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市產業重鎮海滄區,最為“根正苗紅”的企業之一大概就是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按上市公司簡稱“廈鎢新能”)。其母公司廈門鎢業既是海滄本土最早的國有工業企業之一,又是在上交所主板較早上市的企業;而廈鎢新能這棵“壯苗”從母公司分拆上市,正在長成參天大樹。
2022年前三季度,廈鎢新能實現營業收入220.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13.6%、115.3%。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張,廈鎢新能有望成為海滄區首家產值過500億元的國家級高新企業。一家世界級的新能源材料企業正在廈門灣畔崛起。
廈鎢新能副總經理陳慶東,一位少壯派高管,入職廈鎢已經有25年,沉穩謙遜中透著對廈鎢的感恩和自豪。“仗父兄之烈”,開宏偉藍圖。開宗明義,陳慶東首先強調廈門鎢業和廈鎢新能從“零”做到世界領先,離不開傳奇老掌門人劉同高的艱苦創業和戰略眼光,離不開幾代領導班子的卓越管理和開拓進取。
20年前的“神奇”布局
廈門鎢業的前身是位于海滄的廈門鎢品廠,更早前則是1958年就成立的廈門氧化鋁廠。由于體制、機制的制約,廈門氧化鋁廠沒有正式生產過一噸氧化鋁。1982年,劉同高接手經營困難的氧化鋁廠,“在一個沒有鎢礦的地方”主導轉產鎢制品,并持續擴大生產規模和拓展深加工。1995年,廈門鎢品廠年產6000噸仲鎢酸銨生產線順利投產,生產能力由4000噸提高到1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鎢冶煉企業。1997年,企業整體改制為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功上市。
陳慶東說,就在廈門鎢業上市的那一年,老董事長劉同高到日本考察鋰電池企業,回國后就開始謀劃電池材料業務,并于當年實現鎳氫電池負極材料貯氫合金的生產。他說:“現在回頭看老董事長20年前的落子布局,我們都嘆服他的眼光敏銳。”
2004年,廈門鎢業在電池材料業務上開始聚焦鋰電池正極材料,陸續投入巨資建起鈷酸鋰、三元材料及磷酸鐵鋰等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不斷“沉潛”發展。
“其實這塊業務一開始,在國內外就是充分競爭的。我們持續研發投入,歷經十多年生產實踐積累,在高性能鈷酸鋰這個品類做到國內第一,在高性能NCM三元材料保持國內第一梯隊。”陳慶東介紹說。
此后,劉同高功成身退,接班團隊在加強經營管理、研發創新、練好內功的同時,充分利用廈門鎢業上市后的融資便利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延伸產業版圖,在鎢、鉬、稀土、新能源材料幾大核心領域做大做強。陳慶東說:“老董事長退休后,直接向接班團隊明示:世界變化快,不能因循守舊,你們盡可以打破原來的不合時宜的條條框框。”
隨著新能源材料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更好地實現新能源材料業務的獨立運作,促進新能源材料業務經營業績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2016年底,廈門鎢業以電池材料事業部為班底,正式成立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彼時,國內以3C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為主要市場的鋰電池賽道,“風口”初露端倪。廈鎢新能厚積薄發,逐漸迎來高光時刻。
上市前傳:闖過險關天地寬
陳慶東說,廈鎢新能從母公司分拆獨立,一開始并沒有奔著單獨上市這個目標,首先是要做大做強。
然而,廈鎢新能在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十幾年研發深耕,加上新能源風口漸起,反而讓其面臨巨大的風險——外部挖人“群狼環伺”。“公司上市前,核心員工的收入水平都還沒有提起來,各方獵頭開出的薪資卻可以翻倍。”
廈鎢新能不能當“黃埔軍校”,核心研發團隊和經營管理人員必須保住,管理層將股改和上市提上議程。即便如此,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信心廈鎢新能能夠成功上市。因為母公司廈門鎢業已經是上市公司,要分拆再單獨上市,當時在福建省沒有先例,在全國也少見。“我們從董事長到副總,那時候是一家家登門拜訪,和老員工談感情、談未來,千方百計穩住核心團隊。”
關鍵時刻,深化國企改革的春風給廈鎢新能帶來了轉機。2017年5月,廈鎢新能被福建省國資委確定為福建省第一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2019年5月,廈鎢新能增資擴股,在引入福建省國企改革重組投資基金、上游供應商天齊鋰業、盛屯礦業等戰略投資者的同時,順利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在增厚公司資本實力的同時,穩定了一大批核心經營管理和研發工藝人才,為公司后續的高速發展夯實了基礎。
2019年1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出臺《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廈鎢新能的上市迎來了曙光。2020年4月,廈鎢新能完成股份制改制,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之后迅速啟動了上市計劃。5月,完成上市輔導備案;8月,提交上市申請;12月底,通過上市審核。2021年8月5日,廈鎢新能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五家、福建省第一家“A拆A”成功上市的公司。
“我們2019年首期員工持股計劃實施的時候,有博士員工賣房認購股份,在家里頂著巨大壓力;上市那一天,大家終于揚眉吐氣。”陳慶東回憶去年赴上海上市敲鐘的情形,不禁笑談起來。
穩健經營與創新進取
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廈鎢新能如何達成和保持龍頭地位呢?陳慶東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的穩健經營、品質管控和研發創新。這也是母公司廈門鎢業的經營哲學。
首先是廈鎢新能的穩健經營策略。一方面,堅持“低庫存、快周轉”的原材料經營思路,對占據成本大頭的原材料無意賺取差價,避開其價格波動大的風險,只賺取深加工的穩定利潤。“近年來的經營利潤都是穩步提升,不存在大起大落。”陳慶東說。可以確定的是,我國新能源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足以支撐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堅持“大客戶戰略”,跟信譽良好的大客戶合作。目前,廈鎢新能在民用鋰電池材料領域,已占據49%的市場份額,在車載鋰電池材料領域也居于前列。
其次是過硬的品質管控。“我們作為電池材料供應商,深知鋰電池的安全性是生命線。為了確保下游客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我們從做這個行業以來,就十分注重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一致性。長期保持過硬品質交付,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才成長為龍頭企業。”
第三,雄厚的研發實力。陳慶東表示,廈鎢新能在電池材料研發方面對整個行業都有貢獻,研發了首款大單晶三元材料,技術路線擴散后,助力國內電池廠走出國門跟國際先進廠商競爭。“我們的研發力量七成以現有市場為導向,還有三成左右是面向未來市場的前沿開發,保持一定的前瞻性。”
市場導向、研發驅動、品質導航,這是廈鎢新能持續做大做強的“方法論”,借助上市后的資本運作,廈鎢新能乘勢啟航、快速成長。截至2022年11月,廈鎢新能擁有6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1家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擁有廈門海滄、璟鷺、三明、寧德、雅安五大生產基地。
陳慶東表示,廈鎢新能堅持走“產品高端化、產研一體化、經營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打造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基地。“這些年來,廈鎢新能可以說充分把握了機遇、抓住了窗口期,才讓公司在多個細分領域取得龍頭地位,未來公司仍將堅持做好品質和研發創新,塑造卓越的廈鎢新能品牌。”
陳慶東表示,廈鎢新能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海滄區優良的營商環境,區政府和區工信局等部門不但大力支持公司增資擴產,高效率提供300畝項目用地,還為公司項目審批備案、用電、人才補貼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使其在海滄的生產基地快速擴大產能。(王應武 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