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舉行。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本屆展會中建立行業安全供應鏈、全球能源轉型及“走出去”話題備受風電企業關注,同時各大風電制造企業重點展示了大型化風機。
“今年大會的主題聚焦供應鏈,主要因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出現各種逆全球化、脫鉤甚至戰爭等,對全球風電行業發展非常不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會上表示。秦海巖稱,中國風電非常有競爭力,過去十幾年,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將近40%-50%在中國,中國是全球風電最大的單一市場,同時也帶動了中國風電整個供應鏈發展,全球競爭優勢增加、風電成本逐年下降。
“風電是全球化的行業,供應鏈緊密合作、交織。只有堅持國際合作,才能使風電成為碳中和的國際力量。”秦海巖稱。
全球共同體加強深度合作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首席執行官BenBackwel表示,今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了10億千瓦大關,這對風電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時刻。“但目前全球風電的發展速度,仍然難以滿足實現凈零排放的需要,并且面臨著諸多挑戰,迫切需要各國深化合作,增加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投資,在滿足新需求、提高韌性的同時,確保所有國家能夠推進能源轉型并從中受益。”
在展會舉行的同期論壇上,多家企業高管對于全球風電發展、供應鏈安全面臨的挑戰等問題發表了自身的看法。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認為,在中國風電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產業鏈供應鏈起到了堅實的支撐作用,推動著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給開發商、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產品保障,促使風電成本大幅下降,使之成為綠色、可負擔的能源。到203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全球風電將會保持高速增長,核心的支撐力量依然是產業鏈供應鏈,但目前面臨著很多挑戰。
陽光電源副總裁兼陽光氫能公司董事長彭超才表示,企業出海后,要加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發展多元化業務模式。不過,國內企業要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在品牌端要做好推廣,形成自己的品牌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大量的海外人才,做好產業布局,有助于其他區域的突破。
明陽智能副總裁葉凡認為,中國風電“走出去”,一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堅持自主創新。二是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引進國外的技術、人才以及資金,“走出去”即無論是整機還是供應鏈的產品都要達到國際標準。三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才能更好地在成熟的新興市場享有立足之地。
在本次風能展開幕式上,100多家中外風電企業作為代表與多個行業組織共同簽署并發布了 《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宣言》,致力于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中國風電迎來更多機遇
在新技術、新方案的推動下,中國的風電裝機規模進一步擴張。據國家能源局消息,今年前8月,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超1.9億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超1億千瓦。其中,風電新增裝機2892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278萬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9%。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4億千瓦,同比增長14.8%。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在CWP2023上表示,當前中國風電產業不僅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自主研發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風電裝備產業制造鏈,制造企業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大幅提升,在大容量機組研發、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新技術應用不斷涌現,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新型傳感技術、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智能技術,使得風電的整體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王大鵬說,“雙碳”目標為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風電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期,發展前景廣闊。
在本屆風能展上,十多家風電整機商發布了新品,企業都將產品定位向大型化發展。展會上,三一重能發布了全球陸上最大的15MW風電機組;明陽智能發布了全球最大的海上機型MySE22MW海上機組,這較該公司今年初發布的18MW機組MySE18.X-28X,單機容量直接提升了4MW。
據明陽智能介紹,MySE22MW海上機組可以適用于平均風速8.5-10m/s的環境,同樣適應極限風速79.8m/s等海上超I類風速區域。該機型葉片長度超過150米,計劃2024年-2025年完成開發。
除明陽智能外,今年有更多的整機廠商聚焦海上大風機的推陳出新。
當下,陸上風電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且增長穩定。雖然頭部企業仍舊在持續推出陸上風機新品,但也明顯看出疲態。
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具備資源豐富、發電量高、單機容量大等優勢。中信證券預測,隨著項目審批進程的加快,2023-2025年國內海風裝機有望維持約40%以上的年均增長。
海上風電是未來國內風電新增裝機的新增長點。因此在此次展會上,風電龍頭企業紛紛推出海上風機新品。
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18MW直驅海上風電機組、18MW半直驅海上風電機組、10MW+陸上風電機組三款新產品,這三款機型是東方風電適應我國風電大型化、平價化發展需求最新開發的旗艦產品。遠景能源公布了ModelZ海上平臺面向深遠海市場首發的EN-270/14MW海上智能風機,這也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深遠海中低風速平價的機組,可以應對多種工況海域場景。
遠景能源副總裁(中國區)兼解決方案總經理許鋒飛表示,風機大型化核心就是可靠性,全生命周期保證性能穩定,對產業鏈的供應商要求更高。
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凱表認為,從市場驅動或技術的發展來看,業內均比較認可大型化發展。不過,不管陸上還是海上,風電的基礎理論和葉片等零部件的迭代,都是很難跨越的問題。“機組的快速迭代、快速推向市場,測試驗證應該說是不充分的,所以導致近兩年大型化還是有很多問題。”
對此,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蔣勇表示,中國風電產業現在已經進入無人區,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加強針對大型化的基礎性研究,為大型化打好基礎,促進風機大型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