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電解水制氫市場熱度不減。2023年前三季度的新增綠氫項目快速增長,大型綠氫示范項目紛紛建成投產。6月,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成功制取第一方氫氣;8月,中國石化宣布,我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那么,現階段我國綠氫項目發展現狀如何?已建成的綠氫項目都應用在了哪些領域?
綠氫項目發展現狀
據勢銀(TrendBank)統計,截至2022年底,國內處于規劃、在建、建成等不同階段的的綠氫項目累計達151項。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新增綠氫項目126項。
來源:勢銀(TrendBank)
從項目規劃層面來看,2023年儼然已成綠氫產業爆發的一年。但從目前我國綠氫項目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處于不同階段的綠氫項目共277項。其中,建成的綠氫項目僅有49項(詳情見文末附表)。
從項目規模來看,全國已建成綠氫項目制氫規模已超600MW(部分項目尚未公布制氫規模未計入)。其中,僅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與寧夏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兩大項目的制氫規模就已經達到了410MW。
從項目布局上看,勢銀(TrendBank)數據庫資料顯示,目前已建成綠氫項目分別應用在石油煉化、交通、化工(合成甲醇、合成氨)、儲能、其他(包含半導體)等領域。
來源:勢銀(TrendBank)
氫工業
氫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包括石油煉化、合成氨、合成甲醇、鋼鐵等。目前石油煉化是國內目前已建成項目中應用規模最大的領域。我國最大規模的光伏綠氫示范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項目,是將光伏發的電用來制氫,生產的綠氫將供應中石化塔河煉化,替代原有的天然氣制氫。該項目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現場10個儲氫罐的儲氫能力21萬標準立方米,管道輸氫能力2.8萬標準立方米每小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
在合成氨及合成甲醇方面,截至2022年底,國內規劃綠氫制合成氨產量遠高于甲醇,分別約為462萬噸/年和50萬噸/年。但進入2023年后,兩者的布局情況截然相反,綠醇新增的規劃量已經遠超綠氨。
現階段,國內不少規劃了綠氨產能的項目最終都沒能配套合成氨產線而不了了之。當前,中國綠氫合成氨產業發展存在“綠氨下游消納去處未明、現有合成氨資產缺乏淘汰升級動力以及純離網模式制氫存在大量不確定性”三個主要問題亟待解決。
據勢銀(TrendBank)測算,當前綠氨的LCOA成本為5881元/噸,即使參考歐盟85歐元/噸的碳價,煤制氨和天然氣制氨仍具有成本優勢。考慮電價、制氫直流電耗、設備投資的降低和年運行時間的提升,預計到2030年綠氨的LCOA成本為3086元/噸,屆時相對于傳統氫源制氫,無論是采用CCS技術還是購買碳排放配額,均具有一定經濟性。
反觀綠醇,今年以來,綠醇的快速起量并非因經濟性可與傳統甲醇競爭,而是綠色甲醇培育了自己的價格和市場。
以馬士基2021年的首份甲醇動力船訂單為開端,綠色甲醇已經成為了航運脫碳的首選。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球共有近70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在建,占手持訂單比例為12%,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1%。
氫交通
交通作為氫能的一大重要應用領域,以氫為動力的交通對能源結構的轉型至關重要。其中,氫能交通中最受關注的終端應用當為燃料電池汽車。
氫燃料電池重卡作為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的重要方向,已經成為氫燃料電池未來主要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應用的突破口。
2023下半年度以來,陸續傳出多家企業簽訂氫能重卡投入運營的消息,如氫藍時代、未勢能源、榮程集團、威馳騰、氫沄新能源、中源氫能、飛馳科技、北奔重汽、宇通重卡(以上企業排序不分先后)等十多家企業完成簽約或投運,以及深圳能源、嘉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發出氫能重卡的招標公告。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燃料電池技術進步、配套基礎設施發展、氫燃料成本降低、政策支持四大因素。伴隨著氫交通的示范應用,制氫、儲氫、加注等環節也在朝著規模化發展。
已建成綠氫項目中,制加氫一體站表現“吸睛”。2021年,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的海珀爾加氫站建成投用,占地7000余平方米,日加氫量可達4.8噸,能同時滿足500到600輛車輛的用氫需求,為當時全球最大加氫站;內蒙古首座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站——圣圓能源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4億元,建設制氫能力12000Nm3/h和加氫能力2000kg/d。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投產2套制氫設備,產氫量為2000Nm3/h。
氫儲能
氫能以能源載體形式用于儲能和發電被認為是其最具前景的應用。氫能是可再生電力為主導的電網系統中最理想的長期儲能方式,也是靈活發電的清潔能源。目前在燃氣輪機的摻氫和純氫發電、鍋爐的摻氫摻氨發電、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等領域,都已有豐富的探索和商業實踐。
今年下半年氫發電領域發展提速,逐步從示范應用階段朝著商業化階段邁進。已建成的典型項目,包括青海華電德令哈100萬千瓦光儲及3兆瓦光伏制氫示范項目,9月28日,項目成功制出青海省第一方純度99.999%的綠氫。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22.5k㎡,總規模500萬千瓦光氫儲一體化示范基地,一期規劃建設100萬千瓦光伏、配套20%儲能,同步建設600Nm3/h(約3MW)的光伏制氫示范項目。
6月26日,焦煤集團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示范項目開工,此項目為國內首個商業化的副產氫綜合利用項目,年運行時間達8000小時。
從全國范圍來看,勢銀(TrendBank)預計,2030年全國新增氫發電裝機量有望達到511.9MW,相應的市場規模為10.2億元左右。2022年至2030年,我國氫發電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2%,潛力可觀。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處于不同階段但尚未建成的項目中,還包括冶金、天然氣摻氫、多晶硅、航煤、合成蛋白、尿素等諸多領域。
雖然目前合成氨和合成甲醇項目建成投產項目較少,但從國內目前規劃、簽約、在建的綠氫項目來看,化工領域對綠氫的需求量最高。未來,伴隨著化工領域的諸多大型綠氫項目建成投產,化工領域的綠氫應用將遠超交通、儲能。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