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記者 王寅娜)日前,交通運輸部交通排放控制監測技術實驗室開放課題《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技術經濟評價與推廣應用路線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提出依托我國沿海風電場,建設一批為沿海氫能船舶供給綠氫的海上加氫站,形成“海上氫能走廊”。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快速發展,沿海氫能動力船舶發展也表現出巨大潛力,兩者相結合,互相依托、互相促進,將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為此,我們首先提出了‘海上氫能走廊’的概念?!闭n題負責人、遼寧省新能源動力船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楊國剛介紹,“海上風電和氫能船舶走廊的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我國沿海地區建造一部分海上加氫站,散落分布,可為附近海洋牧場的近程工作船加氫。當技術相對成熟后,在港口區域范圍內建造多座海上加氫站,區域內各加氫站相互聯系,可為部分遠程工作船加氫。當我國沿海地區具有大規模的海上加氫站后,以我國5個港口群為重點發展對象,兼顧其他城市省際氫能船舶的加氫需求,依托我國的沿海航線,建設一條‘海上氫能走廊’,如果在沿海區域建造100座日供氫5000kg的海上加氫站,預計每年可以節約超過45萬噸柴油,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50萬噸,能夠為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作出巨大貢獻?!?/p>
交通排放控制監測技術實驗室由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共同建設。實驗室面向支撐生態文明建設、交通強國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致力于研發污染控制與環境監測所需重大技術、關鍵裝備和管理平臺,助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