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央視《對話》欄目來到內蒙古,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王莉霞展開探討,傾聽她對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看法、建議。
提到內蒙古,您會想到什么?幾乎所有人都能想到草原、牛羊肉、牛奶等。正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王莉霞所言,這是一片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在11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鋪展著美麗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大沙漠。同時,內蒙古也是國家的一塊寶藏,是我國重要的糧倉、肉庫、奶罐。
此前總書記曾賦予內蒙古“兩個基地”的戰略定位——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王莉霞表示,這是重大的政治責任,也是內蒙古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優勢。“煤炭探明儲量5500億噸,占全國1/4;稀土4300萬噸,占全國4/5;風能資源量全國第一、太陽能資源量全國第二。”內蒙古要建設好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要把各種能源資源優勢整合起來,打好組合牌。所以,內蒙古既要“羊煤土氣”,也要“追風逐日”。
王莉霞介紹說,經過多年發展,內蒙古新能源產業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全國最大的沙漠光伏發電基地、光熱發電基地,單體規模最大的單晶硅制造基地,都在內蒙古。對此,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表示,呼和浩特既有“距離天津港不到700公里”的交通優勢,也有非常好的電力價格優勢和高校優勢,這是他們選擇落地呼和浩特的關鍵。
王莉霞表示,目前內蒙古新能源裝機總量超過50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超過4000萬千瓦,居全國首位,太陽能光伏裝機也排在全國第九。同時,新能源發電總量、外送電量均為全國第一。“2021年內蒙古新能源發電1200億度,超過三峽工程全年發電量,相當于再造一個三峽工程。”同時她提出,“2021年內蒙古新能源發電量只占全部發電量的20%,未來潛力很大。”
圍繞新能源開發與建設,內蒙古自治區確立了一系列發展目標。王莉霞強調,內蒙古需要由化石能源大區轉變為清潔能源大區,同時改變過去的“發電-賣電”模式,轉向全產業鏈發展。希望內蒙古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總量要超過火電裝機總量;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量要超過火電發電量。”
據悉,內蒙古目前在建和擬建的新能源項目已經達到9000萬千瓦,“十四五”時期要達到1.35億千瓦,市場容量巨大,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關注。三峽集團總經理韓君表示,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他們把內蒙古新能源開發作為公司的戰略要地,作為集團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建和已經建成的新能源項目達到800萬千瓦,要力爭在“十四五”打造一個“塞上風光三峽”。
王莉霞認為,僅有新能源的開發、建設是不夠的,要一手抓新能源的開發建設、管理運營,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她強調,搞裝備制造業不能“縣縣點火、處處冒煙”,因此加強了自治區的統籌,基本鎖定呼、包、鄂、通四大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龍頭企業,稱為鏈主企業。
以光伏產業為例。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介紹,他們在鄂爾多斯投資的高效率光伏大組件,改寫了內蒙古原本“只有光伏原材料,沒有光伏終端產品”的歷史,讓內蒙古生產的光伏產品和內蒙古的光伏電站緊密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他們正在規劃在鄂爾多斯投資全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全產業鏈光伏零碳產業園區。
晶澳科技輪值總裁楊愛青表示,晶澳作為光伏行業頭部企業,也希望帶領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投資內蒙,打造產業集群,助力自治區的光伏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王莉霞對相關企業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草原風光好,綠電送全國。‘十四五’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要達到1.5億千瓦,到2030年要超過3億千瓦,市場龐大。每年需要風電裝備8000臺套左右,需要光伏產品5000萬千瓦以上。市場在這里,前景在這里,相信企業家的腳步也一定會來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