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理事會(World Energy Council)委托編寫的一份報告顯示,將氫轉化為氨將成為主要的運輸技術,以便將燃料運往德國。
該報告發現,由于高成本和重大技術障礙,將氫運往德國在未來幾年將是不可行的。作者寫道,如果氫經濟在德國的快速發展取得成功,氨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該報告認為,將氫轉化為氨可以與歐洲西北部已經擁有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港口兼容。此外,它轉換和運輸所需的能量相對較少,運輸和配送所需的物流鏈已經經過考驗,并且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
不利的一面是,與其他氫衍生物相比,氨的毒性很大。這份由咨詢公司EE Energy Engineers和TüV NORD Ensys合作編寫的報告稱,氨的泄漏風險也很高,包括它們對人類和環境的潛在嚴重后果。
世界能源理事會德國常務董事Carsten Rolle說,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氨將在各大洲之間的綠色能源國際貿易中發揮關鍵作用。
該報告估計,從2023年到2028年,全球可再生氨市場將以每年70%以上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約3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近180億美元。
該報告提出了三種氨的使用方案:1)直接利用材料,例如在化學工業;2)直接熱利用,例如在船舶發動機、工業過程或發電廠;3)利用裂化技術再轉化為氫和氮。世界能源理事會表示:“然而,裂解過程是能源密集型的,在經濟運行之前需要擴大規模。”
綠色氫將在許多難以減排的行業(如煉鋼和化工)的脫碳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是,無論是德國還是整個歐洲,都無法通過本地生產滿足全部預計需求——因此,從澳大利亞、非洲或南美等具有更大可再生電力生產潛力的地區進口成為關鍵。
德國政府認為,該國未來對綠色氫的需求只有30%可以在國內生產。綠色氫是在電解過程中產生的,在電解過程中,水被分解成氧和氫,但它需要大量的可再生電力。如今,絕大多數氨來自破壞氣候的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