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分布式風電和光伏,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通過規模化效應有效降低土地、基建、運維等成本,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和開發效率,充分發揮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的風電光伏資源潛力,有利于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同時,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項目堅持規模化集約化開發與多能互補生態融合發展原則,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開展風電光伏治沙、防風、固草,系統保護和修復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和減碳效益。隨著相關政策密集出臺,風電光伏基地正迎來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2021年10月,我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正式提出,將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同年12月,《關于印發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的通知》出臺,拉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的序幕。其中共涉及19個省(區),總規模97.05吉瓦,風電光伏比例約為40%和60%。今年2月,《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地區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設風電光伏基地總裝機約4.55億千瓦。
未來我國新能源系統中,風電光伏基地是關鍵一環。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以“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生態優先、目標導向、保障消納”為指導原則,目前第一批規劃項目已開工建設,第二批正有序開展。從項目實施進展看,還面臨一些挑戰。
一方面,消納能力面臨電力系統規劃的制約。以沙漠、戈壁、荒漠為主要布局場景的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大多分布在內蒙古、青海、吉林、甘肅等西部以及北部地區,這些省(區)消納能力有限。據統計,從2021年底陸續開工的第一批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中,近75%需要通過特高壓跨區域輸送消納發電量。因此,風電光伏基地消納需要新增特高壓輸電通道和提高存量特高壓輸電通道利用效率雙管齊下。但目前新建特高壓通道推進不及預期。送受兩端省(區)利益訴求不一致,受端省(區)希望以低于當地燃煤基準價接收電量,而送端省(區)則集中在規模與體量方面,包括加強配套電源建設以及調峰能力平衡等。此外,基地項目的電力消納對電網安全和電力輸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規模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電源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一些新問題。
另一方面,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面臨較大壓力。首先,基地項目要求的儲能配比更高。據統計,15%至20%儲能配比基本是西北省(區)的標配,直接提升了項目建設成本,在當前電化學儲能價格大幅上漲情況下,即使大部分項目重視規模效應,均以200兆瓦甚至500兆瓦作為單體最小規模,經濟效益壓力依然很大。其次,光伏組件成本上漲。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上漲。再次,電價不確定性影響經濟效益。2021年配置的基地項目大部分按照燃煤基準價平價上網,但風電光伏基地形成的綜合電價是燃煤基準價,投資企業還需承擔一定的靈活調節能力的電源成本。同時,越大規模的基地項目承受的電價波動風險越高。最后,地方政府相關訴求也帶來經濟效益壓力。地方政府對基地項目給予較多支持,同時其訴求也更為廣泛,包括利潤分成、產業配套、稅收、外資等方面的非技術成本,給基地項目帶來經營壓力。
面對上述挑戰,有如下建議。一是有針對性地加快完善輸電網絡建設規劃,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與輸電通道的布局銜接,充分調動通道中存量火電和大型水電的調節能力,增強電網整體調節能力和輸送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二是深化基地與東中部負荷中心協同發展,完善促進新能源消納政策和市場機制,通過更有力的政策保障、更合理的電價機制、更完善的輔助服務,引導基地項目積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擴大市場消納容量,可持續地提高項目經濟效益。三是探索打造多能互補的新模式,通過調峰調頻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線,提高項目消納能力與利用效率。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林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