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海外市場紛紛出臺各國本土制造業的刺激政策,但中國的投資與擴張決定,中國仍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并持續擴大與海外競爭對手之間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中國高度:天合光能支持的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才朋項目,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
01
一年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
Wood Mackenzie 最近發布的一份題為“中國將如何在2023年向太陽能行業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的報告。按最新匯率,中國僅在今年對于光伏產業的投資,就相當于9476億元人民幣。
報告指出,在2023年至2026年,中國仍將占據全球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制造能力的80%以上,歐美、東南亞和印度的光伏制造計劃,都難以撼動中國光伏產業鏈的優勢。
報告作者、Wood Mackenzie高級顧問孫懷彥(音)表示:“中國太陽能制造業的擴張,是由多晶硅的高利潤率、技術升級以及在海外市場發展本地制造共同推動的,中國仍將主導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并不斷拉大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和成本差距。”
根據 Wood Mackenzie 對年度需求增長的預測,預計到2024年將有超過1太瓦 (TW) 的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上線,這意味著中國的產能足以滿足從現在到2032年的全球年度需求。
中國產能擴張將以其先進的技術、低成本和完整的供應鏈延續其在全球太陽能行業的主導地位。
海外市場強有力的政府政策已開始增加當地太陽能制造,但與中國供應相比,它們仍然不具有成本競爭力。報告稱,中國制造的組件比歐洲生產的組件便宜50%,比美國生產的組件便宜65%。
在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和印度生產掛鉤激勵(PLI)的推動下,自2022年以來,美國和印度已宣布計劃組件產能超過200吉瓦(GW)。
“盡管有相當大的組件擴張計劃,但海外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無法消除對中國硅片和電池的依賴,”孫說。
中國將繼續保持全球技術領先地位,宣布將建設超過1,000 吉瓦的N 型電池產能,這是繼P型電池之后的下一代技術。這意味著中國產能是世界其他地區的 17倍。
展望中國以外,預計到2025 年,印度將超越東南亞,成為第二大組件生產地區,這將受到印度強大的PLI 激勵措施的推動。
供應過剩和激烈的競爭將成為太陽能供應鏈未來的特征,并且已經導致一些擴張計劃的取消。
對市場供應過剩的擔憂主要針對生產效率較低產品的舊生產線,例如P型和M6電池。P型電池的需求從2023年開始下降,Wood Mackenzie 分析師預計到 2026年將只能占到供應量的17%。
孫補充道:“無可否認,供應過剩將阻礙當前的一些擴張計劃。過去三個月中國已終止或暫停超過70吉瓦的產能建設。”
中國的太陽能制造業正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組件制造商將被迫虧本接單、減少產能或完全停產。
02
新能源主導,“一帶一路”告別煤炭
伍德麥肯茲在另外一份報告中評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雄心勃勃且投入巨大。在此期間,中國在海外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入超過1萬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的電力市場是主要受益者。“一帶一路”電力項目能否成功?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記錄,是否與脫碳目標相違背和沖突?西方對抗中國影響力的努力能否成功?伍德麥肯茲亞太地區電力與可再生能源研究分析師曹彥祺(音)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帶一路”對電力行業投資有何影響?
不可否認,這些數字令人印象深刻。過去10年,中國企業已安裝了128吉瓦的海外電力項目——這超過英國的總發電容量——其中約70%位于南亞和東南亞。伍德麥肯茲估計,自 2013 年以來,中國已為全球發電能力提供了價值 2000 億美元的EPC服務,其中也包括非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已完成和未來的“一帶一路”電力項目(GW)
在早年,煤電項目一度占據主導地位。越南“一帶一路”電力項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燃煤項目,而印度尼西亞“一帶一路”14吉瓦裝機容量幾乎全部是煤炭。
但自從2021年中國宣布“禁止新建海外煤電”以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如今,近200個“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項目正在運營,占總容量的37%——與煤電項目大致相當。
伍德麥肯茲統計,在建的“一帶一路”新建項目中近四分之三是可再生能源,而十年前這一比例還不到20%。
燃煤項目獲得“一帶一路”融資也已經變得變得越來越困難。由于政策變化和自 2021年以來對海外煤電項目的限制,近90%的擬議的燃煤項目已經被取消。這一轉變可能會影響另外21個煤電項目。伍德麥肯茲預計有13個處于規劃階段的項目可能會被擱置。當然,中國也沒有簡單一刀切地完全放棄煤炭,目前仍允許燃煤電廠的設備銷售,包括已經開工在建的項目仍會繼續推進。
由于擔心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歐洲和日本宣布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2021年,拜登政府與其七國集團合作伙伴啟動了“重建更美好的世界”計劃。該計劃很快就被重新調整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PGII),并設定了更為溫和的財務目標。PGII旨在投資60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經濟體,包括氣候和能源安全。歐盟將其努力打造成全球門戶,提供高達3000 億歐元的資金,重點關注亞太地區的清潔能源項目。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舉措多是空談,缺乏實際行動。與“一帶一路”項目相比,西方支持的投資不僅數量少、規模小、上市速度慢。憑借近十年的領先優勢,“一帶一路”倡議在快速提供發電能力方面優勢明顯:對于夾在中國和西方之間的資金短缺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伍德麥肯茲認為,“一帶一路”對電力市場的影響未來仍將繼續增強。現在還有80GW裝機容量已處于在建或規劃階段。通過調整總體戰略,伍德麥肯茲預計中國將更加重視直接投資,而不是早期主導“一帶一路”倡議的雙邊貸款。
伍德麥肯茲還預計“一帶一路”將更加向可再生能源傾斜。這種轉變對于全球脫碳是積極和重要的,并且是無私的。由于中國的太陽能制造能力現在已經是中國實際市場需求的五倍,這使得過剩的國內產能和產品也都有了新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