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策、資本賦能各地氫能產業,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動下,政策多點開花,企業加大投入,進入2023年,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近期,多個省市或將氫納入重點發展產業,或出臺專項補貼政策等。
上海:到2025年將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超過70座
近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指出加大氫能制、儲、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拓展氫能應用場景。到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超過70座,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突破10000輛。結合自然條件和港口、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公交樞紐場站、軌道交通車輛基地能源需求,推進應用光伏發電、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加大氫能技術的示范應用。
江西:打造“氫清江西”綠色發展新動能
近日,江西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印發江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的通知,提出結合省內能源、交通、經濟等資源和基礎設施布局,統籌各地氫能產業發展的綜合條件和已有基礎,著力建設以“九江-南昌-吉安-贛州”為軸線的“贛鄱氫經濟走廊”,貫通鏈接內部、融入周邊的氫經濟主動脈,北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南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帶動東西兩翼各地結合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氫能相關產業,形成全省氫能產業大局協調、分區集聚、多元共生的發展格局和產業生態體系,打造“氫清江西”綠色發展新動能。
甘肅:進培育氫能企業20家以上,年產值達到100億元
日前,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20萬噸/年左右的制氫、儲氫基地。氫能在各行業減碳作用明顯,計劃減少碳排放200萬噸/年左右。引進培育氫能企業20家以上,年產值達到100億元。
常州:推進加氫站建設
近日,常州市武進區印發《關于支持武進區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通知》,提出強化項目聚集、加快企業培育、引導技術攻關、構建創新平臺、推進加氫站建設、探索應用示范、強化金融支持等七項任務。
對實際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新引進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燃料電池生產、整車制造項目,根據三年內地方貢獻總額 " 一事一議 " 給予支持。對通過增資開展氫能項目的存量企業,按照其增量部分參照新引進項目辦法執行。
對年營業收入首次超過2000萬元、5000萬元和1億元的氫能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或單項冠軍產品、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主導編制氫能產業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并發布,且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或機構,分檔擇優給予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獎勵。
此外,除上述省市外,在2022年,已有多地發力氫能產業發展,并列出了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
廣州:2025年力爭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
2022年9月,廣州市發改委正式印發《廣州市氫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其中提到,“十四五”階段(2021-2025年)規劃目標為:新建制氫站1座,累計建成制氫站3座以上;累計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開展1-2座制氫加氫合建站建設,1-2座儲氫站(或依托制氫站、制氫加氫合建站、加氫站統籌考慮儲氫)有關工作。形成3.5萬公斤/天(1.3萬噸/年)燃料電池用氫氣制氫能力,形成不低于4.0萬公斤/天加氫能力(1.5萬噸/年),可以滿足6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車運行用氫需求。
福建:2025年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2022年12月份,福建省發改委印發了《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計劃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覆蓋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燃料電池和應用等領域,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全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覆蓋全省主要氫能示范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北京:2025年北京市發展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建74座加氫站
2022年11月22日,北京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2025年前,北京力爭建成并投運74座加氫站。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河南: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2022年9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和《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規劃》中明確了發展目標,預計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廣示范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突破5000輛,氫氣終端售價降至30元/千克以下,建成3-5個綠氫示范項目。
河北唐山:2025年,建成加氫站30座
2022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印發《唐山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30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數量力爭達到2500輛,構筑起涵蓋燃料電池汽車及車用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協同的自主研發產業體系,引進國內先進企業8家至10家,氫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
氫能未來發展市場如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企業評價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周健奇日前表示,當前,我國氫能開發利用處于從投入期向成長期進階的萌芽階段。產業技術創新成效顯著,關鍵核心技術或已突破,或已踏入全球領先行列,“卡脖子”環節逐步聚焦并緊隨世界先進水平。同時,數量居全球之首的市場主體有力支撐了氫能的開發利用,氫能產業鏈較快完善,在不同環節基本上都分布有頗具前景的代表性企業。
中信建投認為,氫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利用非化石能源電力、提升電氣化率方面具備廣闊應用潛力,是電力的重要補充。從現狀到“達峰”到“凈零”,氫的利用規模有望實現3倍以上的增長,接近1億噸每年。
浙商證券指出,隨著氫能產業規劃的落地、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迭代、核心材料的國產化,燃料電池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逐步進入市場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