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則全球最大獨立儲能電站已獲備案的消息震驚業界,引發廣泛關注。
該項目全稱為“索英鑫能仲愷高新區1GW/4GWh電化學獨立儲能電站”(簡稱“索英仲愷項目”),位于惠州市仲愷區,項目總投資50億元。備案信息顯示,項目建設單位為廣東索英鑫能科技有限公司,起止年限為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7月1日。
然而,蹊蹺的是,十多天后,再度登錄廣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該項目的備案卻已悄然撤銷。
據悉,廣東索英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18日,注冊資本1000萬。企查查顯示,索英鑫能由北京索英微網技術有限公司持股49%,珠海鑫能投資中心持股39%。而北京索英微網技術有限公司是由索英電氣100%控股子公司。
無獨有偶,近日,一則2022年的官方通報,又在儲能圈兒流傳。
2022年,一家名為珠海科創電力電子有限公司,利用廣東江門臺山市人民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備案系統的漏洞,虛假備案了一座規模為500MW/1000MWh、總投資為28億元的集中式儲能電站。官方通報顯示,目前該備案已經撤銷。
以上事件,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是超大規模儲能項目,均突破GWh;二是兩個項目都在廣東。
根據公開信息和政府官方網站整理,儲能之音發現,自2021年以來,廣東地區簽約、備案的超大型儲能項目已經多達16個,總規模為12.5GW/26GWh,位居全國首位。
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什么廣東地區獨立共享儲能項目盛行“超大”風?
提前“跑馬圈地”
對于廣東地區的超大儲能項目,一位來自廣東電網公司內部人士對儲能之音表示,這些基本上都是跑馬圈地,賺個名聲,能落地的并不多,天天放空炮,看看就行了。
他還透露,超過20萬千瓦(200MW)的項目,今年基本不會給意向函了。
儲能之音發現,整體看,16個超大項目中,已經取得實際進展的并不多,大多處在與當地政府簽約,或者是完成備案階段。
目前,明確并網時間的僅有廣東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該電站由雷州投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投建,預計于本月底并網。
已經進入EPC招投標、建設階段的,僅有惠州市惠東縣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中廣核惠州電化學儲能電站。其中,中廣核惠州電化學儲能電站一期100MW/200MWh于今年7月開建。
上述人士表示,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下這些電站充分使用的概率不大,而且儲能電站本身的盈利性能還有待確定,所以觀望多。二是超大規模儲能電站所需資金規模龐大,“不是一般企業能建得起的。當地的一些小企業,即使備案,也大多是準備賣路條。”
他還透露,“目前,廣東省內相對大型的儲能項目,只有梅州五華的在運,其他的都在看。”
據了解,梅州五華儲能電站是一座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由南方電網調峰調頻(廣東)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建,規模僅為70MW/140MWh。
股權穿透顯示,在上述備案、簽約的超大儲能項目當中,業主主要以能源央企、地方國企,以及電力開發企業為主。如中廣核、中電建、國電投、華電、雷州投控等。此外,還有匯寧時代、海得新能源等具有制造業背景的企業。
匯寧時代投資手筆之大,最為引人注目。目前,其自身,以及聯合其他企業簽約、備案的超大型項目達3個,總計4.3GW/9.6GWh。
其與中廣核聯合規劃的陽江廣核匯寧綠色儲能電站,規模為2GW/5GWh。如能真正落地,或將問鼎世界之最。
匯寧時代于2021年11月成立,分別由寧德時代與廣州匯電云聯持股51%、49%,專業從事儲能電站開發建設的運營公司,在廣東區域開發建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
官方信息顯示,其規劃,在“十四五”期間要發展7GW大型獨立儲能電站,打造成為儲能電站領域頭部企業。
可以說,匯寧時代是廣東超大儲能項目的“急先鋒”,與中廣核一起開創了廣東超大儲能項目風氣。
最后誰能吃到蛋糕
廣東地區超大項目備案盛行,與當地的資源稟賦不無關系。
一位來自已經在廣東備案超大項目的企業內部人士對儲能之音表示,“備案超大項目,就是要足夠快,足夠狠地搶占市場。廣東地區不像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有足夠的土地和大規模的新能源開發,指標占上就沒有了。”
他分析指出,廣東是國內經濟龍頭,制造業發達,土地資源比較緊張,尤其是工業用地。為了解決工業發展和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這兩年,整個廣東地區都在推行“工業上樓”。“可以預見,廣東地區在審批儲能項目上,會相對嚴格謹慎。”
長遠來看,大型儲能電站,主要是平衡新能源發展帶來的電網波動。在獨立共享儲能電站的布局上,廣東已經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5月份,廣東省能源局印發《關于印發廣東省獨立儲能電站建設規劃布局指引的通知》。通知明確,重點在新能源富集送出區和負荷中心區域布局建設,并明確表態獨立儲能電站充放電量不宜遠距離輸送,宜分層、分區接入電網,就地滿足電力系統調節需求。
未來,廣東省新能源的增量主要在風電。《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十四五”時期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700萬千瓦。適度發展陸上風電,“十四五”時期新增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
今年3月1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粵府辦〔2023〕4號),該文件指出,到2025年,廣東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萬千瓦,2027年達400萬千瓦。
同時,該文件還提出,探索在陽江、湛江、肇慶、韶關、梅州等新能源裝機規模較大、電力外送困難的地區,按一定比例建設“新能源+儲能”示范項目。
綜合來看,廣東地區地獨立共享儲能電站開發將面臨嚴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總規劃才3GW,其中還包括負荷側儲能項目,而超大型獨立儲能電站已達12.5GW,達3倍之多。無疑,意味著未來在廣東地區的獨立儲能電站開發,競爭將會異常激烈。
上述完成備案企業人士表示,“早點備案,意味著早點入場,機會會更多、更大一些。”
但是,早入場并不意味著最后能吃到蛋糕。索英鑫能仲愷項目備案撤銷僅僅是一個縮影。
通過企查查股權查詢,儲能之音發現,惠州市惠東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廣東云浮新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兩座儲能電站,最開始由林源集團備案投建。今年以來,兩座電站股權已經轉給港能銳斯(廣州)能源投資合伙企業、廣州港科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超大儲能項目動輒幾十億的投資,還面臨用地考驗,對企業而言,并非易事。而且,企業還要面臨“地方保護”壁壘。
在推動儲能產業發展上,廣東是國內力度最大的省份,沒有之一。本地已經發展起強大的鋰電產業,并擁有廣州儲能集團、南網儲能等投資運營企業。為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廣東難免會將開發資源傾斜給當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