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地區新能源資源富集,為風電、太陽能發電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提供了廣闊平臺,與之協同的儲能產業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十四五’期間,僅陜甘寧青新5省區規劃和在建新型儲能規模,合計已超過1000萬千瓦。”在12月1日舉行的2022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披露了這一數據。
規模之下,新型儲能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卻亟待提高。如何實現大規模新能源應用與儲能協同發展?如何將西部新型儲能打造為樣板工程?會上,多位專家學者提出了相關建議。
避免“一刀切”按比例配置儲能
劉亞芳表示,西部各省新能源基地的資源稟賦、電源結構、電網結構、負荷特性和受端電力系統的源網荷特性都存在差異。推動新型儲能發展,首要工作是在規劃布局上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測算的原則。
她指出,為實現新能源經濟高效開發消納,有關地方政府、企業要按照《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等政策要求,認真分析測算,根據新能源項目開發情況,科學安排新型儲能發展規模、建設布局和建設時序,避免“一刀切”按比例配置儲能。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看來,西部各區域應從系統角度謀劃布局清潔能源、調峰電源、儲能電站項目。“要借助新能源產業優勢資源基礎,打造儲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儲能產業鏈。”他建議,充分考慮各類儲能技術成熟度和建設成本,優化技術配置,創新儲能電站運營模式,同時完善電力市場體系,建立合理的新型儲能成本疏導機制,加快推動新型儲能項目全流程的標準化體系建立。
“近期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研究編制大型風光基地及送電配套新型儲能的規劃技術導則。下一步,將結合各方面的反饋意見修改完善,爭取年內印發,為各地提供指導和支持。”劉亞芳透露。
“建而不用”矛盾亟待化解
“陜西省力爭到‘十四五’末,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2022年,圍繞‘陜湖直流一期’配套以及‘渭南新能源基地’規劃建設16座共享式新型儲能電站。”陜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郭廷波表示。
西部地區的發展規模折射出儲能行業的火熱態勢。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陳海生介紹,截至2022年10月,全國明確儲能裝機規劃的共計27個省份,規模已達7360萬千瓦。
這一數據遠超《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2025年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
然而,與各地雄心勃勃的規劃目標相對應的,是新型儲能設施利用率低的現實,制約了其在電力系統中發揮實際效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新能源配儲能運行情況調研報告》顯示,調研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為12.2%,新能源配儲能利用系數僅為6.1%,其運行策略最多做到棄電期間一天內一充一放,整體調用情況較差。
“國家能源局高度關注近期輿論反映的設施利用率問題,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項目配建儲能,卻很少調用甚至不調用的問題。”劉亞芳強調,要切實加強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提高已建成新型儲能設施的利用率。“各有關地方政府要仔細研究,全面調查分析原因,盡快化解‘建而不用’的矛盾。相關電網企業要加快完善儲能設施并網技術和管理規范,電力調控機構要加快完善儲能調度管理制度,優化系統運行方式,積極探索建立新型儲能、‘新能源+儲能’一體化系統調度機制。”
創新挖掘新型儲能多元價值
“從各省規劃來看,多數省份鼓勵發展‘新能源+儲能’的應用模式,鼓勵建設集中式共享儲能和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陳海生表示,“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不斷提高,電力系統中儲能的配置比例以及配置時長都會不斷提高,長時大規模儲能的建設是大勢所趨。”他認為,要實現儲能產業大規模發展,還要在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價格機制和電力市場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加強。
劉亞芳提出,電力市場建設主管單位要結合“兩個細則”和電力市場建設,及時調整豐富交易品種,優化市場交易規則,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為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掃清障礙,使新型儲能通過技術性能多元價值獲得合理的市場回報。
“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新能源、電網、儲能、主動負荷重構能源系統。”清華大學教授夏清表示,只有滿足激勵相容的機制,才能激活各環節的活力,激發源網荷儲高效精準的互動,激勵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在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市場體系中,電力現貨市場可以精細刻畫每一時段的電能價值,以分時容量電價度量儲能的價值,進而激勵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
作為市場化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型儲能發展勢必要求制度的創新。“在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商業模式等工作中,都應該積極開動腦筋,創新工作方法,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調整完善體制機制,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挖掘釋放新型儲能多元價值。”劉亞芳說。
目前,全國已經有十余省份探索開展新型儲能示范,在成本疏導機制、項目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政策,建立了有關工作機制,充分調動產學研用各方資源,形成了有益經驗。
郭廷波介紹,陜西鼓勵并支持建設企業開展儲熱、儲氫、壓縮空氣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示范應用。針對主流鋰電池儲能電站,陜西提出了儲能系統性能指標和運營生命周期的門檻性要求,實施新型儲能項目屬地備案管理,編制出臺新型儲能管理辦法,明確儲能電站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及市場化交易等。“未來,我們將積極探索具有陜西特點的碳達峰實施路徑,為推動陜西省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