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碳中和與碳達峰”目標,至今已整整三年。短短三年間,各種新政策密集發布,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國光伏也迎來百年一遇的重大發展機遇。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過去三年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未來行業又將走向哪里?
近日,記者采訪了光伏支架行業龍頭企業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博”,股票代碼SH:688408)董事、高級副總裁周石俊,就光伏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信博是一家世界領先的光伏支架及BIPV系統制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四的跟蹤支架企業。在亞太地區,其跟蹤支架連續多年出貨量排名第一。目前,中信博擁有江蘇常州、安徽繁昌、安徽宿松、印度古吉拉特(Gujarat)四大生產制造基地,交付年產能超20GW。2020年,公司成功登陸中國A股科創板。
周石俊認為,未來三年,地面電站的需求旺盛,將重新超過分布式電站。隨著大基地時代的到來,中國的跟蹤市場空間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以下為重點對話內容,經記者編輯后發布:
三年最核心變化是光伏項目西移東遷
記者:“雙碳”目標提出三年,依您對產業趨勢的觀察,可否對行業未來做個預測?
周石俊: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棄風棄光進一步減少,我國光伏呈現跨越式發展。
據CPIA預測,2023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120-140GW。預計到2025年,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70GW。我們預計,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光伏市場都將持續高速增長狀態。
記者:基于您對新能源行業的觀察,“雙碳”目標提出三年,行業最核心的變化有哪些?有哪些新的行業趨勢、技術趨勢值得關注?
周石俊:最核心的變化,一是光伏項目建設西移東遷。西移就是隨著大基地建設的開啟,時隔5年之后我國光伏建設重心再次轉向西部;東遷則是海上光伏建設駛入快車道。第二個則是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涌現,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光伏產業不斷向前。
隨著光伏建設進入新時代,我們過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改善。比如跟蹤支架的滲透率,目前國內只有10%左右,但隨著大基地時代的到來,中國的跟蹤市場空間還會逐年增加,國內跟蹤的滲透率今年有望達到15%,未來三五年將逐步提升至25%。
為了應對這些新變化,中信博堅持緊貼市場和客戶需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積累核心技術,占領行業技術制高點,積淀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優勢,構建高技術壁壘,創造新需求、新市場、新應用,驅動公司持續成長。
隨著大基地建設的開啟,我們在2022年向全球首發了天雙雙排多點平行驅動跟蹤系統。天雙以更高安全性、更高適應性、更高收益率,引領著“大基地”時代跟蹤系統的發展方向。
記者:這三年也是相關政策和細則密集落地的三年,您認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是什么?
周石俊: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出臺的相關政策擘畫了行業發展的藍圖,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則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定盤星和強心劑。
而企業的創新,則為光伏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科技動能。像中信博首創的多點平行驅動跟蹤技術,引領了跟蹤支架及解決方案由單點驅動向多點驅動的技術躍升,目前多點平行驅動技術已經成為全球跟蹤支架的主流技術。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研發了雙排多點平行驅動技術等多項順應時代需求的差異化的支架技術……這些創新不僅打造了中信博的核心競爭力,更為推動行業發展注入了科技動能。
行業應由價格導向轉向價值導向
記者:近三年,公司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什么?
周石俊:對中信博來講,三年內最重要的里程碑是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在A股科創板上市的支架企業。對我們來講,上市是高點,更是起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在更高層面實現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推進低碳和綠色轉型過程中,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去解決了?
周石俊:在推動低碳和綠色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認知的問題。目前國內光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電站建設要更關注電站的長期收益,而不是短、平、快建成后出售,同時電站建設應該從價格導向演變為價值導向。另外,市場對跟蹤支架認知不夠,也導致國內跟蹤支架滲透率過低。
為此,一方面中信博通過創新去推動跟蹤技術進步,引領行業發展。我們將凝結東方智慧的“天地人和”理念融入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中,形成了中信博獨特的創新理念。我們還針對不同場景、不同環境等因素,研發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中信博承擔起支架行業領軍企業的責任,通過各種高端論壇、會議等方式,以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的建設經驗為例,推動跟蹤支架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如在北方荒漠光伏項目中,按25年運營周期,跟蹤支架對比固定發電量增加約17.52%,增加投資部分回收年限約3年,剩余周期額外增發718.07萬度/MW;在南方農光光伏項目中,按25年運營周期,使用跟蹤支架對比固定支架發電量增加約10.03%,增加投資部分回收年限約為5年,剩余周期額外增發247.95萬度/MW。
AI技術已深刻融入新能源
記者:請問貴公司在哪些產品、業務中應用了技術與數字化服務?如何看待科技與數字化浪潮對碳中和的影響?提供了什么價值?
周石俊:在產品創新上,中信博的天字號系列產品可以通過AI自主學習,準確計算系統最佳跟蹤角度,實時規避陣列間陰影,疊加更多發電效益。天雙跟蹤系統加持了中信博第二代AI跟蹤解決方案,疊加8%的發電效益。
智能運維系統則通過AI技術對每個組串運行進行監控,并運用后臺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進行分析,如遇異常會自動報警。在除塵方面,數據顯示,兩款機器人的除塵效率不低于96%,能夠將電站發電量提升5%-20%。
我們還建立了數值風洞CFD計算中心,通過選擇合適的空氣湍流數學模型,以電子計算機為工具,應用各種離散化的數學方法,對流體力學的各類問題進行數值實驗、計算機模擬和分析研究,建立復雜地形下的光伏結構系統智能化設計平臺,為中信博提升產品解決方案提供技術支撐。
在供應鏈構建上,我們在國內擁有GW級以上智能化高精度驅動系統及控制系統制造工廠和30萬噸智能化熱浸鍍鋅廠。我們還建設了全球領先的差異化智能制造工廠、垂直一體化的生產制造能力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體系,讓中信博形成了支架全球供應鏈、生產制造及交付服務的產業生態。
在管理上,我們還上線了SAP系統,引進智能化裝備,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管理體系,搭建高效及可復制的運行平臺,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展望未來,洞察行業發展前景,公司在低碳發展方面有哪些相關規劃?
周石俊:毋庸置疑,光伏仍然處在最好的賽道。面對未來,我們始終聚焦客戶需求和行業痛點,聚焦新能源主航道,圍繞支架橫向縱向一體化,光伏橫向一體化及關聯優勢,通過不同技術疊加組合創新提升客戶價值,構建產業鏈競爭力,用科技創造更好的產品,引領客戶長遠需求,助力客戶商業成功,不斷提升用戶有質感的美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