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觀察根據公開數據,按地區劃分,匯總全國各地區氫能專項政策(未發布的省市地區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煉要點):
全國氫能專項政策匯總(以省級或省會城市為匯總重點)
|
||
地區
|
政策
|
要點
|
北京
|
《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
|
2023年前,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累計推廣分布式發電系統裝機規模10MW以上。
|
天津
|
《天津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
|
到2022年,氫能行業總產值突破150億元。力爭建成至少10座加氫站,打造3個氫燃料電池車輛推廣應用試點示范區,重點在交通領域推廣應用。開展至少3條公交或通勤線路示范運營,累計推廣使用物流車、叉車、公交車等氫燃料電池車輛1000輛以上;實現其他領域應用突破,建成至少2個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示范項目。
|
河北
|
《河北省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到2022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150億元,全省建成25座加氫站,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等示范運行規模達到1000輛,重載汽車示范實現百輛級規模;到2025年,培育國內先進的企業10-15家,累計建成100座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1萬輛,實現規模化示范,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
河南
|
《河南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
到2025年,示范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超過5000輛、加氫站達80個以上,全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產業年產值要突破1000億元。
|
山西
|
《大同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
|
全市氫能產業鏈工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其中:制氫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氫能儲運裝備產業規模約為20億元,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約為25億元,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產業約為25億元,其他氫能制造產業產值約20億。氫燃料汽車示范投放數量達到1000輛以上,加氫能力不低于500kg/天的示范性加氫站數量達到17座。
|
山東
|
《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
|
2020年到2022年,聚集100家以上的氫能產業相關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20000臺,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5000輛,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含與其他能源合建站);試點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料電池汽車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車領域率先示范推廣,省域內累計示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左右;
|
黑龍江
|
《黑龍江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
優先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占總裝機比例50%以上。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開展綠色氫能利用。
|
吉林
|
《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
積極開展氫能開發利用工程。建設“兩基地,一走廊”,即長春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業應用基地,白城國家級“綠氫”規模化供應基地,“長春—白城”氫能走廊。
|
遼寧
|
《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
|
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業引進和培育優勢龍頭企業5—8家,累計拉動社會資本超過500億元,氫燃料電池整車產能1000輛,實現產值超過400億元,初步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到2025年,全市氫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等)保有量達到1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20艘以上,氫燃料電池軌道交通車輛保有量達到10輛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 20MW,加氫站15座以上。
|
內蒙古
|
《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
|
2021-2023年氫能產業發展試驗示范階段。綠氫制取能力達到1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有效利用,培育引進5-1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60座,礦山、物流、公交等領域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形成一定規模,達到38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取得突破。氫制取、氫儲運、氫加注、氫應用等產業鏈基本形成。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
2024-2025年氫能產業發展加速推進。綠氫制取能力達到50萬噸/年,努力實現工業副產氫應用盡用,培育引進15-2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100座,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等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高效氫氣制取、燃料電池電堆、儲氫原材料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
|
江蘇
|
《江蘇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規劃》
|
2025年,基本建立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體系,力爭全省整車產量突破1萬輛,建設加氫站50座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加氫網絡,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成為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創新策源地。
支持南京、無錫、蘇州、南通(如皋)等地區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聚集約發展。
|
浙江
|
《浙江省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到2022年,通過技術突破、產業培育和推廣應用,力爭走在全國氫能產業發展前列。
到2025年,基本形成完備的氫能裝備和核心零部件產業體系;氫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材料、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加氫設施網絡較為完善,氫能在汽車、船舶、分布式能源等應用領域量化推廣,成為國內氫能產業高地。
|
上海
|
《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
|
到2023年,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并建成運行超過30座,加氫網絡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應用規模全國領先;
到2025年,上海成為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高地,建成運行超過70座加氫站,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達到萬輛級規模以上。
|
安徽
|
《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純電動為主、氫燃料示范、智能網聯賦能”的整車發展格局。
鼓勵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企業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應用和產業化,筑牢配套體系基礎。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從提供零件向提供部件及模塊化、系列化發展。
重點攻關燃料電池電堆、雙極板、膜電極、空壓機、氫氣循環泵、大功率DC/DC變換器、供氫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系統集成及控制技術。
|
廣東
|
《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
|
到2022年,完成氫能產業鏈關鍵企業布局,落實一批核心技術研發項目,推動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及示范應用。環衛領域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占比不低于 10%;公交、物流、工程服務、倉儲、港口等領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不低于 3000輛;燃料電池乘用車在公務用車、出租車、共享租賃等領域示范應用達到百輛級規模。氫能及燃料電池在電力、熱力等領域實現示范應用。建設綠色氫電綜合調峰示范應用電站 1 座,建成加氫站不少于 30 座。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 200 億元以上。
到2025年,初步建成廣州氫能樞紐、產業集聚中心和比較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形成氫能裝備自主設計與制造能力,一些氫能產業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實現規模化應用,建成檢測檢驗環境、科技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氫能基礎設施布局、產業配套比較完善,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氫能運營中心。培育廣州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超過 100 家,其中年營業收入突破 50 億元的 1—2 家。公交、環衛領域燃料電池汽車占比不低于 30%,燃料電池乘用車實現千輛級規模的商業化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在物流、倉儲、港口等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氫能及燃料電池在電力、熱力等領域實現小規模應用,在軌道交通、船舶、航空實現示范應用。建設綠色氫電綜合調峰電站 4 座,建成加氫站不少于 50 座。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 600 億元以上。
到2030年,廣州市將建成集制取、儲運、交易、應用一體化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與電力、熱力等共同支撐二次能源供給。建成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制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在核心部件、電堆、系統集成、測試認證服務、整車開發等環節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每個環節形成 1—2 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燃料電池固定發電系統在儲能、備用電源、分布式能源和冷熱電聯供等領域的裝機量累計 5 萬套,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在汽車、軌道交通、船舶、航空等領域的裝機量累計超過 10 萬套。建設綠色氫電綜合調峰電站不低于10座,建成加氫站 100 座以上。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 2000 億元以上。
|
海南
|
海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
以煉化和化工企業工業副產氫凈化提純制氫為初期啟動資源,一體化發展氫能源“制、儲、運、加、用”產業,推動氫燃料電池應用,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可持續發展的氫能產業體系。
|
廣西
|
《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加強技術研發,突破燃料電池及儲氫等核心技術,以長途、重載車型應用為重點發展方向,布局建設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
車用氫能源電池技術:提升電堆集成、系統集成技術,著力發展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商用電堆,攻關燃料電池整車集成及控制技術。
規劃布局氫能源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化工企業的氫能資源,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研究儲氫系統布置方式,謀劃液氫儲運體系,布局建設氫能源基礎設施。
|
云南
|
《云南省工業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
|
|
甘肅
|
《關于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意見》
|
推動氫能產業發展落地示范,培育氫能產業,加快推進電解水制氫試點,有序推動制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制氫、氫存儲、氫運輸、加氫站、氫燃料電池“五位一體”的氫能產業園。加大釷基熔鹽堆核能后續產業扶持力度,推動高溫制氫裝備、加氫催化制精細化學品相關產業發展,示范推廣綠氫冶金、綠氫化工項目,促進減少工業碳排放。探索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場景。
|
貴州
|
貴州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
在六盤水、貴陽、畢節、黔西南等地開展氫加工、氫燃料電池等應用試點,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建設。實施貴陽、六盤水、畢節等加油、 充電、加氣、加氫、加甲醇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站等示范項目建設。
|
青海
|
《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行動方案》
|
積極推進綠氫終端應用。發揮青海光伏發電成本低的優勢,推動光伏發電制氫產業化發展,打造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積極探索氫氣在冶金化工領域的替代應用,有效降低冶金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開展氫氣制備與儲運技術研究,開展大容量多元儲能技術應用推廣。
|
寧夏
|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到2025年,力爭建成1座—2座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氫站;積極支持銀川市率先開通1條—2條示范公交線路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并逐步擴大到銀川都市圈城際間氫燃料電池客運車示范運營。
|
四川
|
《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
到 2025 年,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客車) 應用規模達 6000 輛,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 種類型加氫站 60 座;氫能示范領域進一步拓展,實現熱電聯供 (含氫能發電和分布式能源)、軌道交通、無人機等領域示范應 用,建設氫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備用電源項目 5 座,氫儲能電站 2 座。
到 2025 年,逐漸健全強化氫能產業鏈,培育國內領先企業 25 家,覆蓋制氫、儲運氫、加氫、氫能利用等領域。其中核心原材料企業 2 家,制氫企業 7 家,儲運和加氫企業 6 家,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企業 10 家。
|
重慶
|
《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
到2022年,建成加氫站10座,探索推進公交車、物流車、港區集卡車等示范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800輛。
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15座,在區域公交、物流等領域實現批量投放,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1500輛。
|
湖北
|
《武漢市氫能產業突破發展行動方案》
|
突破工業副產氫、常溫常壓液態儲氫、超高溫垃圾轉化制氫、電解水制氫等技術應用,培育5—10家制氫(氫源)、氫儲運重點企業,在滿足我市自用氫氣的基礎上,實現氫氣的批量對外供給。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建成15座以上加氫站,打造沿三環線、四環線加氫走廊。
強化氫能產業基礎研發,突破燃料電池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整車系統集成與控制、常溫常壓有機液態儲氫等關鍵環節,在氫能產業領域形成國內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達到120KW,燃料電池堆功率密度達到4.5KW/L,燃料電池汽車純氫續駛里程達到500公里,集聚一批國家、省、市級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和檢測、認證機構。
強化軍民技術融合,以交通領域應用為引領,按照“十、百、千”輛的節奏,以城市公交車、城際物流車、中重載商用車為突破口,逐步應用到船舶、無人機、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規模不低于3000輛。培育和引進50家以上整車生產、船舶制造、膜電極、電堆、關鍵材料和動力系統集成等氫能行業領軍企業,氫能全產業鏈年產值規模位居國內城市前列。
|
湖南
|
《湖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
重點依托一體化基地規模化布局風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發展光伏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和地熱能,穩步推進氫能等發展。推進環洞庭湖和湘南“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基地建設,推進建設岳陽氫能示范城市。
|
新疆
|
《關于在新疆支持和促進氫能源產業發展》
|
將鼓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引導自治區能源企業調整和充實氫能產業發展路線;研究規劃氫能產業發展,在天山北坡經濟帶能源產業聚集區等,利用富余電力開展氫能和儲能網絡示范;推進氫能產業試點項目建設,打造氫能產業聚集示范區,推進風電制氫試點示范工程建設。
|
西藏
|
——————
|
——————
|
福建
|
《福州市促進氫能源產業發展扶持辦法》
|
加氫站建設按以下標準給予市級補貼:對于日加氫能力達到500kg/d的35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于加氫能力達到500kg/d的70Mpa加氫站或者1000kg/d的35Mpa,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對加氫站建設補貼標準涉及到的各類加氫站類別的首座加氫站,在補貼標準基礎上追加50%補助。
|
江西
|
《江西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方案》
|
加強電堆核心零部件及膜材料、催化劑等關鍵原材料研究,建設制氫、儲運等重要配套環節,引進并發展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堿性燃料電池以及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
氫能觀察根據公開數據整理,或有遺漏,僅供參考
|