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1-8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1億千瓦,同比增長44.4%;風電裝機容量約4.0億千瓦,同比增長14.8%。
1-8月份,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113.16GW,創歷史新高,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8.92GW。
業內人士預計,202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最終數據或將超出預期,此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預計為120GW至140GW,該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各個機構預測數據都比較大,不排除隨著形勢發展將會進一步調整;華泰證券最新研報就預計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數據為150GW,更為樂觀的機構將數值上調至170GW。
早在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為全年發展定調,2023年風光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5.3%,風光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風光發展勢不可擋,1-9月各省政府陸續下達2023年光伏、風電建設方案,大力推動新能源建設。但與龐大的實際批復項目比,實際并網規模小的多,各省不斷有指標被廢止,值得注意。
多省2023年風電、光伏指標下達
今年1-9月全國共有16個省份下發風光指標,總規模超230GW,項目類型涵蓋市場化、保障性、大基地等多種項目類型。
在已下發指標的省份中,經多批次及風光項目共同統計,有四省份下發的2023年新能源項目清單超過2000萬千瓦。其中以新疆、河北等規模為最大,項目規模分別為4065萬千瓦、4012萬千瓦。
其中新疆于7月下發2023年第一批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清單。據統計,本次共14個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總規模40.65GW,包含風電10.4GW,光伏30.05GW,光熱200MW。其中僅烏魯木齊市內的項目規模在10GW以上。從業主分布上看,中國綠發、華電集團&重慶能投、中石油新能源裝機容量排名前三,分別為13GW、10.2GW、6GW。
較之新疆早一月,河北省發改委下發《風電、光伏發電年度開發建設方案擬安排項目情況公示》,共下發保障性風、光項目159個,規模為14.81GW;市場化項目56個,規模為5.98GW;儲備項目180個,規模為19.34GW,總計規模為40.12GW。其中,光伏為3.18GW保障性指標、2.39GW市場化指標與7.37GW儲備規模,總計12.94GW。風電為11.62GW保障性指標、3.59GW市場化指標與11.97GW儲備規模,總計為27.18GW。
緊接以上兩省規模,貴州于4月分別下發兩批風光項目,總規模達3039.16萬千瓦,其中第一批下達項目計劃為1781.16萬千瓦,其中光伏項目437萬千瓦,風電項目1344.16萬千瓦;第二批規模總計1258萬千瓦,其中光伏328萬千瓦、風電930萬千瓦。
其后,還有廣西下發兩批次新能源建設方案,規模超過2000萬千瓦達到2072.5萬千瓦。列入建設方案的項目須抓緊開展前期工作,從建設方案發布之日起,風電項目要求9個月內申報核準,三年內全容量建成投產;光伏項目要求兩年內全容量建成投產。廣西省還于6月公布了12GW陸上風電、3GW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競爭性配置評分結果,有超50GW項目參與競爭,競配激烈。對于未通過資格評審的原因,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部門、生態環境部門、林業部門支持性意見不符合評分要求以及部分被列在負面清單中,而光伏項目未通過評審主要原因是林業部門支持性意見不符合評分要求。
除以上四省外,還有包括山東、山西、廣東、陜西、云南等省份今年發布項目指標超過千萬千瓦。如山東6月發布《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十四五”開發計劃》,經競爭優選確定35個項目、1888萬千瓦列入魯北基地“十四五”開發計劃。上述項目納入山東省保障性并網項目名單,原則上2025年底前全部開工、2027年底前建成并網。
山西8月下發《山西省2023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競爭性配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2023年擬安排風電、光伏保障性并網規模1600萬千瓦,返回規模101萬千瓦,合計1701萬千瓦。同時山西公示了2023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項目優選結果,包括82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338.84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共計約3GW,光伏項目共計約422MW;以及“煤電+新能源項目”優選結果,試點項目共計24個,總規模2.715GW,其中,支持靈活性改造項目約1.915GW,煤電風光儲一體化項目450MW,省內自用多能互補項目350MW。
廣東省能源局4月下達2023年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方案,確定本年度首批開發項目82個,規模共計10.928GW,2023年計劃新增并網規模7.3355GW。總投資525.32億元,年度完成投資245.34億元。
陜西8月發文確定了117個項目1001萬千瓦納入2023年陜西省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保障性并網規模(其中風電73個604萬千瓦,光伏44個397萬千瓦)。
還有云南于6月發文,明確納入云南省2023年第一批新能源年度建設方案實施的項目共154個,裝機1579.17萬千瓦,均為光伏項目。文件要求,通知要求,州(市)要按照本批次項目清單,在方案印發后的2個月內,組織編制開發方案,確定項目業主。項目業主確定后,加快簽訂投資開發協議,并于1個月內到屬地辦理備案手續。
值得注意,多省也同步公布了新能源配儲方案,配儲比多如河南省最新發布的開發方案中明確風電、光伏項目,除分布式光伏外,需進行火電靈活性改造及配置電化學儲能,其中配置電化學儲能的比例分布在35%-55%,2h之間,本批次儲能總規模達到了149.25萬千瓦/298.5萬千瓦時(1.49GW/2.98GWh)。少則如江蘇9月通知明確,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電市場化并網項目均應按照功率10%及以上比例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時長2個小時),風電項目以及新增納入項目庫的陸上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海上光伏項目(固定樁基式)均應采取自建、合建或購買新型儲能方式落實市場化并網條件。該通知于10月1日起執行。
除項目配儲外,部分省份將風光與氫能相結合,制定了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清單。如內蒙古1月下發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15個(4個離網型,11個并網型),配套新能源規模631.2萬千瓦(其中風電473.2萬千瓦,光伏158萬千瓦),制氫能力28.2萬噸/年,總投資495.8億元;同步下發第二批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13個,共配建新能源規模347萬千瓦,其中風電229萬千瓦、光伏118萬千瓦。7月,內蒙古再次下發市場化新能源項目5個,共配建新能源規模348.3萬千瓦,其中風電259萬千瓦、光伏89.3萬千瓦,包括一個50萬千瓦的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
指標下達 完成率不足
在各省分配風電、光伏項目指標的同時,也明確了項目建設以及并網時間。然而,部分項目未能如期并網,指標被廢止。
分省份來看,河北省于4月對2022年底已到期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進度進行了摸底統計,并對逾期未建成項目提出了處置意見。根據名單,擬取消2022年的光伏項目6個,規模總計388MW。擬調整風光項目44個,規模總計4484MW。其中,光伏項目37個,規模總計3816MW;風電項目7個,規模總計668MW。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主要為延期并網時限至2023年12月31日和部分項目轉為儲備類項目等。后又在8月份擬取消光伏項目6個,規模總計845MW。擬調整風光項目21個,規模總計3248MW。
河南省湖濱區也對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了梳理。將第一批廢止項目予以公示,廢止項目規模合計927.3MW,其中,包括690MW的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和237.3MW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從廢止原因來看,有919MW的項目無法落實建設條件、不具備建成投運條件,8.3MW的項目未在規定時間內開工。
8月遼寧省發改委對全省480萬千瓦風電光伏重點建設項目未按期建成并網規模指標(第一批)擬廢止項目進行公示,廢止未按期建成并網的遼能南票200MW光伏發電項目、南票暖池塘50MW光伏發電項目等2個光伏發電項目共計25萬千瓦未并網規模指標。
還有早在5月,山西省能源局擬將陽曲縣蔚藍凌井店等19個總規模1008MW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予以廢止。包括538MW風電項目、470MW光伏項目。
同月,甘肅省華亭市取消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第一批15萬千瓦光伏項目投資主體的資格、古浪縣取消武威匯核新能源有限公司十四五”第二批古浪縣15萬千瓦光伏項目投資主體資格。原因都為由于該企業未履行備案承諾,經上級部門多次調度督導,項目仍無實質性進展。
新能源裝機大省內蒙古給出了更為直接的指標完成數據,8月,內蒙古太陽能協會發布調研函,指出2022年內蒙古共批復光伏電站指標超過50GW,而2023年上半年內蒙新增并網約為2GW,指標完成率不足5%。
今年年初內蒙古提出要全面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建成并網新能源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9000萬千瓦。截至6月底,內蒙古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 1777.6 萬千瓦(含 10 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 1623.8 萬千瓦,分布式光伏 143.8 萬千瓦(含65.4 萬千瓦的戶用光伏) 。上半年,內蒙古新增光伏并網容量僅有 196 萬千瓦,與實際批復項目數量比,上半年并網規模較小。
根據內蒙古光伏行業協會文件:“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區實際太陽能裝機規模與以上兩個目標差距較大,相差的裝機容量需要我們在后二年半趕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每年要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設備裝機容量 910 萬千瓦左右,才能完成“十四五”電力規劃的 4500 萬千瓦光伏裝機目標。”
這絕非單獨一個省份的困境,新能源建設面臨著土地、消納等難題,前景雖廣,但前路難行,需要披荊斬棘、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