投資205億元,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建設“中部合盛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其中包括20GW單晶硅棒產能、20GW單晶切片產能、20GW年單晶電池片產能、20GW高效晶硅光伏組件產能;
(2)擬斥資44.55億元,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投建“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作項目”;
(3)擬斥資176.31億元,通過子公司東部合盛在鄯善工業園區,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
至此,不難看出,動了光伏心思的合盛硅業,想要憑借成本優勢,向著高度垂直一體化大步邁進。
不僅集齊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光伏環節,連光伏玻璃也納入計劃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繼中部合盛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之后,東部合盛準備再增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產能,兩項相加,合盛硅業將擁有40萬噸高純晶硅產能。
另外,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網站《關于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GW光伏組件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的內容,暗藏著一個小細節。
該批復顯示,在整個項目中,除上文提到的項目內容外,還包括光伏邊框型材裝置(5GW/年鋁邊框型材、15GW/年鋼邊框型材裝置),也就是說,合盛硅業連組件的邊框型材,也要自給自足。
3.嘉興嘉善8GW組件項目
2023年6月29日,合盛硅業官微放出消息:合盛硅業合量科技項目開工,羅立國出席。合盛硅業總投資15億元在浙江的嘉興嘉善打造合量科技項目,建設用地215.8畝,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計劃建設年產8GW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項目。
嘉興項目鳥瞰圖
這次8GW組件與上文20GW組件相比體量較小,該項目作用可能有二點:1.快速投產,為20GW組件積累經驗;2.提升企業整體組件產能。加上之前的光伏項目,合盛硅業的光伏項目投資額已經達到了616.17億元。
4.競得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Ⅱ區天然石英砂礦采礦權
2023年7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網站發布《關于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Ⅱ區天然石英砂礦采礦權出讓結果的公示》顯示: 阿勒泰合盛礦業有限公司以19.9億元競得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Ⅱ區天然石英砂礦采礦權。該礦推斷天然石英砂資源量5846.40萬噸,尚未開發利用,擬出讓年限20.3年,起始價為7.3億元。
5.競得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Ⅰ區北天然石英砂礦探礦權
2023年8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網站發布《關于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Ⅰ區北天然石英砂礦普查探礦權出讓結果公示》顯示: 阿勒泰合盛礦業有限公司以9.09億元競得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Ⅰ區北天然石英砂礦探礦權。擬出讓年限2年,起始價為7.3億元。
合盛硅業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兩次出手石英砂礦,斥資近30億元,可謂是大手筆。兩次礦產出讓結果其實存在不同。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Ⅱ區天然石英砂礦為采礦權,也就是說,合盛硅業可以直接進入采礦設備的建設環節,之后采礦。而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Ⅰ區北天然石英砂礦取得的是2年探礦權,則意味著合盛硅業需要在2年之內探明該礦產資源儲量,并上報國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方可優先獲得采礦權,說明此處石英砂礦不僅最少在2年之內,無法帶來投入回報,合盛硅業還要支付大額的探礦費用。
看到這里,想必有人被合盛硅的瘋狂上馬項目的舉動弄得一頭霧水。透過下面這張圖,就能讀懂合盛硅業其實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在羅立國打造的合盛硅業中,工業硅環節的重要地位異常重要,位于硅基產業鏈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
工業硅環節向上,屬于“節流”體系,電能、硅石(石英)、石墨電級都是工業硅成本大頭,成本占比之合超50%。
合盛硅業這些年不僅發力自備電廠、補齊石墨電級、競得硅礦(石英砂)的一系列操作意圖,均為了控制成本。
工業硅環節向下,屬于“開源”體系,如何提升核心產品工業硅的附加值,則要靠“開源”體系完成。
據第三方統計,每噸工業硅的生產成本由2021年的8485元左右,上漲至2022年的11226元,漲幅高達32%左右。禍不單行,期間有機硅的平均售價,又暴跌25%左右。
產業發展遇到瓶頸,工業硅至有機硅的行進路線似乎愈發狹窄。
也許,這便是合盛硅業選擇踩界光伏產業鏈的原因之一。
于是,便有了上文的40萬噸多晶硅項目和光伏垂直一體化布局大手筆,不僅“順便”把組件需要的鋁合金邊框造出來,就連組件需要的密封劑——硅樹脂也備上了。
實話實說,能夠把企業打造成“萬事不求人”“萬人都求我”的近乎完美的閉環,也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
在這樣夸張的布局之下,成本控制的優秀程度,超乎想象。
工業硅之于合盛硅業,不可或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了工業硅,合盛硅業也就不復存在,工業硅,既是生機、也是死穴。
那么,40萬噸高純晶硅,能生產多少GW組件呢?據業內人士估算,1萬噸硅料可以生產M10(P型)組件3.54GW左右,如果生產M10(N型)組件,則可達到3.96GW左右。
如果以N型M10組件計算,20GW的光伏組件項目需要5萬噸左右高純晶硅。剩下的35萬噸高純晶硅名義產能,將推向市場。
羅立國的此舉,可謂是把合盛硅業擺在了光伏圈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一眾企業的對立面,“得罪”了整個產業鏈。
簡單回顧羅立國的創業歷程,曾三次站在風口,精準入場,收獲頗豐。
第一次他站在改革開放風口,用草帽生意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二次站在地產風口,積累下大量資金;第三次站在工業化風口,把合盛硅業做到了工業硅、有機硅雙龍頭。而這一次,他想站在光伏風口。
不同的是,前三次站在風口,對應的行業尚處于“開荒”階段。此次羅立國帶領的合盛硅業,將要進入群雄割據的光伏戰場,面對身經百戰戰斗力爆表的光伏大佬。
【逆襲】光伏老玩家布局工業硅
是遠慮更是反擊
合盛硅業的垂直一體化操作,將壓力首先給到了光伏晶硅企業。
多出來的幾十萬噸硅料,在高呼產能過剩光伏賽道的當下,勢必對光伏晶硅企業產生較大的沖擊。
假設光伏晶硅企業并未受到任何影響,但在光伏晶硅企業看來,工業硅的供應長期依賴于化工行業,這使得每次上游工業硅價格的波動都會對下游光伏晶硅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看臉色過日子”的處境,與過去硅料被卡脖子的困境如出一轍,對于光伏硅料企業而言,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工業硅在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占比巨大,直接決定晶硅的生產成本,也決定了身處價格戰中的硅企能否生存下去。工業硅價格的每一次提升,都會提高晶硅企業成本控制的難度。
2021年,solarzoom的數據顯示,工業硅在多晶硅生產總成本中的占比為28%左右,僅次于電力(38%)。
2022年,百川盈孚數據顯示,工業硅在多晶硅生產總成本中的占比高達39%左右,超過電力(30%)。
目前身處價格戰的老牌光伏企業,穿過多次嚴峻逆境周期,深知價格戰的本質是成本戰,補足工業硅產能,將進一步使光伏產品成本降低,企業護城河也將進一步升級。
疊加合盛硅業的跨界一體化舉動,老牌光伏企業,紛紛行動了起來。
新疆協鑫:年產20萬噸工業硅項目達產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協鑫工業硅項目2#主車間8號爐隨著現場工作人員一聲“開始搗爐”令下硅水緩緩流出,標志著新疆協鑫年產20萬噸工業硅項目一期(10萬噸)工程全部投產、全面達產。
據了解,新疆協鑫工業硅項目(一期)總投資約28億元,共兩個冶煉車間,分別配置4臺33000KV工業硅電爐。自8月30日首臺爐出硅水,到12月12日8臺爐全面投產。
天合光能:擬建年產30萬噸工業硅項目
6月17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建天合光能(西寧)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建設年產30萬噸工業硅、年產15萬噸高純多晶硅、年產35GW單晶硅、年產10GW切片、年產10GW電池、年產10GW組件以及15GW組件輔材生產線。
大全能源:60萬噸工業硅產能在路上
2022年10月大全發布公告,將在內蒙古建設年產30 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和年產20萬噸有機硅項目。
2023年12月13日晚間,大全能源發布公告稱,近日與石河子市政府、石河子經開區管委會及天富能源(600509)簽訂了《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下稱《項目投資協議》),約定公司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資建設“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
該項目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75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多晶硅及配套15萬噸工業硅、120萬支圓硅芯項目;二期計劃投資75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多晶硅及配套15萬噸工業硅、100萬支圓硅芯項目。但并未透露一期、二期項目的開工、投產時間點等信息。
特變電工:10萬噸工業硅年底投運
特變電工11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若羌20萬噸一期10萬噸工業硅項目將于今年年底投運。
通威股份:規劃76萬噸工業硅項目
2023年6月26日,“內蒙古通威綠色基材有限公司風光耦合綠電硅材一體化項目”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發改委備案審批通過。計劃建設年產36萬噸工業硅生產線。
2023年11月28日,通威綠色基材(廣元)有限公司40萬噸綠色基材(工業硅)項目一期20萬噸/年工業硅項目開工儀式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經開區舉行。
以上僅是光伏老玩家的部分工業硅產能布局,受篇幅限制,不逐一統計。
引人關注的是,僅以上涉及到的工業硅產能總和,已達196萬噸/年,而合盛硅業的現有工業硅產能為122萬噸/年。
光伏老玩家的密集操作,大有“圍剿”合盛硅業之勢。結果很可能是,合盛硅業沒吃到光伏肉,反丟了工業硅龍頭地位。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合盛硅業的“麻煩”不止于此。
【堪憂】股價跌、惹官司、資金緊
合盛硅業前景堪憂
客觀來看,合盛硅業的光伏產業鏈擴張,時機不對、步子太大、天時、地利、人和,皆差點兒意思。
1.晶硅價格跌破合盛硅業預期線
合盛硅業頻頻“上馬”項目,將焦慮給到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心里沒底,認為這輪擴張過于激進,顧慮重重。
為了打消投資者顧慮,合盛硅業在2022年年報監管工作函回復公告中,闡述擴產理由:“從成本端來看,生產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主要以工業硅和三氯氫硅為主,公司作為工業硅巨頭,能通過原材料自供實現大幅降本。而生產多晶硅的第二大核心成本是電力成本,占比約25%,公司建設基地位于新疆,并且本身還具備電廠能自供一部分的電力,因此公司生產多晶硅的整體成本優勢相對其他的多晶硅企業會尤為顯著。”
在2022年度股東大會現場,羅立國篤定:“(多晶硅)現在15萬元/噸,等年底我們產品出來,賣10萬元/噸就行,搞不好到明年可能就七八萬元。即使多晶硅賣到七八萬元一噸,合盛硅業多晶硅項目投產后依然能賺錢;我一條線10萬噸,人家一條線1萬噸,我的運行成本比它便宜1萬~2萬元/噸,它關門我還可以撐著,是這么計算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晶硅價格早已擊穿羅立國“七八萬元”的心理預期。
2023年12月1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了太陽能級多晶硅周價格。
其中,N型料成交價平均為6.80萬元/噸,跌幅0.15%;單晶復投料成交價平均為6.23萬元/噸,跌幅0.64%;單晶致密料成交價平均為6.02萬元/噸,跌幅0.33%;單晶菜花料成交價平均為5.70萬元/噸,跌幅0.35%。
不知在目前的價格下,合盛硅業的多晶硅成本,能否和光伏頭部硅企競爭。
2.股價下跌,市值蒸發2258億
2017年上市的合盛硅業,風光一時無兩,股價一路狂飆,在2021年9月14日,登上歷史最高點,每股價格259.8元。大起之后,股價開始下行。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合盛硅業股價以49.35元收盤,對應市值為533.3億,相比巔峰時的2790億元市值,蒸發2258億元,跌幅超80%。
股價的大幅下跌,幾乎將合盛硅業再融資之路全部堵死。
這對于需要大量資金的合盛來說,不太妙。
3.資金需求量巨大
合盛硅業多個項目的同時推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如何保證資金到位,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合盛硅業重大非股權投資共有6項,項目合計資金量為653.38億元,累計投入資金量為229.7億,尚有423.68億元項目資金需投入,對合盛的資金鏈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4.與前總經理打官司牽出“案中案”
最近,一位自稱是方紅承妻子的孫麗辰,在微信公眾號“方紅承冤案家屬”上連續發表了三篇文章,其中包括《實名舉報浙江千億富豪羅立國:以搬遷上市企業要挾市領導干預司法、陷害忠良》《方紅承家屬針對合盛硅業澄清公告的聲明》以及《原合盛硅業總經理方紅承自述:我是如何被構陷入獄的》。
孫麗辰實名舉報羅立國在與方紅承的股權糾紛官司中敗訴后,拒不履行判決的同時,反告方紅承涉嫌職務侵占和非法受賄罪,并以將公司搬離嘉興市為由,要挾地方對方紅承進行打擊報復,將“罪名”做實。
合盛硅業發布了澄清公告,對舉報信中涉及的部分事件進行了說明和澄清。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已于11月13日對合盛硅業公司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實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高管持股等重大信息。
時隔一個月,合盛硅業披露了針對上交所監管函的回復公告,就股權激勵糾紛和“水解油”的問題進行了正式回復,并詳細說明了2015年公司設計股權激勵的過程和細節。而在這份回復函中,提及2017年合盛硅業上市時,就已經存在信息披露合規問題。
據多家媒體查證,合盛硅業公告的上市前股權激勵安排細節,沒有披露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
事件發展至此,牽出了“案中案”。
據業內人士介紹:“不管是核準制還是注冊制,無論準則是否明確規定,凡是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招股說明書均應當予以披露。”
合盛硅業前景不容樂觀。
目前看來,這場“起源”于晶硅價跌的價格戰戰火不僅傳導至整個光伏產業鏈,還蔓延到硅基產業鏈。
短期之內,恐難熄滅,終局將以慘烈的大洗牌收官,笑到最后的企業,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