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市出臺《濟南市“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在7月18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該《規劃》是我市首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助力綠色產業升級的專項規劃,是“十四五”時期我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行動綱領,對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全市萬元GDP能耗、萬元GDP碳排放累計下降30%以上
“十三五”時期,濟南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效明顯。
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四新”經濟增加值比重超過3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5.29%,省級以上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771家。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全市萬元GDP能耗、萬元GDP碳排放累計下降30%以上,煤炭消費總量壓減22.5%,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3.77%,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20.4%。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消除劣V類水體任務目標,重點泉群連續17年持續噴涌,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2%。
到2025年,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
《規劃》共十章,主要有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總體要求,七項重點任務和六項重點工程,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內容。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機制體制更加完善。為進一步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從經濟綠色轉型、資源利用效率、綠色基礎設施、綠色發展底色4個方面提出了17項主要發展指標。
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圍繞規劃總體目標要求,《規劃》在產業結構、空間格局、生產生活方式、機制制度等方面明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重大措施。
加快經濟綠色轉型。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產能,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工業綠色轉型。促進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綠色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產業。
培育綠色產業體系。打造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生態環境、綠色服務和綠色新興“4+X”綠色產業體系,形成“千百億”綠色產業格局。培育綠色產業市場主體,實施掐尖扶壯工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高質量發展龍頭企業,在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無廢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創建為抓手,建立企業微循環、產業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循環型體系。
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以新型城鎮建設為依托,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設施、交通設施、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建設水平,打造更加清潔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加暢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和更加低碳的城鄉建設體系。
推行綠色生活方式。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全面推動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增強全民節約意識,深化綠色生活建設行動,加快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夯實綠色發展底色。彰顯“山泉湖河城”空間特色,厚植綠色生態優勢,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全面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激發綠色發展動能。完善綠色發展制度,強化綠色技術、綠色金融和綠色制度支撐作用,在綠色技術成果轉化、豐富綠色金融服務模式、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力爭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至7%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路徑和措施。
立足能源資源稟賦,我市將以太陽能為重點,以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為補充,探索發展核能,大力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力爭提高至7%。重點加快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建設,有序推進“光伏+”集中式電站建設,實現光伏跨越式發展。結合供暖需求,改造和建設一批生物質、地熱等供暖項目,擴大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推進“百千鄉村”綠色能源發展行動,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推進氫能全產業鏈條發展,加快氫能多場景應用。開展核能小堆供熱可行性研究論證,探索清潔供暖新模式。
我市還將加快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堅持替代優先、先立后破、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原則,有序推動燃煤供熱鍋爐、小型燃煤熱電廠熱源整合工作。提升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通過加快天然氣長輸管網、調峰和應急儲備能力建設,完善城市天然氣輸配管網等措施,推動實現天然氣高壓管網規劃建設“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調配“一張圖”,提升供氣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