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俄烏沖突升級后,國際原油以及天然氣供應鏈受到猛烈沖擊,全球原油以及天然氣的供應受阻,市場對于供應的擔憂情緒一度推動國際原油價格突破120美元/桶的高位水平。與此同時,由于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此,在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下,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也節節攀升。
對于全球能源市場而言,俄烏沖突引發了兩項關鍵變化——尋求能源安全的需求增加以及清潔能源轉型遭遇挑戰,并且兩者互相交織、互相影響。這兩種情況在歐洲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一直以來,歐盟都是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排頭兵”,在發展太陽能以及風能等清潔能源上不遺余力。
然而,俄烏沖突所引發的能源危機給了歐洲“當頭一棒”。一方面,當前清潔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可持續性仍有一定的限制,在極端天氣災害下,很難完全承擔起供應能源的重任,仍然需要原油以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幫助;另一方面,能源危機進一步放大了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迫切性。想要尋求和實現能源安全,需要豐富能源多樣性,避免能源供應的單一性。而發展清潔能源則是關鍵所在。
在經過能源危機的沖擊后,市場中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需要增加原油以及天然氣的投資以及產量,避免未來再次出現類似的能源危機。第二種認為,應當進一步加速清潔能源的發展,推動能源綠色轉型,這樣既有助于增加能源供應,豐富能源多樣性,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風險。
而這也就導致了全球能源市場出現了雙向發展的情況——增加化石燃料的投資與使用,同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從目前的情況看,清潔能源在供應穩定性以及充足性方面確實存在短板,使用場景也受到限制。在俄烏沖突發生后,供應鏈的瓶頸也導致清潔能源的使用成本有所增加。
因此,從短期來看,避免再次發生大規模的能源供應危機,或將需要繼續依靠化石能源。以歐洲為例。由于歐洲地區的能源供應高度依賴外部進口,因此在俄烏沖突下,其能源供應鏈遭遇了強烈沖擊。為尋求能源安全保證能源供應,在去年冬季來臨前,歐盟多國都加大馬力,采取各種方式增加天然氣的儲量。歐洲多國都重啟了煤電以及核電項目,傳統的木材取暖方式也獲得了消費者更多的青睞。
不過好在這個冬季并非如預期中那樣寒冷,歐盟并未再次出現嚴重的能源供應短缺問題,但這并不意味歐洲不會再次經歷能源供應危機。對于歐洲而言,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將在能源清潔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際能源署(IEA)曾警告稱,在2023年歐洲地區依然有可能繼續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的情況,對此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國際原油需求方面,IEA公布的1月原油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90萬桶/日,達到創紀錄的1.017億桶/日。航空燃料仍然是最大的增長來源,增加了84萬桶/日。2023年的世界石油供應增長將放緩至100萬桶/日。在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盡管由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和冬季風暴導致美國供應中供應減少,但供應量仍超過需求100多萬桶/日。
而從長期來看,盡管能源危機暴露出了太陽能以及風能等清潔能源存在的缺點與風險,但鑒于推動碳減排以及豐富能源多樣性助力能源安全的目標,全球能源向綠色能源方面轉變仍是大勢所趨。只不過這個過程將是漫長而充滿挑戰的。
歐盟發展其能源體系的主要思路是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以及風電等能源,同時配合有氫能等,但是清潔能源體系建設所要耗費的時間可能需要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即便歐盟已經開展多項行動增加能源供應途徑以及能源多樣性,但在長期的過程中,能源供應短缺風險會如“幽靈”一般,始終徘徊在歐盟的頭頂。在此期間若大量投資撤出化石能源行業,并且清潔能源并不能在短期內完全覆蓋化石能源的供應缺口,那么在遭遇極端天氣或者地緣政治風險時就很有可能出現能源危機。與此同時,這也導致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推動碳減排的壓力下,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綠色轉型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俄烏沖突下的能源危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也顯示出當前全球暫時無法徹底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使用,目前的能源運行以及儲存體系也更加適合化石能源。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要暫停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相反,能源危機顯示出了豐富能源供應以及提高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而發展清潔能源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
地緣政治風險下,增加本地能源供應尤為重要。隨著近些年太陽能以及風能技術的持續發展,其發電成本顯著下降,這將成為推動清潔能源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而在未來持續向清潔、綠色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也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為實現綠色能源的安全轉型做好準備工作,在不發生能源供應危機的情況下推動能源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