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市面向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六大領域,打造未來產業策源高地。
其中在未來能源部分,圍繞新型能源系統建設需求,在房山、通州、昌平、大興、懷柔、延慶、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氫能、新型儲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細分產業。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北京市要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策源高地,其中氫能是北京市迅速布局的一個產業。
北京市氫能產業,可以說主要是拜冬奧會所賜。2022年北京冬奧會因為氣候嚴寒,確定”平原用鋰電池車,山地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因而有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部署。與此前后,國家五部委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北京市抓住機會,成功申報氫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推廣,可謂是雙重機遇疊加。北京市從2020年10月份開始,陸續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從此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相比于北京和廣東,北京市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產業條件要得天獨厚。首先北京因為氣候嚴寒等原因,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要多得多,北京市對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需求進行了細致的應用場景分析,得出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潛力為13.70萬輛;其次北京氫源特別是周邊地區包括河北張家口、內蒙古烏蘭察布等地區綠氫資源豐富,可以說環京地區都布滿了綠氫資源,這是上海和廣東等沿海地區所不具備的。當行業發展重點從氫燃料電池汽車到綠氫產業的時候,上海和廣東只有看的份,但北京卻可以照干不誤。
最后北京還有一個獨有優勢,那就是央企資源豐富。對氫能產業這樣的重資產的能源產業,是央企必爭之地。北京市是央企總部所在地,因此在氫能產業鏈,特別是氫氣的制取運加領域,北京氫能產業優勢明顯。
北京在大干特干的時候,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最早的策源地上海也沒閑著。上海市在2021年底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數字經濟、元宇宙、綠色低碳三大新賽道(后增加智能終端共四大新賽道)。而更早之前的2017年9月份,上海市發布了全國最早的《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但上海缺乏綠氫,在發展綠氫產業上,就相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相比北京等地咄咄逼人的勢頭,上海這個最早的燃料電池產業策源地,有些坐不住了。9月4日,上海市政協舉行上海氫能產業發展研討會,市政協副主席肖貴玉做總結發言說,當下談論氫能源和發展氫能,出發點絕不僅僅是“開辟產業新賽道”這樣單純的經濟思維,而是面向未來的戰略考慮。職能部門要系統謀劃和推進,“這件事不僅重要,而且緊迫。”
形勢很明朗,在發展氫能這個產業上,擁有先發優勢的上海,正被北京這樣的強勁對手追趕。氫能產業的策源地,未來會是誰,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