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之后,全球氫能產業發展進入快速上升階段,各國開始加大投入,將發展氫能提到國家戰略角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主要國家氫能發展戰略及主要情況,看看哪一個國家會率先“拔得頭籌”?
歐盟
2020年12月,德國聯邦經濟部宣布,德國計劃與其他歐洲國家擴大氫能產業發展。歐盟22國與挪威共同簽署了意向書,同意支持歐洲價值鏈發展,特別是綠氫,并將為此投入數十億歐元。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維斯塔格表示,氫能技術及必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將有助于歐盟實現至2050年成為第一個“氣候中性”大陸的目標。該技術的核心是綠色氫能,可取代工業及運輸領域中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德國政府亦希望促進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2020年7月8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 正式發布了《歐盟氫能戰略》。該戰略被視為歐洲未來能源業的重要藍圖之一,也是歐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為保證該戰略的實施,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內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其中,1450億歐元以稅收優惠、碳許可證優惠、財政補貼等形式惠及相關氫能企業,剩余的4300億歐元將直接用于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英國
2021年8月17日,英國政府發布了其首個氫戰略,為英國政府到2030年實現5吉瓦低碳氫生產能力的雄心奠定了基礎。根據該戰略,到2030年前,英國將吸引40億英鎊的私人投資,新增9000余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到2030年,氫將在英國化工、煉油廠、電力和重型運輸(如航運、重型貨車和火車)等高污染、能源密集型行業脫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50年,英國20-35%的能源消耗將以氫為基礎,最終為英國2035年減少78%排放和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美國
2021年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5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法案》提出聯邦將撥出95億元獎金用于支持氫能領域,其中80億將用于建設至少四個區域性清潔氫能樞紐。清潔氫能樞紐將被用作氫燃料生產地點,用于供暖、交通和制造業等領域。該法案稱,至少將在“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建設兩個區域中心。生產氫氣的其他可選擇能源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另外清潔氫法案還將特別授權10億美元的撥款,用于提高電解槽效率和成本效益的項目,其目標是到2026年將綠氫成本降至2美元/公斤以下(現氫氣的價格5美元//公斤以上。)
日本
2014年,日本修訂了《日本在復興戰略》,發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的呼吁,同時在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中,將氫能源定位為與電力和熱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同年,《日本氫和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正式發布;2015年,日本政府在實施政方針演說中公開表達了實現“氫能社會”的決心,旨在繼續建造燃料電池加氫站之后,通過氫能發電站的商業運作來增加氫能流通量并降低價格。NEDO也出臺了氫能源白皮書,將氫能源定位為國內發電的第三支柱;2017年12月制定了《氫能基本戰略》,2018年7月制定了《第五次能源基本計劃》,2021年3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又發布了新版《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
日本從2017年開始實施了“基本氫戰略”。該戰略設想在家庭和工業應用中都使用氫。此外,日本在2020年公布的“綠色增長戰略”中,14個優先技術領域中的10個都是氫能源相關的,日本的氫戰略是該國希望擺脫進口化石燃料的一部分。
日本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氫能消費增加20倍,從目前的約30萬噸增加到600萬噸,相當于氫能在主要能源消費中的份額要從當前的0.2%上升到約4.5%。增加的氫能需求,預計在2030年由30萬噸國內生產的可再生氫氣來滿足,在2050年這一數值則將達到500-1000萬噸,其余的需求將由進口天然氣基和可再生氫能來滿足。雖然到目前為止,可再生氫能在進口中所占的份額還沒有受到量化目標的限制,但日本國內可再生氫能生產的目標,是到2030年要達到100%。
與中國類似,日本自2000年代開始在交通領域推進氫的應用。到2030年,日本的目標是擁有8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約占目前注冊汽車的1%。有趣的是,日本也預計將在住宅領域使用氫能。到2030年,預計530萬個燃料電池單元將為當地供電和家庭供暖,并為工業部門提供電力。
芬蘭
2020年11月20日,芬蘭政府機構芬蘭企業局( Business Finland)發布《芬蘭氫能路線圖》, 芬蘭正式 邁出氫能之旅的第一步。路線圖重點展望了未來十年芬蘭對低碳氫的生產、綠色化學物質和燃料領域的氫利用以及氫的存儲、運輸和氫的最終用途,并分析了芬蘭氫能發展的優勢和機遇等。尤其是 未來十年中,因芬蘭將與新的歐盟法規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制定芬蘭的氫政策以及確定氫在芬蘭國家能源和氣候政策中的作用,以 作為下一步工作的指導。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資源出口國,同時資源出口也是其最重要的經濟増長引擎。在煤炭方面,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在全球煤炭貿易中占比超過1/3,主要目標市場集中在東北亞地區,然而近幾年主要進口國家相繼開展減煤控煤行動,中國作為澳洲煤炭最大買家已于2020年限制澳煤進口,因此澳洲煤炭出口前景暗淡。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在鐵礦石、液化天然氣等出口方面創收能力也在弱化。因此,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澳大利亞政府急需找準新興市場需求,拓寬出口渠道。
2019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國家氫能戰略》,確定了15大發展目標57項聯合行動,力爭到2030年成為全球氫能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打造全球氫氣供應基地是澳大利亞發展氫能的重要戰略目標。澳大利亞正積極推動與日、韓等國的氫氣貿易,簽訂氫氣供應協議,同時與相關企業開展聯合技術創新,完善氫能供應鏈,擴大供應能力、降低成本。如澳大利亞政府與氫能供應鏈技術研究協會( HySTRA,由川崎、巖谷、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和殼牌石油日本分公司組成)合作組成聯合技術研究組,開展褐煤制氫、氫氣長距離輸送、液氫儲運等一系列試點項目。
歐盟
2020年12月,德國聯邦經濟部宣布,德國計劃與其他歐洲國家擴大氫能產業發展。歐盟22國與挪威共同簽署了意向書,同意支持歐洲價值鏈發展,特別是綠氫,并將為此投入數十億歐元。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維斯塔格表示,氫能技術及必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將有助于歐盟實現至2050年成為第一個“氣候中性”大陸的目標。該技術的核心是綠色氫能,可取代工業及運輸領域中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德國政府亦希望促進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2020年7月8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 正式發布了《歐盟氫能戰略》。該戰略被視為歐洲未來能源業的重要藍圖之一,也是歐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為保證該戰略的實施,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內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其中,1450億歐元以稅收優惠、碳許可證優惠、財政補貼等形式惠及相關氫能企業,剩余的4300億歐元將直接用于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英國
2021年8月17日,英國政府發布了其首個氫戰略,為英國政府到2030年實現5吉瓦低碳氫生產能力的雄心奠定了基礎。根據該戰略,到2030年前,英國將吸引40億英鎊的私人投資,新增9000余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到2030年,氫將在英國化工、煉油廠、電力和重型運輸(如航運、重型貨車和火車)等高污染、能源密集型行業脫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50年,英國20-35%的能源消耗將以氫為基礎,最終為英國2035年減少78%排放和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美國
2021年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5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法案》提出聯邦將撥出95億元獎金用于支持氫能領域,其中80億將用于建設至少四個區域性清潔氫能樞紐。清潔氫能樞紐將被用作氫燃料生產地點,用于供暖、交通和制造業等領域。該法案稱,至少將在“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建設兩個區域中心。生產氫氣的其他可選擇能源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另外清潔氫法案還將特別授權10億美元的撥款,用于提高電解槽效率和成本效益的項目,其目標是到2026年將綠氫成本降至2美元/公斤以下(現氫氣的價格5美元//公斤以上。)
日本
2014年,日本修訂了《日本在復興戰略》,發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的呼吁,同時在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中,將氫能源定位為與電力和熱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同年,《日本氫和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正式發布;2015年,日本政府在實施政方針演說中公開表達了實現“氫能社會”的決心,旨在繼續建造燃料電池加氫站之后,通過氫能發電站的商業運作來增加氫能流通量并降低價格。NEDO也出臺了氫能源白皮書,將氫能源定位為國內發電的第三支柱;2017年12月制定了《氫能基本戰略》,2018年7月制定了《第五次能源基本計劃》,2021年3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又發布了新版《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
日本從2017年開始實施了“基本氫戰略”。該戰略設想在家庭和工業應用中都使用氫。此外,日本在2020年公布的“綠色增長戰略”中,14個優先技術領域中的10個都是氫能源相關的,日本的氫戰略是該國希望擺脫進口化石燃料的一部分。
日本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氫能消費增加20倍,從目前的約30萬噸增加到600萬噸,相當于氫能在主要能源消費中的份額要從當前的0.2%上升到約4.5%。增加的氫能需求,預計在2030年由30萬噸國內生產的可再生氫氣來滿足,在2050年這一數值則將達到500-1000萬噸,其余的需求將由進口天然氣基和可再生氫能來滿足。雖然到目前為止,可再生氫能在進口中所占的份額還沒有受到量化目標的限制,但日本國內可再生氫能生產的目標,是到2030年要達到100%。
與中國類似,日本自2000年代開始在交通領域推進氫的應用。到2030年,日本的目標是擁有8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約占目前注冊汽車的1%。有趣的是,日本也預計將在住宅領域使用氫能。到2030年,預計530萬個燃料電池單元將為當地供電和家庭供暖,并為工業部門提供電力。
芬蘭
2020年11月20日,芬蘭政府機構芬蘭企業局( Business Finland)發布《芬蘭氫能路線圖》, 芬蘭正式 邁出氫能之旅的第一步。路線圖重點展望了未來十年芬蘭對低碳氫的生產、綠色化學物質和燃料領域的氫利用以及氫的存儲、運輸和氫的最終用途,并分析了芬蘭氫能發展的優勢和機遇等。尤其是 未來十年中,因芬蘭將與新的歐盟法規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制定芬蘭的氫政策以及確定氫在芬蘭國家能源和氣候政策中的作用,以 作為下一步工作的指導。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資源出口國,同時資源出口也是其最重要的經濟増長引擎。在煤炭方面,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在全球煤炭貿易中占比超過1/3,主要目標市場集中在東北亞地區,然而近幾年主要進口國家相繼開展減煤控煤行動,中國作為澳洲煤炭最大買家已于2020年限制澳煤進口,因此澳洲煤炭出口前景暗淡。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在鐵礦石、液化天然氣等出口方面創收能力也在弱化。因此,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澳大利亞政府急需找準新興市場需求,拓寬出口渠道。
2019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國家氫能戰略》,確定了15大發展目標57項聯合行動,力爭到2030年成為全球氫能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打造全球氫氣供應基地是澳大利亞發展氫能的重要戰略目標。澳大利亞正積極推動與日、韓等國的氫氣貿易,簽訂氫氣供應協議,同時與相關企業開展聯合技術創新,完善氫能供應鏈,擴大供應能力、降低成本。如澳大利亞政府與氫能供應鏈技術研究協會( HySTRA,由川崎、巖谷、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和殼牌石油日本分公司組成)合作組成聯合技術研究組,開展褐煤制氫、氫氣長距離輸送、液氫儲運等一系列試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