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一則來自商務部的新聞吸引到行業目光。針對商務部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對《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進行修訂引起各方關注的相關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回應稱,目錄并不針對某一特定行業。
目錄中包括大尺寸硅片技術、黑硅制備技術、超高效鑄錠單晶/多晶工藝等光伏硅片制備技術。束玨婷指出,在征求意見過程中,收到了對光伏相關技術等條目的反饋意見,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合理建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這是國內首次從官方層面對光伏行業技術納入限制性技術出口名單之列,這與我國近年來光伏技術領域的迅猛發展相符。也有行業人士提出不同意見,3月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在提案中表示,國內光伏硅片制備的技術壁壘并不穩固,限制出口會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全球競爭力以及鼓勵資本輸出以應對老齡化等,形成不利影響。
我國光伏行業面臨日益嚴峻和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經初步調研,自發布征求意見以來,海外的多家企業已開啟中國技術的替代方案,與歐洲、美國等老牌停產的企業研究重啟切片機設備制造和光伏拉棒、切片產能建設方案。”白重恩表示,“此時若限制光伏硅片制備技術出口,將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光伏外貿表現靚麗
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2022年,以電、光、鋰這“新三樣”為代表,就是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的出口為代表,我國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
其中,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光伏產品出口增長了67.8%。更早期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呈現量價齊升態勢,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440.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0.3%。
在光伏組件方面,據第三方咨詢機構Infolink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國總共出口154.8GW光伏組件,相較2021年上漲74%,出口高峰為5-7月。另外,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已占全球市場份額70%。
從減排結果來看,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
歐洲2022年從中國累計進口了86.6GW的光伏組件,占全年中國組件出口的56%,亞太、美洲亦分別從中國進口28.5GW、24.8GW,體現出全球對光伏需求明顯增加,也體現出中國企業在全球太陽能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但2022年受國際局勢變化影響,光伏產業實現遠超預期成長。進入2023年,Infolink指出是否能維持如此高成長率仍充滿未知數,除了基期大幅提高以外,各國政策上的限制也將限制全球需求的增長。
警惕政策變動風險
歐盟2022年5月出臺的《歐盟再生能源計劃》規定,2025年前實現超過320GW的光伏并網目標,并到2030年進一步擴大到600GW。隨著海外各國裝機目標不斷提升,海外需求將持續旺盛。
去年前10個月,歐盟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75億歐元的太陽能部件和設備,占歐盟太陽能相關進口總額的95%。
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日報道,隨著歐洲不在依賴俄羅斯天然氣,該地區希望到2030年太陽能成為其主要電力來源。其中一個挑戰將是,既要實現這一目標,在能源方面又不能形成依賴中國的局面。
目前歐洲多國致力于提高本國光伏產能,降低對中國光伏產品的依賴。REPowerEU計劃推出2100億歐元刺激可再生能源制造。2022年下半年,歐盟又擬推出5650億歐元的“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在企業方面,如意大利能源企業國家電力公司(Enel)旗下的一家大型太陽能板工廠擬將到2024年年中提高該廠產能,目標每年生產足以發電3GW的太陽能板,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板工廠;并從2025年起,不再嚴重依賴亞洲供應商。
在當地時間2月1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批準向羅馬尼亞提供2.59億歐元援助,以支持對電池、光伏電池和面板的生產、組裝和回收投資。該計劃旨在支持羅馬尼亞的區域發展,并促進歐盟與綠色轉型相關的戰略目標。
據參考消息報道,歐盟正在考慮提供更多補貼,鼓勵新建太陽能板工廠和擴建現有工廠。但目前尚不清楚,歐洲是否準備投入足夠多的資金。
歐洲同時也受到美國的競爭影響。2022年美國政府提出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該法案將在光伏的供給與需求兩端提供一系列稅收及補貼措施,包括光伏制造端對太陽能光伏材料的制造稅收抵免;同時提高稅收抵免比例以及期限等條例來吸引光伏企業赴美建廠,刺激本土光伏需求。
3月,據外媒報道,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份提案草案,旨在加強歐洲清潔能源技術生產的生態系統。該草案提出,到2030年,歐盟的光伏組件產能可以滿足REPowerEU計劃和綠色協定倡議預期40%以上的市場需求,其中包括計劃安裝的600GW光伏系統。
歐洲光伏制造委員會(ESMC)認為,歐洲75%以上的光伏組件需求應該由當地生產商來滿足,這意味著到2025年在歐洲生產35GW光伏組件,到2026年生產60GW,到2030年生產100GW。
“但海外本土化的光伏產業鏈產能建設存在周期錯配與成本劣勢,”上海有色SMM網分析稱,海外市場難以享受近兩年行業高增速的紅利,而本土化禁止進口的政策則對當地發電成本造成極大壓力,產生供需失衡,各國本土化政策預測將有放松趨勢,近年無法對中國光伏統治地位產生挑戰。
就光伏技術而言,歐盟難以避免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的依賴,在歐盟光伏價值鏈的某些環節中(包括硅棒和硅片在內),90%以上的光伏產品都來自中國。等待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最終出臺,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反制海外國家扶持本土光伏產業政策,有利于我國繼續維持光伏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