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能耗和初始投資、提高裝備穩定性及產氣量,行業正持續攻克大型電解水制氫設備技術、下探單位制氫成本,助推制氫設備提高能效和產品性能。單體電解槽大型化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近日,隆基氫能、中國石油等企業相繼發布電解水制氫設備,其中,隆基氫能發布的單體3000標準立方米/時電解槽是目前國內首臺單體最大堿性電解槽。今年以來,上海電氣、雙良節能、天合元氫、蘇氫氫能、宏澤科技、中電豐業紛紛發布2000標準立方米/時電解槽產品,華光環能也已具備2000標準立方米/時電解槽生產能力。業內人士認為,為降低能耗和初始投資、提高裝備穩定性及產氣量,行業正持續攻克大型電解水制氫設備技術、下探單位制氫成本,助推制氫設備提高能效和產品性能。單體電解槽大型化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市場規模加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電解水制氫產業快速發展,眾多行業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布局電解水制氫板塊。在國內市場,由于成本相對較低,技術較為成熟,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發展擁有廣闊前景。
天風證券預計,到2025年,我國堿性電解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3億元;2030年,堿性電解槽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92億元,市場規模為2022年的11倍。國泰證券研究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電解槽總產能超過14吉瓦,其中堿性電解槽占比約94%。為實現綠氫加速放量,降本增效是當前技術迭代的重心,電解槽向著高單體制氫量、低能耗的方向快速發展。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副會長、秘書長張宇指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正在迅速崛起,國內外綠氫需求的迅猛增長將推動相關應用發展,核心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市場正向我國轉移。同時,我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也能支撐氫能應用向多領域拓展,以綠氫為基礎的全球氫能產業價值鏈正在構成。
市場前景可觀的背景下,近兩年來,多家廠商發布大型電解槽設備,訂單量開始增加。隆基綠能10月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控股子公司隆基氫能電解槽產能達到1.5吉瓦,2023年上半年電解槽出貨17臺。今年6月,陽光電源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電解槽產能達到1吉瓦,新廠房即將開建,投運后產能預計將達3吉瓦。
設備大型化成趨勢
2021年,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明確提出,開展額定產氫量超過3000標準立方米/時的高效大功率堿水電解槽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研制。
“在能源大發展趨勢下,制氫裝備大型化是必然趨勢。”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副主任張存滿表示,預計到2060年,我國綠氫總需求量將達1.3億噸,電解水制氫系統將以100兆瓦-1000兆瓦為主,制氫能力可達1萬噸/年-10萬噸/年。“堿性電解水制氫要圍繞制氫裝備的成本、效率、壽命等方面展開技術攻關。設備大型化能夠帶動降本增效,意味著在低能耗和高穩定性條件下,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綠氫生產。”
政策激勵和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綠氫未來供不應求的趨勢顯現,實現制氫設備大型化、低成本、低能耗成為產業發展重要共識。以我國西部地區光伏發電制氫項目為例,如果年產2萬噸綠氫大約需要52臺1000標準立方米/時電解槽,那么將其替換成26臺2000標準立方米/時電解槽,以電價為0.2元/千瓦時計算,單位制氫成本可下降4.68%。
需要注意的是,大型化并非簡單把設備材料和尺寸放大。張存滿同時提醒,電解槽存在尺寸、重量、制造、成本等約束邊界效應,與應用模式和需求密切相關。比如,在關鍵技術方面,要重視氣液傳質均衡設計與控制技術、大型電解槽結構設計技術、功率波動適應性關鍵技術等。
需持續技術創新
在業內人士看來,設備大型化是行業未來的重要趨勢,在此背景下,整套系統效率、設備穩定可靠性、工藝材料投入等都是行業降本增效的關鍵,電解槽產品技術創新,是驅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張存滿表示,裝備的大型化是能源行業必然趨勢,但是,大到什么程度是有邊界的。大型化本身是一個泛泛的概念和需求,其背后的重要支撐因素,無疑是技術創新。
吉電股份氫能業務總監、氫能產業中心主任王憲民表示,電解水制氫裝備毫無疑問是氫能產業的核心產品,它的發展趨勢就是裝機規模化、單槽大型化、系統智能化。通過技術創新促進降本增效,是推動全國乃至全球氫能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隨著未來綠氫在更多領域的應用,電解槽產品及相關技術都需要以新思維模式和理念持續迭代,無論是材料組件、流體結構,還是制造工藝等都需要全面提升。”在張存滿看來,做電解槽產品研發,要立足現在面向新的應用和市場需求,將產品的技術創新、產品迭代和需求結合,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
全國氫能技術標準化委員會主任馬林聰進一步指出,不久前,國家發布了氫能產業標準化發展的規劃綱要,對氫能產業發展給出了明確指引。“這些標準落地有一個過程。電解槽在實現系列化、規模化、大型化和產業化過程中,將反過來推動技術標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