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海南鈞達汽車飾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鈞達股份”)發布《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稱,公司擬作價14.34億元購買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泰科技”)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鈞達股份將形成“汽車零部件+光伏電池”的雙主業體系。
表面看來,該筆收購沒有任何問題,深入了解卻會發現,收購發生時,鈞達股份的年中貨幣資金只有1.52億元,營業收入只有5.95億元,對比捷泰科技超14億的作價,這無異是一場“蛇吞象”的并購。
如此大手筆的背后,不僅讓有心人好奇:鈞達股份究竟是何來頭?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汽配家族深交所上市
鈞達股份創立于2003年,主營業務為汽車塑料內外飾件的研發等,產品涵蓋汽車儀表板、保險杠、門護板、配集成等,創始人為海南人楊仁元,其妻子陸惠芬、大女兒陸小紅、二女兒陸玉紅、三女兒陸小文,女婿徐曉平、徐衛東、徐勇,外孫陸徐楊都持有公司股份,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經過十多年的苦心經營,2017年,鈞達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但上市后的鈞達股份并沒有迎來業績上的突飛猛進,反而在中美貿易摩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環保標準切換以及行業競爭態勢加劇等眾多不利局面影響之下,主營業務持續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鈞達股份凈利潤分別為6744.26萬元、4183.17萬元、1722.71萬元、1354.64萬元。
業績下滑進軍光伏
巨大業績壓力之下,鈞達股份開始“賣身”求生并嘗試開拓新賽道。
2020年12月1日晚間,鈞達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向楊氏投資或其關聯方出售重慶森邁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蘇州新中達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100%股權,出售價格為17018.03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預計增加公司本年度凈利潤 130.37 萬元。
“賣身”求生勉強維持了2020年歸母凈利潤不虧損后,2021年2月19日,鈞達股份發布了關于增資參股上饒市弘業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弘業新能源”)暨對外投資的公告。公告稱,鈞達股份將向弘業新能源增資人民幣15,000萬元,并簽署相關投資協議。增資后將持有弘業新能源12%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而弘業新能源的第一大控股股東,就是捷泰科技,持有48%的股份。
當時的弘業新能源,正在建設年產5GW高效太陽能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項目。這也被視為鈞達股份全面進軍光伏行業的第一次試探。
“蛇吞象”并購引爭議
增資弘業新能源的5個月后,也就是2021年7月,鈞達股份再次發布公告,擬通過支付14億元現金的方式,受讓捷泰科技51%的股權,成為捷泰科技的控股股東。然而截至2021年年中,鈞達股份的貨幣資金只有1.52億元,營業收入也只有5.95億元。
還不僅如此,根據重組草案,2019年和2020年,捷泰科技對第一大客戶晶科能源的銷售收入占比均超過60%,有很明顯的大客戶依賴。此外,與晶科能源披露的采銷數據對比,重組草案中,捷泰科技披露的采銷數據均存有數億元的差距。
種種爭議面前,這場“蛇吞象”的收購,也引來了深交所的高度關注,要求企業說明情況。
對于其余競買資金的來源,鈞達股份稱,將通過銀行并購貸獲得約6億元現金,已有多家銀行同意,由當地政府對并購貸進行擔保。另外原來的募集資金仍有1億元左右,且大股東會對此次競買提供支持。鈞達股份所說的大股東,包括楊氏家族、上饒國資和蘇泊爾。在增資弘業新能源的過程中,三大股東也曾經深度參
盡管對資金來源進行了說明,但部分中小股東仍然心存疑慮,表示此次并購涉嫌關聯交易和大股東套現。
爭議聲中,2021年9月26日,捷泰科技還是收到了上饒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公司變更通知書》。這也意味著,捷泰科技的股權過戶工商登記手續辦理完畢,正式成為了鈞達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百億投資再引質疑
收購完成后,2021年12月24日晚間,鈞達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捷泰科技與安徽來安汊河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于當日簽署協議,計劃在當地投資約112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70億元,建設1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
根據公告,該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8GW,計劃總投資約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35億元,計劃用地約400畝;二期計劃總投資約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35億元,計劃用地約300畝。
公告一出,再次引來眾多質疑聲。有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當年三季度末,鈞達股份總市值100.04億元,總資產27.40億元,賬面貨幣資金約0.60億元,長短期債務合計為4.19億元,在現有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債務的情況下,仍然要籌集高達112億元資金建光伏電池。這些錢從哪里來?難道又要運用鈞達股份擅長的資本運作手段?
面對質疑,鈞達股份表示,投資資金來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籌資金。
據了解,上述項目采取政府代建方式,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來安汊河經開區管委會負責按照捷泰科技提供的圖紙建設廠房及其他配套設施,并免費租賃給后者使用6年。第七年至第九年,捷泰科技每年回購來安汊河經開區管委會建設內容總額不低于25%,第十年一次性回購完畢。不過,捷泰科技注冊的新公司須向來安汊河經開區管委會所在地基層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且經營期限不少于15年,新設項目公司還應由捷泰科技全資或控股。
“政府代建確實可以緩解鈞達股份部分資金壓力,但生產設備、原材料等仍然需要拿出真金白銀,仍然存在巨大的籌資壓力。”盡管質疑仍在,不過最新的媒體報道卻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通過這筆收購,鈞達股份有望成為一家聚焦于電池業務的全新上市公司。
伴隨著爭議成長的鈞達股份,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又讓世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