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新特能源順利過會,將登陸上交所主板。其將與通威、大全在A股展開全面對決,亦與港股的協鑫進行比拼。
2023年,硅料斷崖式下跌,在七月初止跌,以致密料價格為例,從年內最高的230/kg下降到64元/kg,降幅達72%。如果以近兩年300元/kg的高點為基準,降幅更是達到78.67%。
硅料價格的大幅下跌,在此背景下,四大硅料企業誰更具優勢,本文將通過其半年報從營收、凈利、產能、出貨、成本、科研等方面展開對比。
業績差距明顯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3.95%。我國光伏裝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所以整體而言,上半年我國光伏企業的營收大多實現了正增長,但在凈利方面則表現不同——
由于硅料價格的大幅下跌,硅料企業凈利同比出現下滑。四大硅料企業表現同樣出現差異。
由數據可以發現,在半年營收中,通威憑借綜合實力居于四者之首,達740.68億,同增22.75%。對于營收的增長,通威將其歸結為主要系光伏板塊經營規模的擴大。凈利為132.7億,同增8.56%,也是四家硅料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凈利正增長的企業。
大全的業績則與通威形成鮮明的對比,營收93.25億,同比-42.93%;凈利44.26億,同比-53.53%。對于雙降的原因,大全在其半年報中將其歸結為主要系報告期內受硅料市場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影響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
伴隨著半年報的披露,隨后大全董事張龍根與總經理周強民雙雙辭職,坊間亦將兩者的辭職與業績的下滑相掛鉤。
協鑫營收的增幅則是四硅料企業中增幅最大的一家。在半年報中,協鑫將其歸結為,受益于公司顆粒硅產能持續增加,以及多晶硅銷量較2022年同期的增長。對于凈利的下跌,其則歸因為多晶硅價格急速下跌。
新特能源無論其營收,還是凈利在四者中都并不突出,對于營收的增加和凈利的變化,新特能源同樣將其歸結主要為多晶硅產能釋放,產品銷量增加。半年報顯示,新特能源半年多晶硅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約80%。對于凈利降低,主要原因源于多晶硅價格的下跌。
從半年報數據可以發現,四企在營收、凈利方面已經出現差別。
通威的雙增進一步彰顯了其實力,且在數額上具有絕對的優勢。當然此也和四企的業務內容相關。
大全的雙降則在四者的比較中處于劣勢。大全作為四企當中唯一一家專注硅料的企業,在面對硅料價格大幅下滑的局面,其業績必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有媒體認為大全“下滑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可能才剛剛推倒” 。
協鑫營收的大幅增長,與顆粒硅的表現密不可分。
相較前三者的“大起大落”,新特能源的業績則顯得更為平穩。
僅從營收、凈利兩項數據的數值判斷,四企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其中通威處于一級團,遙遙領先,協鑫、新特能源則處于第二檔次,大全則弱于前三者。
出貨一強三平
伴隨著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的快速增加,產業鏈中各環節企業的銷售量有著明顯的增加,此點在四家硅料企業身上亦有著體現。
由上表可以發現,截止到2023年六月底,四企業的產能差距相對而言并不大。
通威在報告期末產能為超30萬噸,新特能源并未有明確數據披露,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期,新特能源的高純多晶硅年產能達30萬噸,時間限度并不明晰。協鑫、大全相關數據則在半年報中有明晰的數據披露,以此來看,通威在產能方面依舊有著一定的領先,但相對而言四者之間的差距并不大。
在產量方面,通威未有明確的數據披露,協鑫則11.11萬噸的表現,但其中顆粒硅產量約為8.24萬噸,同比增加634.3%。協鑫在顆粒硅方面發力明顯。新特能源與大全的產量差距并不大,大全領先0.3萬噸,
在出貨方面,雖然四家企業皆出現了正增長,但是在整體趨勢上差異巨大。
通威實現了17.77萬噸的出貨量,同比增幅64%;協鑫則憑借顆粒硅的高出貨量位居第二位,出貨量10.11萬噸(含內部銷售1.15萬噸),同比增幅則達到了150.9%;新特能源受益于裝機量的快速提升,出貨同比增加了80.5%。大全出貨為7.68萬噸,同比增長僅為0.59%,數據并不亮眼。
整體觀察,四家呈現了一強三平的局面,通威在產能、出貨優勢明顯,其余三企之間,雖然有所差距,但是差距整體不大。但三者相較通威都有著一定的差距。
生產成本各不同
在生產成本方面,四個企業各有不同,開始呈現出較大的差距。
在上述表格中,大全并未對生產成本進行披露,其在半年報中表示,目前,公司產品生產過程中電力、水等能源,以及硅粉等材料的單位耗用均遠優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行業平均水平,較低的電力消耗和較低的原材料消耗使公司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
協鑫的顆粒硅生產成本則相對較快,在2023年4月的一季度報中,樂山顆粒硅項目生產數據為4.62萬元/噸。在半年報中,協鑫披露得益于顆粒硅產能的爬坡以及生產工藝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協鑫科技各基地持續刷新成本數據。2023年7月,樂山顆粒硅項目生產成本約3.57萬/噸。在一個季度中后,樂山顆粒硅項目的生產成本環比降幅達22.73%。
通威的生產成本雖未披露具體數額,但是4萬/噸的價格,行業內依舊較具優勢。媒體稱通威為“極限”壓縮多晶硅生產成本。
業內人士披露,頭部廠商硅料成本約4-6萬/噸,二三線企業成本則要高于該價格。在典型狀況下,硅料生產綜合成本為6.6-7.5萬元/噸(不含稅)。
硅料價格近期持穩,伴隨著裝機量的迅速提升,在未來的競爭中,低生產成本的企業無疑具有更大優勢。
研發投入差距較大
四大硅料企業在2023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同樣呈現出差距。
在研發投入方面,協鑫研發投入超9億元,同增30.9%。半年報顯示,除顆粒硅外,還涉及自主研發的CCZ技術,該技術減少拉晶環節的熔料等輔助時間和增加拉晶長度,從而提高拉晶的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拉晶的生產成本。目前公司CCz單臺拉晶爐單產已經超過185公斤/天,并已實現200MW(兆瓦)中試產能。
新特能源對于研發投入的降低,其表示主要是由于集團部分新增研發項目立項較晚,報告期內發生的研發費用較少所致。
大全表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對核心技術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提升:多晶硅裝置能量綜合回收與利用技術實現單位多晶硅綜合能耗進一步降低。多晶硅物耗控制技術實現可回收氯硅烷及其他物料接近零排放。降低多晶硅料的金屬、非金屬雜質含量的技術實現多晶硅料表體金屬雜質含量總和、非金屬碳含量、施主、受主雜質含量總和等影響多晶硅品質的雜質含量進一步降低……
時光流轉,四大硅料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高峰亦有低谷,有領先者的鋒芒依舊,有后來者的強勢角逐,亦有強者的弱勢。但是伴隨著中國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產業鏈上游的硅料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還將面臨著不同的境況。2023年,硅料價格無法與2021、2022相比,產能過剩更將進一步體現,靜待2023年四企業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