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房地產市場需求和購買力透支,行業信心也仍處在低位。2023年以來雖然有一定的修復預期,但在供需兩端制約下,樓市復蘇動能緩慢,企業去化壓力較大。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9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0.3%,其中TOP100房企9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24.1%,單月銷售額連續第4個月下降......
整體樓市延續低迷態勢,房企銷售額均同比出現腰斬,在面對債務危機之時,房企暴雷正迅速蔓延開!
2023年9月,涉嫌嚴重違法的恒大創始人許家印被調查, 算是把這場“房企暴雷”推向高潮,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房地產巨頭,恒大集團創始人的落馬,不僅徹底擊碎了許家印“傳奇”的個人形象,也將中國房地產推向前所未有的深淵,而承載這一切更多的是購房者,背負貸款的同時卻還沒有家!
回望房地產發展之初,猶如現今的新能源,都是搭乘政策紅利,把握市場風口期,整體行業前景向好,而當初,恒大不僅站在了地產行業的風口上,也前瞻性的布局光伏產業,只是沒有堅持下去。
900億入局光伏 站在風口 恒大沒飛起來
恒大集團早在2010年開啟多元化戰略布局,業務種類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衍生出體育、健康、金融、食品、文旅及汽車等九大產業。
正當恒大瘋狂進行產業布局的時候,2013年7月,財政部確定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辦法,大力提倡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政策的扶持讓恒大似乎也嗅到了商機。
在2014年9月,恒大集團與張家口市簽署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合作協議,投資金額高達900億元,根據協議,將投資建設92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其中包括6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廠項目、20萬千瓦工業園區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3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農業項目。
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之初,各地政府也以最好的條件為投資者鋪路,恒大集團當時就是把握這個契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當地政府也為恒大提供最好的接入條件、最好的用地條件。同時,恒大表示項目采用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在設計、建造、管理、運營等方面均與國際頂尖水平接軌。
時隔半年后,項目毫無進展,恒大地產宣布在進行市場調研后,公司已放棄投資太陽能的計劃,未在該業務領域投入任何資金,因公司認為時機并不成熟。
900億光伏發電項目就此擱淺,但許家印的光伏之路并沒有停止。
2014年同期,不甘于放棄光伏這只潛力股的許家印,對綠能寶進行了投資。同年12月恒大地產同樣公告稱,未能就若干商業條款達成共識,此次投資最終告吹。
光伏產業最終沒能成為恒大集團的增長點,本有機會成為光伏行業第一批獲得紅利的人,就此錯過。也許當時的光伏行業在許家印眼中并不像房地產那樣,可以快速回流資金,利潤空間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恒大的倒下,是被盲目擴張產業負債所累,新衍生產業沒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增長點,長期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當遇到市場下行,經營困難時,債務風險就暴露出來。
現階段由于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調整階段,很多房企都面臨業績驟然下降的困境,如何在艱難時期調整好債務危機,是目前眾多房企的首要任務。房企更是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投資機遇為支撐點,幫其渡過目前房地產市場暗淡時期。
房企殺入新能源 能否力挽狂瀾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下行,隨之而來的是諸多房企發展“轉型”之路,苦尋第二增長曲線。隨著“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新能源經濟效益逐漸顯現,房企們想借助轉型新能源來擺脫危機。
最近,因債務纏身的碧桂園越發艱難,如何在越陷越深的債務中自救成為當務之急。碧桂園將目光投向目前蓬勃發展的新能源行業,和同行保利成立保碧新能源是其代表性舉措之一。
而早在保碧新能源成立之前,碧桂園的新能源布局主要通過投資進行。2017年,碧桂園旗下子公司——東莞碧桂園產城發展有限公司與隆基開展戰略合作是其落子新能源的開始。2018年,碧桂園與廣州和發能源合作為旗下69家酒店建造屋頂光伏。
保利和碧桂園聯手跨界新能源,鎖定分布式光伏賽道,利用自身優勢,重點發展工業和商業場景,僅2023年就有4個分布式光伏項目落地。在項目紛紛開建的同時,保碧新能源也吸引諸多能源公司投資,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十億融資,還開啟GW級項目的招標擴張。此番成功的操作,是否能為股東公司扭轉乾坤,還是未知。
碧桂園站在分布式爆發風口,意欲借助“泛地產資源圈”,跑通“光儲充”一體化賽道。
與碧桂園類似,萬科、萬達、世茂、新城等房企“初識”光伏發電,也是通過旗下的商業項目。去年8月,萬達廣場進行對外招標,計劃在河南、山西、湖北、山東4省共建19個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共16.16MW。
截至2022年4月30日,新城控股已經在旗下36個吾悅廣場屋頂安裝了分布式光伏電站。
根據萬科2021年的可持續報告,萬科也正在對物流園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落地進行研究,旗下的商業品牌印力計劃到2025年在至少10個商場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并持續推廣太陽能光伏的應用。
除了利用自身條件,踏足光伏外圍賽道以外,也有房企直接進軍光伏產業核心領域,投資建設產業基地。
2023年6月5日,天宸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與蕪湖市繁昌區人民政府簽訂《項目投資合同》,建立天宸能源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項目新建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20GW儲能變流器及儲能系統集成制造項目,計劃總投資116億元。
天宸股份是上海本土的房企,在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70.8%的艱難時刻,毅然決然切換光伏賽道。
事實上,還有很多房企早已跨界新能源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5家房企跨界布局新能源。
可以看出,房企布局新能源賽道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長期的精心布局,一方面其作為房企多元化的業務進行涉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原有地產業務如物業管理等進行對接,多以購買股權、投資技術、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方式介入,以自身所長進入新能源輕量級環節,試水意味較濃。
啥賺錢就干啥?光伏生意不好做
房地產跨界并非如今才興起,在2020年萬科跨界養豬,碧桂園跨界農業,餐飲,似乎房企從來沒有好好安下心來開發樓盤,而是更多想從房地產相關熱門行業謀求盈利。
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只是現如今房地產市場低迷,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所以房企涉足新能源領域讓更多人解讀為“自救”最后的招數。
房企布局新能源領域,不僅是為了對應當前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態勢,更多是看到了新能源領域可以享受政策紅利和市場紅利,從而達到快速盈利的目的。
房企想從新能源行業分得一杯羹,談何容易?
新能源是專業度較高的行業,入行門檻高,人才結構,研發,渠道等方面的要求完全不同于房地產行業,跨界發展是否能夠成功將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此外,光伏行業周期性非常強,技術迭代快,競爭壓力大,并且光伏行業投入資金龐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這些都是與房地產行業形成鮮明對比。
如果說,房企想要以投資新能源領域達到快速回流資金,賺取“快錢”填補房地產營收負債,顯然是不可行的。
不過,從發展角度來看,房企跨界新能源領域還是有一定的關聯,首先新能源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用地資源,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場、風能發電場等,這些能源設施需要大量的用地資源來建設,房企可通過在建筑物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等設施,自主地產生綠色能源,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降低能源開支。
隨著“雙碳”進程的推進,房地產應更好的與光伏產業融合實現綠色轉型。住宅、商業如何在開發階段納入分布式光伏電站,開拓綠色發展新途徑,讓光伏成為房地產增值的一個重要支點,這將是未來房地產在光伏行業探索的新方向。
總之,對于房企長遠發展來說,想要通過發展新能源實現第二增長曲線,是一個好的布局策略,但同樣需要看到,目前的新能源領域已經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貿然進入只會徒增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