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冬奧會迎來了閉幕式,你是否還記得保駕冬奧的無名英雄——綠電呢?本屆冬奧會創造了奧運史上首屆實現“全綠電”盛會,讓世界看見了大國威儀,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張北“風光”。
請問,如何才能讓冬奧會頒獎廣場的主舞臺亮22秒?回答:首先,需要張北壩上的一縷風,通過風機后變成了一度電,而后進入直流電網,直接匯入中都、康巴諾爾兩個送端換流站,途徑阜康調節換流站和北京延慶受端換流站,最后接入北京電網,當奧運健兒登上頒獎臺的那一刻,這一度電完成了它長達666公里的旅程。請不要小看這一度電,它在張北-北京之旅途中,經歷了12項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網絡特性的直流電網;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真雙極接線的大規模風電、光伏孤島送出直流電網工程;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風、光和儲能多能互補的直流電網;世界上第一個采用架空輸電線路的直流電網……點亮北京的是張北的風,捕獲風的卻卻是遙遙守望的他們。
立住一個“場”
一個2020年方才“摘帽”的貧困縣,一個震驚世界的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張北縣用新能源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這里是全國首個獲準建設雙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地區,同時有著全國最大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張北風光資源豐富,平均有效風速時間在6000小時以上,年平均日照時間將近3000小時,且地廣人稀,與同等資源條件的地區相比距離負荷中心較近,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
殊不知取電容易用電難,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全世界的工程師們都為了利用好“調皮”的綠電而絞盡腦汁。2009年在科技部、財政部、能源局協調引導下,由數家國企央企聯合規劃建設,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電站工程正式啟動。以“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輸電、平穩可控”為技術路線,深刻致力于解決調峰問題、保障電網安全、確保電能質量,利用儲能系統對新能源發電量進行“多退少補”,使綠電變得安全可用。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基地成功的為新能源并網提供了成功范本,同時也為張北綠電并入北京電網奠定了基礎。現如今,張北縣累計落地風電企業45家、光伏企業28家,風光項目總裝機規模707.278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34億度,裝機規模位居河北首位、全國前列,是全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核心區。
鋪好一張“網”
現如今張北縣內發電能力位于全國前列,但是能夠就地消納的電量卻不多,棄光棄風情況仍舊存在。首都北京,巨大的負荷中心,2021年北京市全社會用電量高達1232.92億千瓦時,而2021年1-12月度北京市發電量累計值億千瓦時。要讓綠電跨越這300公里點亮北京的燈可不容易。首先,跨省輸電需要大幅提高電壓等級,需要超高壓甚至于特高壓輸送。其次,我國電網多是局域電網模式,跨省輸電對電網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最后,張北-北京電網所連接的是相對穩定性較差的新能源發電廠和全國排在前位的負荷中心,容量大,距離遠,容錯率極低。
如何打好跨省輸電樣板?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給出了答案。柔直輸電是一種以電壓源換流器、自關斷器件和脈寬調制技術為基礎的新型輸電技術,具有適合構成多端系統、無換相失敗問題、可獨立調節有功和無功功率、沒有無功補償等特點,相比傳統輸電方式可靠性更高,容量更大,但是規劃建設的技術難度也要更大。666公里、額定電壓±500千伏、900萬千瓦總換流容量、3000兆瓦的輸送最大功率,852天投產到竣工,在中國變成了現實。張北柔直工程所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都是國際首創,是真正意義上的made in China。同時,工程采取四端環形結構,連接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反應速度更快,可控性更好,確保“綠電”入京的電網安全。
如何發得好、輸的好、用得好,中國不斷的探索著一度電的可能性。張北的故事暫歇,但不會結束,一度電的旅程駐足,但未停止。終有一日,“綠電”將會點亮萬家的燈,那燈里是祖國大好,山河壯闊。
請問,如何才能讓冬奧會頒獎廣場的主舞臺亮22秒?回答:首先,需要張北壩上的一縷風,通過風機后變成了一度電,而后進入直流電網,直接匯入中都、康巴諾爾兩個送端換流站,途徑阜康調節換流站和北京延慶受端換流站,最后接入北京電網,當奧運健兒登上頒獎臺的那一刻,這一度電完成了它長達666公里的旅程。請不要小看這一度電,它在張北-北京之旅途中,經歷了12項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網絡特性的直流電網;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真雙極接線的大規模風電、光伏孤島送出直流電網工程;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風、光和儲能多能互補的直流電網;世界上第一個采用架空輸電線路的直流電網……點亮北京的是張北的風,捕獲風的卻卻是遙遙守望的他們。
立住一個“場”
一個2020年方才“摘帽”的貧困縣,一個震驚世界的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張北縣用新能源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這里是全國首個獲準建設雙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地區,同時有著全國最大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張北風光資源豐富,平均有效風速時間在6000小時以上,年平均日照時間將近3000小時,且地廣人稀,與同等資源條件的地區相比距離負荷中心較近,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
殊不知取電容易用電難,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全世界的工程師們都為了利用好“調皮”的綠電而絞盡腦汁。2009年在科技部、財政部、能源局協調引導下,由數家國企央企聯合規劃建設,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電站工程正式啟動。以“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輸電、平穩可控”為技術路線,深刻致力于解決調峰問題、保障電網安全、確保電能質量,利用儲能系統對新能源發電量進行“多退少補”,使綠電變得安全可用。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基地成功的為新能源并網提供了成功范本,同時也為張北綠電并入北京電網奠定了基礎。現如今,張北縣累計落地風電企業45家、光伏企業28家,風光項目總裝機規模707.278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34億度,裝機規模位居河北首位、全國前列,是全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核心區。
鋪好一張“網”
現如今張北縣內發電能力位于全國前列,但是能夠就地消納的電量卻不多,棄光棄風情況仍舊存在。首都北京,巨大的負荷中心,2021年北京市全社會用電量高達1232.92億千瓦時,而2021年1-12月度北京市發電量累計值億千瓦時。要讓綠電跨越這300公里點亮北京的燈可不容易。首先,跨省輸電需要大幅提高電壓等級,需要超高壓甚至于特高壓輸送。其次,我國電網多是局域電網模式,跨省輸電對電網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最后,張北-北京電網所連接的是相對穩定性較差的新能源發電廠和全國排在前位的負荷中心,容量大,距離遠,容錯率極低。
如何打好跨省輸電樣板?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給出了答案。柔直輸電是一種以電壓源換流器、自關斷器件和脈寬調制技術為基礎的新型輸電技術,具有適合構成多端系統、無換相失敗問題、可獨立調節有功和無功功率、沒有無功補償等特點,相比傳統輸電方式可靠性更高,容量更大,但是規劃建設的技術難度也要更大。666公里、額定電壓±500千伏、900萬千瓦總換流容量、3000兆瓦的輸送最大功率,852天投產到竣工,在中國變成了現實。張北柔直工程所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都是國際首創,是真正意義上的made in China。同時,工程采取四端環形結構,連接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反應速度更快,可控性更好,確保“綠電”入京的電網安全。
如何發得好、輸的好、用得好,中國不斷的探索著一度電的可能性。張北的故事暫歇,但不會結束,一度電的旅程駐足,但未停止。終有一日,“綠電”將會點亮萬家的燈,那燈里是祖國大好,山河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