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據《國際融資評論》(IFR)報道:
“亞洲可再生能源行業將在杠桿融資市場上留下印記,黑石集團擬提供至少7億美元的貸款,來支持其收購中國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古瑞瓦特科技 (Growatt Technology) 的多數股權。
黑石集團擬以約15億美元收購古瑞瓦特創始人持有的約52%的股份。這家私募股權公司正在尋求杠桿倍數為4.25倍至4.50 倍的債務融資,這對于亞洲可再生能源企業來說,是罕見的杠桿貸款案例。”
15億美元,52%股權!算下來,黑石對于古瑞瓦特的估值,已經來到了28.85億美元。按照最新匯率,古瑞瓦特現在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10.62億人民幣。考慮到并購方黑石已經進入并購貸款這種項目融資的工作階段,這個210億,很可能就是雙方最終的成交價。
彭博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觀點,說古瑞瓦特只值10億美元。當時媒體就認為這個說法有點不太靠譜,畢竟公司又沒出什么大問題,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但是后來,丁永強借助媒體發聲堅決予以否認,連說三聲不屬實。一些“知情人士”也認為黑石收購古瑞瓦特的可能性概率小,接下來還會繼續推進在港交所的上市計劃。甚至,有人認為古瑞瓦特在港交所的合理估值應在500-700億元。
媒體看到這個估值時當時就有點蒙。后來和一些圈內朋友開玩笑,古瑞瓦特真要是這個估值,就連行業老三錦浪科技(總市值341.7億元)和行業老五固德威(總市值228.5億元),兩家現有市值加起來都不夠。古瑞瓦特完全可以等IPO之后,用融到的錢收購老三或老五其中的一家。當然,這只是玩笑——沒有如果,恰恰因為多次上市失敗,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當然,無論是10億美元的傳聞,還是500-700億的放風,甚至包括這次28.85億美元的交易信息,可能都只是買賣雙方故布疑陣、隔空討價還價的手法而已。
2022年6月,IDG資本向古瑞瓦特投資9億元人民幣,并獲得6.52%的股份。以此交易對價計算,古瑞瓦特在香港IPO前的估值,當時已達138億元人民幣。
基于專業大神級的機構IDG資本在一年前對古瑞瓦特的估值,媒體認為,要考慮古瑞瓦特還沒上市,另外此次交易性質是取得公司控股權,210億的估值還是相對合理的,至少已經接近最終的成交底價了。
上次媒體就說過,按照常理,這么重大的一筆交易,無論是買賣雙方還是參與的投行律所會計師等相關三方機構,都要簽署嚴格的保密協議,哪有那么多知情人。所謂“知情人”,大概率上都是自己人。
消息可靠嗎?
上次傳出10億美元信息的是彭博,絕非空穴來風。那么,爆出今天這則新聞的《國際融資評論》(IFR),又是一家什么機構呢?
《國際融資評論》類似于《經濟學人》、《巴倫周刊》,雖然在國內知名度不如后面兩家,但其定位特長就在于準確的情報,擁有40多年歷史,號稱是“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情報提供商”。
《國際融資評論》(IFR)的老板比較厲害,叫路孚特(Refinitiv)。后者是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 LSEG)成員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數據和基礎設施提供商之一,年營業收入達62.5 億美元,在19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40,000 家客戶和 400,000 名終端用戶。
接下來說的才是重點。《國際融資評論》(IFR)的母公司路孚特,在早年本來隸屬于湯森路透集團。2018年,正是今天這場并購案的主角——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以200億美元的總估值,收購路孚特55%股權,湯森路透則持有路孚特45%股權。
也許會有人好奇,路孚特及旗下媒體,在黑石并購古瑞瓦特一案中,還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嗎?
實際上,上面這張圖片就是《國際融資評論》(IFR)該篇文章的配圖,相信黑石的老大們在看到自己的卡通形象后,一定不會感到太開心。
這只是對于杠桿收購行為的一種善意玩笑。資本的魔力是無窮的,站在新能源的大風口上,站在萬物生長依靠的太陽面前,助力全人類應對氣候危機、實現能源轉型,是資本大佬義不容辭的責任,何況還能賺錢,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