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預計,在實現 1.5°目標情境下到 2050 年氫能產量達到 6.14 億噸/年,在總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達到 12%。
氫能產業鏈全景
氧能源主產業鏈包括上游氫氣制備,中游氫氣運輸儲存、下游加氣站、氫燃料電池及氫能源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環節,產業鏈總體趨于完善。其中,氫能源燃料電池環節所涉細分領域和公司眾多,是重要環節之一。
現階段制氫路徑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制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以下稱為“綠氫”)、化工過程副產制氫三種,其中綠氫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氫能供應方式。
全球綠氫政策
歐盟:為氫能戰略提供聯合融資支持。
氫能戰略為綠氫產業指明發展路徑。明確的發展戰略是推動產融規模化融合的前提。2020年7月,《歐盟氫能戰略》( EU Hydrogen Strategy )發布,提出到2050年氫能占歐盟能源消費的比重將由現階段的不足2%提高到13%~14%,分3個階段推進綠氫發展,逐步降低綠氫成本。
2020年12月,22個歐盟國家和挪威發起了歐洲價值鏈共同利益重點工程支持計劃(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IPCEIs),用于支持綠氫全產業鏈的各類項目,形成跨國綠氫網絡,擬到2040年建成長達3.97萬km、連接21個歐洲國家的氫氣運輸網絡,69%的氫氣運輸網絡由天然氣管網改造而成。
德國:公共政策全面支持綠氫發展
德國綠氫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20%。2020年德國發布《國家氫能戰略》,為綠氫的“制儲輸用”制定了協調一致的行動框架,將綠氫確定為低碳工業原料,要求完善綠氫制儲輸用的高質量基礎設施,拓寬進口渠道。2021年,德國通過綠氫供給的電量達到55TWh。預計到2030年,綠氫供電量將再翻一番,達到90TWh~110TWh,工業制氫電解槽容量總和將達5GW.
在資金方面,德國政府提出氫能專項投資框架,計劃到2026年向氫產業投入123.6億歐元;此外,德國設立了國家氫能基金,計劃為氫能提供90億歐元資金支持。在財稅政策方面,德國《可再生能源法(2021)》首次提出支持綠氫的生產和工業使用,減免用于綠氫制取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減免幅度可達85%甚至100%。
德國預計到2050年進口綠氫將達到4500萬t,因此推出了“綠色氫潛能地圖”項目,對非洲地區30多個國家的綠氫生產和出口潛力進行評估,通過積極的對外投資,逐步開展與非洲國家的綠氫貿易。
美國:新激勵政策有望為綠氫產業加速
美國氫能產業起步于20世紀末,2020年11月,美國能源部發布最新《氫能計劃》( Hydrogen Program Plan ),提出未來10年及更長時期氫能研究、開發和示范的總體戰略框架及2030年美國氫能發展的技術和經濟指標。同年,美國能源部啟動了“為地球奮斗氫能計劃”(Hydrogen Earth Shot),旨在10年內將綠氫的成本降低至1美元/kg,降幅達80%;將氫需求提升至目前水平的5倍 [8]。2021年,美國燃料電池和氫能協會發布《美國氫能經濟路線圖》,提出通過公共激勵措施來解決市場推廣初期面臨的障礙。
為推動綠氫市場發展, 2021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 Jobs Act ,IIJA),授權撥款95億美元用于清潔氫的研發、示范項目建設等,其中80億美元用于區域清潔氫樞紐建設,并將繼續對清潔能源和儲能項目提供投資稅收抵免和生產稅收抵免。2021年5月,美國財政部發布了“綠皮書”,提出為燃料電池廠提供投資成本30%的投資稅收抵免;對天然氣管道改造和儲氫項目提供稅收減免等。此外,美國財政部和國稅局于2021年1月發布系統化的碳捕獲與封存激勵政策,即45Q條款最終法規 1,將利好藍氫生產,或將撬動數十億美元私人資本投入藍氫產能中[9]。
韓國:政府投資與各項補貼政策全面帶動氫經濟
2019年1月,韓國政府發布《氫經濟發展路線圖》( Hydrogen Economy Roadmap )。2021年11月,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再次發布國家氫能目標,提出到2050年氫進口代替原油進口、氫能覆蓋大型工業用能的發展目標。根據路線圖規劃,到2040年,韓國氫需求量可達526萬t/a,建立海外制氫基地,通過進口滿足綠氫需求,國內制氫成本下降到3000韓元/kg(約合人民幣16元/kg)以下。2020年2月,韓國頒布全世界首部《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圍繞氫定價機制、氫能基礎設施以及氫全產業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系統的法律框架。
日本:綠色創新基金推動氫能產業長期發展
日本政府將氫定義為零碳能源。2021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聯合相關部門更新了“支持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綠色增長戰略”(以下簡稱“綠色增長戰略”)。根據綠色增長戰略安排,氫有望助力發電、運輸和工業各領域實現脫碳。
中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推進氫能商業化
目前,我國出臺氫能政策多達20余項。《“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到,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 鼓勵氫能發展;《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 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這對氫能商業化應用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經濟性提升是綠氫產業化的主要驅動力
堿性電解槽成本下行路徑:
電解槽設備大型化、模塊化: ① 改進設備構造與核心材料、產品標準化以降低設備成本;② 系統模塊化,多槽對應一套提純分離系統,以降低整體系統成本;③ 電解槽大型化,制氫量提升,將降低單位綠氫折舊成本。
降低電耗: ① 電解槽結構與核心材料的迭代(高電流密度大尺寸電極)。
用電成本下降:① 可再生發電產能持續釋放,綠電發電成本持續下降;② 示范項目推廣離網綠電制氫,以降低用電成本。
設備方面:
與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灰氫、藍氫)相比,無論是堿性電解槽還是PEM電解槽仍然有很大的成本下降空間。PEM電解槽更是比堿性電解槽貴超過50-60%以上,給這些非化石能源制氫技術的市場滲透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當考慮到經濟規模,自動化,零部件供應商增加,大規模市場需求,能源存儲的大量部署應用等這些因素,堿性電解槽和PEM電解槽都被認為還有很大的成本下降空間。其中,電解槽的設備折舊和電費兩部分合計達到成本的 90% 以上。根據業內反饋,在研發方向方面,未來,隨著材料和部件制備、系統集成等技術的突破,綠氫制備技術將朝著延長運行壽命、提升單體功率、降低安全風險和成本等方向發展。
電力成本方面: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預計到 2035 年,光伏與風電的新增裝機發電成 本預計將低于 0.3元/kWh。預計到 2050 年,新增光伏和風電發電成本將降 至約0.13元/kWh和0.25元/kWh,風能和太陽能將成為最廉價和最豐富的電力來源。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將低至11.63 元/kgH2。
電耗方面:
運行負荷和電解水制氫效率降低綠氫成本。以堿性電解水制氫為例,運行負荷分別為1000h、3500h、6000h和 8000h時,平準化氫氣成本分別為58.53元 /kgH2、42.72元/kgH2、40.08 元/kgH2、39.06 元/kgH2。電解水制氫電耗從當5kWh/Nm3降低至4kWh/Nm3時,平準化氫氣成本可降低約20%。
堿性電解槽設備供給端格局
2022年全球堿性電解槽市場出貨量約為1GW,國內出貨量近750MW。中國電解槽設備集中度較高,CR3達到80%,派瑞氫能(718所 子公司)、考科利爾竟立、隆基氫能排名前三。國內電解槽設備有三類參與者,第一類為718所、竟立、天津大陸等老牌電解槽企業,其技術積淀以及產品得 到長期了驗證;第二類為隆基氫能、陽光電源等光伏龍頭企業,資金技術實力雄厚,光伏業務與電解槽制氫業務高度協同;第三類為華電重工、瑞麟科技、 華光環能等新興勢力,切入電解水制氫市場,在行業發展前期搶占市場份額。
中船718研究所:2008年,718所成立全資子公司派瑞氫能,開展電解水設備相關業務。2022年,中船718所舉辦全球首臺套單體產氫量2000Nm?/h水電解制氫 裝備發布儀式,派瑞氫能成為北京冬奧會綠氫制氫裝置唯一供應商。派瑞氫能擁有堿性電解槽產能 350臺,PEM電解槽產能120臺,合計產能約1.5GW。
考克利爾競立:公司核心團隊來自718研究所,參與國家 973 重大科研項目“大規模非并網風電規模化制氫”。2019 年,比利時 John Cockerill集團承接 蘇州競立制氫設備有限公司全部人員和知識產權,成立考科利爾竟立,加大研發,擴大堿性電解槽產能。2021年,公司分別下線國際首臺套1200Nm?/h和 1300Nm?/h的電解水制氫設備。公司現有產能約 1GW,預計2023年將擴充至1.5GW。
隆基綠能:2023年2月,隆基氫能推出 ALK Hi1 系列產品,在直流電耗滿載狀況下可低至 4.3kwh/Nm?,同時推出 ALK Hi1 plus 產品,直流電耗滿載狀況下 低至 4.1kwh/Nm?,在2500A/㎡電流密度下,更可低至4.0kwh/Nm?。隆基氫能2022年作為新進入者,產能快速擴張,22年產能達1.5GW,23年產能將進一步擴 張至2.5GW,25年規劃5-10GW。
陽光電源:對堿性電解槽、PEM 電解槽均有布局,二者單機功率分別可達1000Nm?/h、200Nm?/h,2022年底,配備陽光氫能200Nm?/h PEM電解槽的長江電力綠 電綠氫示范項目產氫成功。
華電重工:電解水制氫設備領域,公司120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與氣體擴散層產品已成功下線。此外,公司持續加大PEM電解設備研發投入,雙技術路 線并行發展。華電集團為公司控股股東,依托華電集團,公司與內蒙古華電氫能簽署《內蒙古華電包頭市達茂旗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工程示范項目PC總承包 合同制氫站部分》。同時收購通用氫能51%股權,在PEM原材料端有一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