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
風力發電這個產業,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長跑項目。投資者的投資受益要在未來的20年到25年的時間里面才能得到實現,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產品質量就非常重要。因此擺在我們制造業面前很艱巨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促進質量進步和提高,確保投資商的利益。投資商從目前電價水平來看,應該說投資回報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在15%-18%,有的會更高一些。這樣好的投資收益前提下,如果控制投資風險,這個任務就落在制造業身上。一個風電項目最大投資風險就是產品質量,因此我們也感覺到肩上擔子非常重。
對于風電裝備產業來說,現在單機容量越做越大,在復雜的運行環境下,需要非常精細、高質量、嚴密的設計。面向未來,還是要響應國家戰略的號召,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高質量發展排在第一位。
風電是一個有風險的行業,對行業的發展一定要有敬畏感。我們認為風電行業是一個長跑,誰打質量牌誰就有未來,誰能堅守住質量的底線,誰就能走得更遠,這是我們長期以來堅守的一個信念。
能不能給客戶貢獻度電成本最低、安全可靠性最強的產品,企業能否經歷2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考驗,讓投資者能夠在25-30年把其投資安全可靠地收回來,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
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
誰打質量牌,誰就有未來。市場化過程中,企業是否具備對質量管控和風險把握方面的敏銳度,是其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風電行業的發展,目前基礎制造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企業關注的重點也從零部件質量轉移到了機組的大型化、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等方面。但伴隨而來的是新風險的浮現,準確識別新風險將會是企業的“試金石”,這也是金風科技始終會關注的核心點。
金風科技副總裁劉日新:
風電機組使用20年,一方面是技術的保障,另一方面是金風科技在整個商業模式設計里,為每臺風機都留有相應的質量保證金。這在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到,目前已有40多億元。金風科技不僅在技術上,在商業上也為業主提供一個比較好的保障。
金風科技副總裁薛乃川:
如果新能源的安全性有問題,永遠成不了能源的主體,所以可靠性太重要了。經過2020年風火同價,實現了以價格確定能源基礎的歷史使命,風電的能源價格已經有競爭力了,所以我覺得下面應該把目光放在可靠性、標準的統一上。
金風科技副總裁李飛:
近年來,隨著陸上風電大基地開發、海上風電逐漸向深遠海發展,風電開發商越來越青睞大容量機型。但過快的大型化所帶來的技術和質量風險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技術沉淀來消化和驗證。因此,風電裝備制造一方面應回歸制造本質,穩定產品開發節奏和價格。另一方面應加強基礎研究投入,特別是在風模型、整機仿真、實驗驗證以及大比例風電并網技術領域,夯實技術基礎。堅守質量底線,保持行業健康發展,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和服務價值。
金風科技副總裁陳秋華:
安全可靠是海上風電的“生命線”,海上風電機組可靠性會成為全球海上風電事業參與者的核心關注,同時成為中國風電整機和零部件廠家獲得國際競爭優勢的一大利器。將可靠性做到領先的企業,將進一步成為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金風科技海上業務單元總經理于晨光:
海上不像陸上,陸上出什么問題,開一個道就解決了。海上成本非常高,包括金風和我們的友商,都是把海上風電發展作為首要位置。可靠性從設計入手,可靠性設計,當然有可靠性認證。舉個例子,可靠性設計,傳動鏈設計,單點、兩點、多點支撐不同形式。設計時需要考慮傳動鏈結構,齒輪發電機保護。對于未來齒輪發電機出問題后,怎樣在不拆主機情況下重點維護,都是需要考慮的,盡量不讓它出現問題。
海上機組大型化是確定性趨勢,短時間內看不到天花板,但不宜進程過快。未經投運檢驗的產品技術大批量進入市場、投入運行,將危及行業健康。行業參與者應充分認識評估潛藏的技術和質量風險,要給大容量機組相關技術發展成熟的時間,并給予產業配套資源合理的使用周期,實現“物盡其用”,尤其是風電安裝船、超長葉片等投入成本較高的領域。
行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專注產品品質,擺脫無意義的內卷和消耗,共同推動海上風電行穩致遠。
金風科技海上工程方向專業總工程師兼海上風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寧巧珍:
我們做了一個測算,針對現在的風電發展,可靠性運維成本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把江蘇區域100萬千瓦規模的項目做了一個測算,如果它的可靠率從3.5降到1.5,下海次數從3、4次降到1次,25年的成本會降低22億元以上。在廣東和閩南區域,則會降低36億元以上。未來五年如果我們裝3000萬千瓦的話,整個運維成本將實現700億元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