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作為新能源產業起步最早的縣區,多年來依托優良的資源、區位、電網配套等優勢,搶抓機遇不斷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形成了涵蓋風電、光伏、儲能、光熱、生物質、天然氣的“全類型”新能源開發體系。
一、資源稟賦
(一)風能太陽能方面。張北風能資源豐富,不限電條件下年平均利用小時可達3000小時。太陽能資源富集,按常年數據分析,常規多晶(單晶)光伏組件采用固定支架方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1700小時以上;采用英利熊貓雙面雙玻組件和跟蹤支架系統,年均利用小時可達2021.17小時。風能、太陽能資源均屬國家二類優質資源區,享受著“一類地區的資源、二類地區的電價”,是全國新能源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二)土地資源方面。張北縣域面積廣闊、地勢平坦,共4185平方公里,位居全市土地面積第二大縣,土地類型豐富,適宜常規電站、復合型電站等多種能源開發項目建設。(三)電網條件方面。相繼投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電網結構和電力外送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技術上創造12項世界第一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自從2020年投運后,已助力26個冬奧場館實現了100%清潔能源供應。(四)科技支撐方面。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榮獲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研發(實驗)中心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已成為我國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試驗平臺,成為展示我國新能源技術最新成果的窗口。(五)就地消納能力方面。張北氣候冷涼,符合國際先進數據中心自然冷卻方式的理想條件,PUE值(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小于1.2,是目前全國最低(PUE全國平均數值2),服務器上架數量已達38萬臺(用電需求將近15.2億度),預計到2025年服務器上架數量可突破200萬臺(用電需求超過80億度)。
二、產業發展概況
我縣風電建設始于1996年,從第一個長城風電場開始,拉開了張北縣風電開發的序幕。到2005年我縣風電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先后引進了中節能、大唐、龍源、中電投、中水顧問集團等國內大型公司10多家,簽訂風電開發協議總規模達500萬千瓦。經過10多年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的延伸發展。到“十三五”末,我縣風光裝機規模達到了560萬千瓦,成為了張家口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重點建設的核心區。
“十四五”期間,我縣以打造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核心區為重要任務,全面推進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截止2021年底,張北已取得國家、省、市批復的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612.718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898.13萬千瓦、光伏項目675.538萬千瓦、光熱項目16.5萬千瓦、儲能項目17.55萬千瓦、天然氣項目4.8萬千瓦、生物質項目0.2萬千瓦。目前,全縣已建成風電項目規模519千瓦,已建成光伏項目規模267.5萬千瓦,已建成儲能項目規模13萬千瓦、光熱1.5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801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裝機規模位居河北首位、全國前列。并且以運達風機、安塔塔筒、艾郎葉片等企業為代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條。
在裝機規模不斷攀升的同時,張北先后推動申報和實施了國家多能互補示范工程(25萬千瓦)、“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工程(80萬千瓦)、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22萬千瓦)、風電和光伏平價上網示范工程(平價風電3個共20萬千瓦,平價光伏7個共105萬千瓦)、張家口-北京冬奧清潔能源供暖示范工程(4個共30萬千瓦)、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4個共206.05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示范項目(200萬千瓦)、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2個400萬千瓦),等9個門類共24個示范項目。張北已成為張家口市、河北省、乃至全國展示清潔能源示范項目和科研技術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產業扶貧
2016年至今,張北縣構筑起了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參股光伏扶貧項目、企業捐贈股權(利潤)四位一體的能源產業扶貧體系。扶貧產業總規模達到43.538萬千瓦,已累計實現扶貧收益4.6億元,覆蓋了全部脫貧村和脫貧戶。全縣可獲得扶貧收益超過1.6億元/年,走出了一條符合縣情實際,具有示范推廣意義的產業扶貧之路。
特別是面對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帶來的電網改造、項目選址、運營維護三大難題,張北縣128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創新性地采用“異地聯建”建設模式,成功破解了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難題,實現了發電效益、扶貧效益雙增加和投資成本減少的“兩增一減”效果,得到了省級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通報表揚。該模式入選了《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并在中央廣播電視臺CCTV-13頻道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十四五”及未來展望
“十四五”是張家口市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清潔能源產業為引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機遇期。張北目前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為801萬千瓦,約占全市的32%。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的電網優勢、國際公認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立足國家“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將推動“最大限度開發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確保按照年均新增裝機200-300萬千瓦的增速,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500萬千瓦;力爭達到2000萬千瓦。通過利用雙碳機遇,推動實現產業模式創新和科學技術創新融合發展新格局,持續助力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將張北打造成全國“發揮碳中和關鍵作用、引領碳中和創新示范”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之都,全面建成“中國綠都”。
一、資源稟賦
(一)風能太陽能方面。張北風能資源豐富,不限電條件下年平均利用小時可達3000小時。太陽能資源富集,按常年數據分析,常規多晶(單晶)光伏組件采用固定支架方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1700小時以上;采用英利熊貓雙面雙玻組件和跟蹤支架系統,年均利用小時可達2021.17小時。風能、太陽能資源均屬國家二類優質資源區,享受著“一類地區的資源、二類地區的電價”,是全國新能源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二)土地資源方面。張北縣域面積廣闊、地勢平坦,共4185平方公里,位居全市土地面積第二大縣,土地類型豐富,適宜常規電站、復合型電站等多種能源開發項目建設。(三)電網條件方面。相繼投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電網結構和電力外送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技術上創造12項世界第一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自從2020年投運后,已助力26個冬奧場館實現了100%清潔能源供應。(四)科技支撐方面。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榮獲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研發(實驗)中心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已成為我國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試驗平臺,成為展示我國新能源技術最新成果的窗口。(五)就地消納能力方面。張北氣候冷涼,符合國際先進數據中心自然冷卻方式的理想條件,PUE值(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小于1.2,是目前全國最低(PUE全國平均數值2),服務器上架數量已達38萬臺(用電需求將近15.2億度),預計到2025年服務器上架數量可突破200萬臺(用電需求超過80億度)。
二、產業發展概況
我縣風電建設始于1996年,從第一個長城風電場開始,拉開了張北縣風電開發的序幕。到2005年我縣風電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先后引進了中節能、大唐、龍源、中電投、中水顧問集團等國內大型公司10多家,簽訂風電開發協議總規模達500萬千瓦。經過10多年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的延伸發展。到“十三五”末,我縣風光裝機規模達到了560萬千瓦,成為了張家口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重點建設的核心區。
“十四五”期間,我縣以打造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核心區為重要任務,全面推進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截止2021年底,張北已取得國家、省、市批復的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612.718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898.13萬千瓦、光伏項目675.538萬千瓦、光熱項目16.5萬千瓦、儲能項目17.55萬千瓦、天然氣項目4.8萬千瓦、生物質項目0.2萬千瓦。目前,全縣已建成風電項目規模519千瓦,已建成光伏項目規模267.5萬千瓦,已建成儲能項目規模13萬千瓦、光熱1.5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801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裝機規模位居河北首位、全國前列。并且以運達風機、安塔塔筒、艾郎葉片等企業為代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條。
在裝機規模不斷攀升的同時,張北先后推動申報和實施了國家多能互補示范工程(25萬千瓦)、“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工程(80萬千瓦)、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22萬千瓦)、風電和光伏平價上網示范工程(平價風電3個共20萬千瓦,平價光伏7個共105萬千瓦)、張家口-北京冬奧清潔能源供暖示范工程(4個共30萬千瓦)、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4個共206.05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示范項目(200萬千瓦)、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2個400萬千瓦),等9個門類共24個示范項目。張北已成為張家口市、河北省、乃至全國展示清潔能源示范項目和科研技術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產業扶貧
2016年至今,張北縣構筑起了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參股光伏扶貧項目、企業捐贈股權(利潤)四位一體的能源產業扶貧體系。扶貧產業總規模達到43.538萬千瓦,已累計實現扶貧收益4.6億元,覆蓋了全部脫貧村和脫貧戶。全縣可獲得扶貧收益超過1.6億元/年,走出了一條符合縣情實際,具有示范推廣意義的產業扶貧之路。
特別是面對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帶來的電網改造、項目選址、運營維護三大難題,張北縣128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創新性地采用“異地聯建”建設模式,成功破解了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難題,實現了發電效益、扶貧效益雙增加和投資成本減少的“兩增一減”效果,得到了省級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通報表揚。該模式入選了《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并在中央廣播電視臺CCTV-13頻道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十四五”及未來展望
“十四五”是張家口市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清潔能源產業為引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機遇期。張北目前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為801萬千瓦,約占全市的32%。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的電網優勢、國際公認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立足國家“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將推動“最大限度開發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確保按照年均新增裝機200-300萬千瓦的增速,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500萬千瓦;力爭達到2000萬千瓦。通過利用雙碳機遇,推動實現產業模式創新和科學技術創新融合發展新格局,持續助力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將張北打造成全國“發揮碳中和關鍵作用、引領碳中和創新示范”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之都,全面建成“中國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