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制氫風口下,風光制氫一體化一路“勢如破竹”。
自2021年各家光伏、風電龍頭進軍氫能跑馬圈地后,氫能源市場迅速“躥紅”,各個龍頭概念股大漲,一度漲停。能源界有聲音表示,氫能風口到來,新的能源革命即將爆發。
然而兩年時間過去,有人對氫能產業開始發出質疑:“只是口號喊的響亮”。實際落地項目較少,看不到多少成果。
風光制氫的前景是明亮的,可面臨下游應用場景尚不豐富的窘境也是需要考量的。這不僅是對龍頭企業跨界氫能的一大挑戰,更是對老牌石油、化工等高碳排企業轉型的巨大考驗。
從發展規劃來看,內蒙古、山西、寧夏從發展規劃來看,內蒙古、山西、寧夏等地率先成為“十四五”時期風光制氫示范項目主要建設地區。根據“十四五”時期各省能源電力規劃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累計及新增風光裝機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我國新能源第一大省。緊緊把握風光制氫一體化的重大機遇,高效促進項目落地開工,成為內蒙古近期備受能源界關注的一大原因。
2月16日,中國石化在內蒙古第一個綠氫示范工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開工,該項目年制綠氫3萬噸,就近用于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降碳減碳,其中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450兆瓦和270兆瓦。
2月初,總投資40.77億元的阿拉善能源60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正式簽約,項目建設40萬千瓦風力、20萬千瓦光伏及配套綠電制氫設施。
此前,內蒙古能源局發布通知表示,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將于今年12月開工。該項目新能源建設規模254.6萬千瓦(其中風電174.2萬千瓦、光伏80.4萬千瓦),制氫能力10萬噸/年,氫氣通過長輸管道送至燕山石化,項目投資業主為中石化新星內蒙古綠氫新能源公司,計劃總投資205億元。
據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初,內蒙古累計批復4批風光制氫項目31個,其中并網型27個,離網型4個。配套新能源1315.25萬千瓦,其中光伏466.9萬千瓦、風電848.35萬千瓦,配建儲電13.5萬千瓦時、儲氫21.6萬噸,年制氫能力53.189萬噸。
“碳中和碳達峰”的雙碳目標,極大地推動了氫能產業的爆發。業內有一種說法是,在理想狀態下,風光制氫就像一臺清潔能源永動機,是互利雙贏的絕佳發展路徑。然而,介于成本問題,風光制氫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還未可知。
即便面臨重重阻礙和艱難,內蒙古仍舊堅定發力風光制氫,或許也是這一煤炭資源大省的一條轉型之路。即便在短期還未看到效益,國內外也已將目光轉向了風光制氫一體化這一模式。
相關分析表示,目前,國內相關政策已經體現出對風光制氫一體化的傾斜和鼓勵,當可再生能源規模逐步擴大之時,風光制氫項目的經濟性也會逐步凸顯,但其風險也需注意。此外,關注風光制氫項目應用領域的項目管理機制,有序策劃項目布局也是一大問題,避免出現缺少銜接、“一窩蜂式”投入的情況。
能源界達成普遍共識,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市場和政策雙重發力,既需要政策的引導,同時也需要市場上中下游的相互聯動。在上游制氫環節,需要各級政府助力項目的落地及推動;在中游儲運環節,需要加氫站及輸氫管網的建設速度加快;在下游用氫環節,需要豐富用氫場景,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氫能熱電聯供系統應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