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競爭加劇,大量系統集成商生存困難,鋰電燃爆特質沒有實現根本性突破,盈利難題遲遲不能解決,密集擴產潮下的產能過剩悄然來臨。
??得益于儲能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市場需求旺盛、商業模式持續改善、儲能標準加快創制,上半年儲能產業延續高速增長的態勢。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反映,儲能行業競爭加劇,大量系統集成商生存困難,鋰電燃爆特質沒有實現根本性突破,盈利難題遲遲不能解決,密集擴產潮下的產能過剩悄然來臨。
報價持續走低
??儲能市場表現如何?在日前召開的高工儲能產業峰會上,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所長陸少科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儲能電池出貨量約為87GWh,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有望達230GWh,比年初預期目標上調20GWh左右。其中,電力儲能全年預期上調15%,工商業儲能全年預期上調超50%,戶用儲能全年預期下調明顯。
??陸少科進一步解釋稱:“上半年工商業儲能產業鏈企業融資金額已超過30億元,有200多家企業布局,今年是當之無愧的工商業儲能元年;用戶側儲能方面,去年大量供應商涌入戶儲市場,疊加歐洲能源價格回落、安裝工人缺乏等因素,實際裝機量不及預期,企業庫存壓力較大,戶儲降溫趨勢明顯。”
??國內市場仍主要由新能源配儲政策驅動。“整體來看,一季度國內儲能累計中標項目超130個,合計約13.5GW/33.2GWh,遠超去年同期招標項目量。2022年一個項目參加系統招標的企業數量多為十家、二十家,今年四十、五十家企業競爭是常態。”陸少科認為,一方面,萬億賽道吸引眾多玩家布局,市場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從電芯、系統、BMS、PCS到項目招標,各個環節都在降價,企業整體毛利率也在下降,生存壓力較大。
??《中國能源報》記者注意到,儲能系統投標報價自今年1月開始趨于下降,目前4小時儲能系統平均報價已低于1元/Wh。
??上游裝備企業大族鋰電智能裝備的副總經理黨輝坦言:“儲能終端交付壓力非常大,裝備由原來90天的交付周期縮短至60天,甚至有企業提出45天、30天的交付要求。”
安全與盈利受關注
??產業快速發展,但安全、盈利等頑疾并沒有解決。
??在陽光電源解決方案中心高級經理王鑫看來,儲能行業安全問題引發的連鎖效應巨大。安全不僅是起火安全,還包括并網安全、運維安全、收益安全、人身資產安全等。“某個項目歷時180天,反復振蕩脫網,最后也沒有成功并網,并網安全是較容易被忽視的。某個儲能項目并網不足一年,電池剩余容量僅有83.91%,對于場站和業主收益而言,這是隱性安全風險。”
??蜂巢能源商儲電池客戶事業群副總裁邢舟指出:“當前,儲能產業企業數量高達8.9萬家,僅2022年就新增3.9萬家。我們在投標過程中發現,市場越來越注重系統效率,BMS、PCS效率要求均在不斷提升。同時,現在市場新入局者較多,質量參差不齊,存在低價競爭,短期業績帶來很多無序競爭。”
??盈利同樣是儲能產業發展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坦言:“我國電力市場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現有機制難以準確反映新型儲能的多重價值,大量新建的儲能電站利用率不高,主要依靠政策拉動。電化學儲能只用于電量平衡太可惜,還可以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電源、黑啟動等多重服務,發揮更大價值。”
??“儲能需要主動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提升儲能利用率,增加收益,促進產業良性循環。”億緯儲能國內區域銷售中心總經理劉洪光指出,未來隨著電力市場的發展,將帶給儲能豐富的交易品種和價值發揮空間。
??據高工產研統計,一季度,儲能電池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其中戶儲電池更是低于3成,產業過剩風險凸顯。業內認為,未來3年內,儲能行業將迎來一輪大洗牌,低端無效產能將被迅速淘汰。
光儲一體化成趨勢
??儲能賽道擁擠,還有跨界者在不斷涌入。《中國能源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風光儲一體化招投標項目明顯增多。儲能已成為新能源企業業績的第二條增長曲線。頭部光伏廠商幾乎全部進入儲能領域,光儲同壽電芯,光儲融合電站、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不斷涌現,光儲一體化正成為儲能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光伏產業經過20多年發展,提前實現了平價上網,現在行業的目標是在2025年至2030年間,實現24小時可調的光儲電站平價上網。簡單來講,未來可以用光能和儲能聯合構建像火電一樣24小時可調用、電網友好型的電站。如果這個目標達成,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就會實現。”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指出,光儲一體化是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營的重要手段,要加強光儲企業與電網企業的協同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方面的工作,實現光伏儲能與電網的互補優化,提高新能源消納效率和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破解光伏儲能電網用能不協同的難題。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光儲一體化并不是簡單地將光伏和儲能拼湊起來,而是打通兩個平臺,在技術上深度融合,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配置,實現項目整體系統效率最優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從儲能產品核心技術來看,光伏廠商切入儲能賽道更多是扮演集成商的角色,短時間難以建立全產業鏈優勢。當前,儲能市場格局尚未形成,在光儲一體化發展趨勢之下,勢必再次重塑儲能行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