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儲能跨界布局中,有一個特殊的身影。那就是小米。
11月20日,小米集團發布2023年Q3業績報告:總收入人民幣709億元,6個季度后單季收入首次實現同比增長;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60億元,同比增長182.9%。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17億元。對應去看,小米在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領域的布局,已經“遍地開花”。
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小米系投資機構共投資超800家企業,投資事件超1200件,小米正在依托生態鏈的戰略布局,打造出龐大新能源生態帝國。
(文章來源 微信公眾號:高工儲能 ID:weixin-gg-ess)
小米系投資版圖主要分為三大板塊:雷軍個人順為資本、小米集團旗下多個投資機構以及小米集團與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組建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順為創業偏向天使投資;順為資本更為偏好VC、天使投資,投資輪次集中在A輪、Pre-A輪和A+輪,到了B輪。
截至目前,順為資本、小米集團旗下小米科技、小米長江等投資機構頻頻出手儲能相關創業企業,先后投資了電池類企業,如鋰電池廠商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珠海冠宇、贛鋒鋰電等,鈉電池廠商衛藍新能源、珈鈉能源、零壹肆等;電池材料企業融通高科、碳什科技;便攜儲能企業安酷能源、電池熱管理企業埃泰斯、鋰電池電池回收企業瑞隆科技,新型能源技術企業星環聚能,以及充電領域企業快卜新能源、始途科技等。
具體從產業鏈來分析,小米目前已投資了鋰電池和鈉電池兩種電池路線,對于人后入局儲能、新能源車等領域已經筑牢了基礎。
其中,中創新航港股已上市且A股上市輔導中,珠海冠宇已科創板上市,衛藍新能源為獨角獸。電池材料方面,小米也有投資涉足,目前已參與電池正極材料廠商融通高科、負極材料廠商碳什科技的融資。
小米在2022年“重注”進入便攜儲能的賽道,或將成為其小試牛刀的“嘗試“。去年9月,小米下線了便攜式儲能系統,首款1000Wh戶外電源產品1000Pro引發關注。截至目前,據高工儲能翻閱京東等線上平臺,小米多款戶外電源仍火熱促銷中,價格聚集在2000-4000元區間,電量為500-1200Wh。
親自造戶外電源的是同時,小米還出手投資便攜儲能創業公司。今年5月,小米智造、小米長江參與了便攜儲能企業安酷能源的戰略輪融資,安酷能源儲能品牌“安酷創新”的控股平臺,安酷創新主要聚焦于戶用儲能和便攜儲能,創新產品為離并網雙模戶儲產品、熱插拔換電式便攜電源產品。
而在新能源這盤大棋中,小米還對電池熱管理、電池回收、光儲充、新型能源技術等細分領域創業公司亦有布局。去年6月,小米科技旗下海南極目創業參與了電池熱管理企業埃泰斯的戰略輪融資。今年10月,小米智造參與了鋰電池回收廠商瑞隆科技的A+輪融資。
光儲充領域,小米目前投資了移動充電服務商始途科技、光儲充檢電站服務商快卜新能源。其中快卜新能源,是寧德時代與小米聯手打造的面向全球光儲充檢智能電站服務商。
從小米新能源領域布局來看,其已經覆蓋從電池材料,到鋰電池、鈉電池,再到電池熱管理、便攜儲能產品、電池回收、光儲充檢等細分領域的投資布局。
業界分析,小米在造車這件事情上不疾不徐,但基于上下產業鏈的布局已經相當完善。在產業鏈不斷完善推動下,或許小米未來將重注進入儲能領域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