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擔心過剩 ,一邊持續擴張,當下的中國光伏制造業正在經歷怎樣的發展周期?
一邊是跌至冰點的產品價格,一邊是熱火朝天的擴產規劃。雖然產能過剩的擔憂之聲不絕于耳,但光伏企業擴產的腳步卻并沒有因此停止。
在過熱與擴張的拉扯中,當下的中國光伏制造業正在經歷怎樣的發展周期?
龍頭企業動作頻頻
“現在整個行業一提到擴產,都說自己是理性的,別人是不理性的。”面對產能過剩的市場隱憂,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在下定決心擴產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企業從領導層到管理團隊,都經過了非常全面的調研。“在降碳目標激勵下,全球光伏行業都處于高速增長狀態。特別是2020年至2025年,預計高增速的情況將持續,這也讓資本市場對光伏的認可度增加,大量公司上市融資,壯大企業產能,發展動力十足。”
僅僅在最近兩個月,行業內幾大主流上市企業就在產能擴張上動作頻頻:
7月17日,剛剛回歸A股不久的阿特斯披露,擬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投建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項目一期總投資約180億元。根據相關公告,該全產業鏈項目涉及單晶拉棒和切片、坩堝、電池、組件、工業硅和多晶硅項目等多個環節。
7月17日,晶澳科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網上路演成功舉行。本次擬募集資金約89.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
6月30日,天合光能披露定增預案,擬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等擴產,并將超30億元募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6月21日,隆基綠能披露擬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GDR募資不超過199.96億元,用于鄂爾多斯年產46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鄂爾多斯年產30GW單晶電池項目、馬來西亞年產6.6GW單晶硅棒項目、馬來西亞年產2.8GW單晶組件項目以及越南年產3.35GW單晶電池項目。
高紀凡指出,按照當前態勢,未來5年將是光伏行業發展的關鍵期。“這兩年,新增裝機規模預計還將保持較快增長,但到達一定體量后,增長將變緩。當增量下降,如果企業延續目前的發展慣性,有可能出現和多晶硅一樣短時間內價格暴跌的局面。”
盲目跟風風險巨大
在產能狂飆的同時,同質化競爭加劇或難以避免。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指出,其實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一直都存在,而近10年越來越激烈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資本的影響。“隨著資本力量越來越強,企業要增強競爭力,還是要尋求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在高紀凡看來,既有優勢企業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如果持續努力,未來三到五年還會保持優勢地位。“但對新企業而言,要發展就需要差異化的產品,如果是和既有優勢企業競爭同質化產品,挑戰非常大。”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徐曉華對此深表認同:“盲目跟從行業頭部企業去做同樣的事,非常危險。”
如何杜絕跟風,尋求差異化發展?高紀凡認為,企業需要進一步優勢互補,才能走得長遠。“此前,行業內企業基本是專業化發展,分工明確。近兩年,由于供應鏈部分環節出現短缺和價格波動,企業有了危機感,垂直一體化發展趨勢漸濃。不少企業為了構建更加一體化的結構,選擇投資擴產,對行業格局產生一定影響。一個企業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做好,大不見得強,未來還是要強調合作。”
技術迭代期更需科學布局
雖然從需求角度而言,當前的實際產能已遠超行業需求,但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卻指出,要看到現階段行業正處于技術迭代期,很多新產能是N型產品對傳統P型產品的替代。企業必須通過擴產在未來1-2年內淘汰老舊產能。技術迭代在光伏行業發展史上出現多次,在老舊產能淘汰過程中,不能只看到不停疊加的產能,還要統計有多少產能已退出。而且,光伏制造企業中民企偏多,決策機制相對靈活。“一旦企業看到產能過剩,可以很快停下,目前不少企業就有自己的投產節奏計劃。”
近日,隆基綠能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光伏行業是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產能過剩為結構性過剩,先進產能還無法滿足市場對于高效產品的需求。產能過剩為階段性過剩,光伏行業未來成長空間廣闊,經過優勝劣汰后,階段性過剩的產能會自動出清。
據記者了解,目前,針對短期內光伏產業上游擴產規模巨大、出現過熱苗頭的情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邢翼騰明確表示,希望各有關方面按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原則,認真做好行業分析和市場研究,樹立共贏理念,積極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加強行業自律,理性投資決策。同時,呼吁各地科學規劃產業布局,謹慎引導產業落地,優化營商環境,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無序競爭惡劣,惡意性競爭,共同維護產業鏈的安全平穩可靠,確保市場秩序規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